书城文学边走边想
13004500000061

第61章 再说自我感觉良好

有一年,我所在的省办一个大型文化活动,邀了一些国家级的名家前来指导。接待部门按照惯例安排吃住。有一位全国性社团的副主席因为没有住进部长楼很不高兴。参与这次接待工作的公务员专业水准是很高的,他们事先已经搞清楚,这位副主席不驻会,只是社会兼职,也就无相应的行政级别可据。但又因其名气颇大,给他安排的住房跟部长楼住房的标准一点不差。但这位副主席耿耿于怀的不是住房标准,而是此楼非彼楼。在他的自我感觉中,他就是部级领导,如果有什么不一样,那就是满天下部级领导一抓一大把,而他这样的部级能有几个?

平时说话,提到某位国中家喻户晓的中央领导,这位副主席往往都会省略名字前面的姓和后面的职务,最多加个“同志”,多数时候连这两个字也省略掉。“某某同志”或干脆就是“某某”“让我去一趟”,“某某”“最近和我谈了一次”之类。其实他只是去参加他所在的那个社团的例会,会上跟某位到会讲话的中央领导合过影或握手的时候有几句寒暄。当然,即便如此,他那样的说法也没什么不妥。就“名人”而言,中央领导也是名人,文化名人不妨与之平起平坐。但这位副主席希望大家明白的是他的行政地位之高,这就不免被人诟病。因为与事实不相符合。一旦遇到很计较的场合——比如上面说的住房标准,也就难免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

自我感觉过于良好,神经就会绷得过紧,时时、事事、处处都得昂首挺胸,都得八面威风,都得掂斤论两,都得小心失言,甚至得编瞎话,活得就很累,很辛苦,极端些的,甚至闹出不大不小的消极后果。

我在县文化站工作的时候,有位同事是从县中学调来的,带着副高职称,在站里当时是唯一有高级职称的人。过节,站里给每个人分了一捆啤酒作福利。那些啤酒是隔壁小店卖给我们的,进货的时候因为淋过雨,有的瓶盖生了锈。我们无所谓,一个个乐不颠颠的,只有他把整捆啤酒用自行车送到隔壁小店,非让退换。对方不干,他吼道:你知道我是什么人?我是高级知识分子!吃死了我,你负得了责?结果很不幸,让那个杀猪转业的小店主好一顿奚落,他也只能将那捆啤酒悻悻推回,然后因为气闷病了好一段日子。我们大家都觉得,这样的自找气受,真是很不值得。

某年参加一个笔会,有位年青的作家很活跃,见谁都好像是一百年前的老相识。他的底气源于他的写作成绩——这之前,他发表了相当数量的作品,有几篇颇受好评,他觉得自己业已名满天下,在场面上更应该是尽人皆知的。活动中的有一天,他不知怎样的走丢了,隔了一天才自己找了回来。可他发现,整个笔会上——包括工作人员,竟没有一个人发现他丢失过一天,对他的突然出现,谁也没有半点惊讶,压根就是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事实表明,他原以为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性并不存在。他为此伤透了心,从此文坛竟再不见他的踪影。自我感觉和实际状况的巨大反差击垮了他。事到如今,我们当然应该反省自己的冷漠,但也免不了为他的自负和脆弱叹息。

不久前,为我们这儿的一个风景区写了几句话,其中的结尾似乎也可以用作本文的结束:

发乎性情,由乎自然,和喜怒而安居住,节阴阳而调刚柔。向高处立,在平处坐,从宽处行;一私不留,一尘不染,一妄不存。毁誉由人,宠辱不惊,宛然从物,返璞归真。果如是,则人间之乐,有过于此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