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陆游文集1
13003700000023

第23章 楼上醉书

丈夫不虚生世间,本意灭虏收河山。

岂知蹭蹬不称意,①八年梁益凋朱颜。②三更抚枕忽大叫,梦中夺得松亭关。③中原机会嗟屡失,明日茵席留余潸。④益州官楼酒如海,⑤我来解旗论日买。⑥酒酣博簺为欢娱,⑦信手枭卢喝成采。⑧牛背烂烂电目光,狂杀自谓元非狂?⑨故都九庙臣敢忘,⑩祖宗神灵在帝旁。

【注释】

①蹭蹬:比喻失势潦倒。②“八年”句:梁:梁州,在今陕西;益:益州,在今四川。陆游于乾道五年(1169)奉命,次年入川,至此先后共八年。凋朱颜:失去了青春时期的红润容颜。③松亭关:在今河北迁安西北,是宋金时期重要军事要塞。④“明日”句:明日,即做梦之次日。茵席:座垫。这里指枕席。余潸:涕泪。这句是说梦醒之后,才知是梦,禁不住叹息流泪,次日枕席上还有泪湿之渍。⑤“益州”句:益州:指成都。官楼:指出卖官酒的酒楼,宋代实行酒专卖制度。⑥“我来”句:解旗:酒楼卖酒时悬酒旗,又称酒帘。陆游独包一日,与朋友宴饮,不再接待他客,故说“论日买。”⑦博簺:古代的一种博戏。行棋相塞,故称为博簺。⑧“信手”句:信手:随手。枭卢:古代一种博戏,以五木为子,名骰,分上黑下白,刻有枭、卢、雉、犊、塞。其中以枭为最胜,卢次之,掷时呼枭、卢,希望得采获胜。⑨“牛背”二句:这两句用《世语新说》“容止”篇和“雅量”篇中王戎兄弟的故事。晋王戎,目光清明,看太阳不眩。裴楷说他“眼烂烂如岩下电”。又王戎族弟王衍自谓冲默有远量,不与人计较小事。陆游用此典意在说明自己不计较别人讥笑他狂。烂烂:明亮的样子。⑩故都:指东京开封。九庙:皇帝祭祀九代祖宗的庙。祖宗:指陆游自己的祖宗。这句意谓:连自己的祖宗神灵也跟随着帝王,自己就更不用说了。

【品评】

诗作于淳熙四年(1177)。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其成都生活的一个侧面。

前四句为第一层,写出自己的理想抱负及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有宋一代,胡虏凭陵如天风海雨,宋家气概萎靡不振。“丈夫不虚生世间”,一提笔就先声夺人,气魄不凡。朱梓、冷昌言《宋元明诗三百首评语》批曰:“慷慨激昂”。谁知梁益八载,庸碌无为,如同被束缚住了手脚,施展不得。“三更”以下四句为第二层,写出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愿望,只能在梦中以“潜意识”的形式展示出来,从而获得心灵的稍许宣泄。“明日茵席留余潸”与诗人“枕上屡挥忧国泪”(《送范舍人还朝》)句意相近,乃出于同一鹘的。朱梓、冷昌言批曰:“题托之醉,时托之梦,实系一片忠爱之心,顿挫出之者也。”读懂了诗人的雅人深致。“益州”以下四句为第三层,写出在狂饮纵博中消磨岁月。表面上写诗人沉溺于饮酒纵博,其实是消磨岁月的无奈之举,语意沉痛!诗人不愧是拿得起放得下的硬汉子,其狂放之举表现在诗酒、娱乐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喝就喝个痛快,玩就玩得潇洒,率性纵放、决不拖泥带水!颇有李太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豪迈气概。毛晋《剑南诗稿跋》中载陆游佚事曰:“孝宗一日御华文阁,问周益公曰:‘今代诗人,亦有如唐李太白者乎?’益公以放翁对,由是人竟呼为小太白。”可见将二人类比,不为无据。最后四句为第四层,写爱国意志没有因此动摇,向祖宗发出誓言,不敢忘却自己的志愿。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

诗虽题为“醉书”,但因理智的驾驭,而将激情渲染得恰到好处。陆游虽自号“放翁”,其实正统观念还是较强的,所以无论表现报国的热情还是日常生活的情趣,大体上都是相当纯正而很少出格的地方。第一章猎罢夜饮示独孤生①(三首选一)

客途孤愤只君知,不作儿曹怨别离。

报国虽思包马革,②爱身未忍货羊皮。③呼鹰小猎新霜后,弹剑长歌夜雨时。④感慨却愁伤壮志,倒瓶浊酒洗余悲。

【注释】

①独孤生:名策,字景略,河中人工文章,善骑射。陆游和他蜀中相识而志同道合,推之为一世奇士。②马革:东汉马援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见《后汉书·马援传》。③羊皮:春秋时虞人百里奚为楚人所虏,秦穆公以五张黑羊皮把他赎去。见《史记·秦本纪》。这两句是说自己报国有志,但是不能为了利益委屈迁就,出卖自己,丧失做人的原则。④弹剑:战国时齐人冯谖客于孟尝君门下,因为没有得到重视,弹剑而歌。见《战国策》。

【品评】

诗为淳熙四年(1177)作,陆游九月间到汉州(故治在今四川省广汉县),和独孤策一同打猎,作此诗。诗中有牢骚,有悲慨,甚至有感伤,但感情基调还是振作的。这个独孤生,陆游视其为与自己同仇敌忾的知交,故把一腔心事说与他听,为他写了不少诗。

首联先写自己宦途蹭蹬,久蹶不振,心中的不平之愤只有独孤生才能领会。后语意一转,勉励自己不做小儿女哭哭啼啼之状,以其一贯的阳刚、硬朗的大丈夫形象示人。颔联用东汉马援和春秋时百里奚典故,指出自己愿意为国家驰骋疆场,即便马革裹尸也毫不吝惜,但是不能委屈迁就,为现实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做人原则。表达了不会为了稻粱利禄放弃一贯的抗战原则而向投降派妥协。颈联点题。“呼鹰小猎”,正是诗人“上马能击贼”的英雄气概的流露;“弹剑长歌”化用战国时冯谖客于孟尝君而歌“食无鱼”、“出无车”之典,诗人希望能遇到像孟尝君那样赏识自己的明主,实现报国的初衷。尾联语意又趋低沉,想起壮志难酬,未免心中感慨,如鲠在喉只好一番痛饮,暂时浇尽满腹的伤悲,照应了起句“客途悲愤”之意。

元方回论曰“放翁善为悲壮,然无一语不天成……盖皆胸中贮万卷书,今古流动,是惟无出,出则自然”(《跋遂初尤先生尚书诗》)。这首诗较为典型地体现了陆诗“善为悲壮”的特点,诗人引马援、百里奚、冯谖等人所熟知的典故人诗,巧妙地抒发了报国、守节、求遇等理想情怀,使事巧、属对工,却又不落纤巧而无语不新,“直从胸臆流出,如闻抚髀之叹”(《唐宋诗醇》),见出其蔚然大家的艺术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