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养生长寿加油站
13002900000087

第87章 冬日养生七说

春播、夏耕、秋收、冬藏是人类顺应自然四季变化的活动。人来自于自然,人在自身调养过程中,亦要按照四季气候的不同特性来调配。冬季养生有如下七说。

1.冬日养阴

“冬”是终的意思,冬天的三个月宇宙之气隐闭,此时自然界的万物伏藏,自然之道为静,静极则天地万物生发,冬宜静养。“春夏养阳,秋冬养明”中的“阴”是指人体的机体功能,“阴”是概言脏腑、血液、体液等有机物体。阳阴在人体内处于平衡状态时,肌体就健康;如果阴阳平衡发生了变化,便会产生病变。冬日养阴应审时度势,谨慎人事,节制嗜欲,远离声色,淡泊名利。此时应早睡晚起,以等待日光,以等待天地间的阴阳之气平和,这样合乎自然及人寿之规律。

2.冬练三九

在冬天,人的呼吸系统、血液循环、新陈代谢等功能都处于低水平,肌肉弹性和关节伸展性的状态不佳。如果整个冬季不锻炼身体,各器官的功能会下降,肌肉萎縮,人体最大摄氧能力降低,从而抵抗疾病的能力减弱,易患伤风感冒、关节炎等。不怕小锻炼,就怕不锻炼,平时坚持体育锻炼的人,如果冬天停止活动,那么一年的锻炼效果就不明显,故,民谚有“一冬顶三夏”之说。

在清新、寒爽的空气中去登山、滑冰、滑雪、冬泳、长跑等,可改善体温调节功能,提高耐寒力,改善肌体新陈代谢,对眼睛视觉,心肺功能均有裨益,并可培养勇敢,坚忍不拔的性格。在大风降温或冰雪连天的日子,平时健康基础差,不宜承受户外环境活动的中老年人,可以在室内锻炼,跳绳、伸展体操或步行均可收到减脂肪、增体力的效益。

冬天体育锻炼要依个人具体情况而定,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及养生办法。老年人及体弱者、易发感染疾病者,不宜做剧烈体育运动。过激的锻炼会增加骨质损伤的危害并损伤人体免役系统功能。运动量不宜过大、时间勿过久,提倡每天锻炼30分钟到60分钟;也可将其“切分”为每日三次,每次10分钟至20分钟。

3.擦背败心火,热敷保平安

一条毛巾,一盆热水,一只热水袋便可安然过冬,关键在于每日坚持下去。俗话说“三洗不如一擦”,“擦背败心火”,营卫调和,有病可缓解,无病可健身。人体五脏皆系于背,脏腑十二俞咸于背,况且人体自腰至肩背部左右各有穴位31个,而背部正中的腰椎、胸椎直至颈椎这一段督脉又有14个穴位,因而在背部进行适当手法擦摩,通过经络穴位的传导作用,以调节内脏各组织的平衡。

据日本东京大学水野教授报告,擦背有防癌之效。他指出:“人的皮肤下存在一种组织,平时处于休眠状态,当摩擦皮肤后,受到刺激的组织细胞,就会活跃起来,进入血液循环,并逐步发展演变成为网状细胞。网状细胞具有免疫功能,经常擦背能使肌体保持旺盛的免疫力,能达到防癌的效果擦背讲究技巧,在运用擦、推、拉、揉等功夫时,重而不滞,轻而不浮,用力得当,周身舒畅。经验丰富的服务员,根据浴客体质、年龄、肥瘦、虚实以及皮肤粗细等情况,采取不同技巧手法。可以达到最佳的养生效果。”

(1)敷背。若背部保暖不好,风寒之邪极易通过背部侵入人体,损伤阳气而致病,或促使旧病复发,如过敏性鼻炎,慢支炎、哮喘、胃溃疡和心血管疾患。此时,睡觉中背贴一只热水袋有好处。如果已经出现咳嗽等症状,热敷法更有意义,用热水袋置于背部,其间隔一件内衣,以免烫伤,必要时配合使用消炎药物。

(2)敷脚。冬天注意脚保暖,脚一旦受凉,血管收缩,血流减少,会反射性地引起鼻、咽、气管与支气管等黏膜的毛细血管收缩,纤毛运动减弱,清除病毒的能力下降,潜伏在这些部位的病原体乘机作乱而引起炎症,这就是小儿或老人易患感冒的原由之一。因此,晚上睡觉时放一只热水袋为脚部保暖有好处。

(3)敷肚。肚子易胀气,或因受寒而致腹痛,热敷腹部有消胀止痛作用。热敷时,腹部及肠系膜血液循环加快,肠蠕动增快,可将腹内气体加快排出,热敷尤其适宜于小儿的虚寒性腹痛。

4.冬日发汗法

“发汗法”不仅有通经活络,而且可以调节植物神经的功能,扩张人体的小血管,改善微循环系统,加快人体体力的恢复。

(1)饮食发汗法。在气温较高的室内,吃一些热粥。热粥以赤小豆粳米粥或绿豆糯米粥为佳,或者是喝红糖姜汤水,这些方法简单而适用,可以避免出汗过多发生虚脱。冬天的夜晚比较长,不可多吃坚硬的食物,食后可采用摩腹、散步等方法,以助消化。

(2)蒸浴发汗法。在浴池或温泉中洗热水澡(桑那浴),使体内邪气随蒸发的汗液排出。不过,运用此法要根据自己的身体耐受力而定。注意不宜让汗出得太多,防止出汗过多发生虚脱。

(3)运动发汗法。运动是健身发汗的最佳良方,它能解表祛邪、消热止痛及防治多种疾病。注意:要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确定运动负荷,切不可做超过机体耐受能力的运动。严格控制大汗淋漓,只要感到面颊部有汗液流出时,便应停止做“发汗”运动。“发汗”之后应松解衣襟或适当脱减衣月艮,让汗液蒸发完毕。待身体感到凉爽轻松时,应立即穿上衣服,以防着凉感冒。

5.冬日抗寒法

(1)常喝姜枣汤。用十枚大枣、五片生姜煎水喝,能增强人体抗寒能力,减少感冒及其他疾患。

(2)夜卧桑菊枕。桑叶菊花可以使人头脑清新,防治感冒。以碎桑叶和菊花(如数量不够,可铺些稻売)作为枕心。长期卧枕可驱风寒。已患感冒的人,也易早愈。

(3)浸泡治冻疮。将冬瓜皮,茄根用水浸泡2至4小时后,在火上加热至501左右,用其熏洗患处,具有止痒,加速血液循环的作用。把大葱、大蒜和生姜共同捣制成泥状后,涂抹于患处对治疗冻疮效果甚佳。用干红辣椒粉、干姜粉、大蒜等,按1:3:1的比例调制在一起,放入酒精内进行浸泡,48小时后再加入适量的樟脑,混匀涂抹在患处。

(4)保暖护头足。人处在寒冷环境中,应注意头部、足部的保暖。选用防寒帽。有学者研究:当环境温度为15摄氏度时,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总数的30%;当零下15摄氏度时占75%,由此可见头部戴帽保暖与人体热平衡有着密切的关系。足部受寒则易诱发感冒,最好穿透气性能良好的棉布袜子和保暖的鞋子。

6.冬日养生四注意

(1)不宜过频洗澡。冬天里的阳气在内潜伏,阴气在外张扬。上了年纪的人大都患有上热下冷之类的病,所以不宜过频洗澡、散发热量。一般来说,三五天或十天半月洗一次澡均可,视各人身体情况而定洗澡次数。

(2)不宜贪恋烤火。烤火可以取暖,增强身体活力,但是火燃之处温度升高,周围的水汽蒸发很快,空气干燥;人的体表水分被蒸发,时间一长就ロ干舌燥,虚火上升。人的手足与心相映,大火供烤,易将手足上的火气引入心脏,使人产生烦躁不安,虚火上升。

(3)不宜坐石、木。俗话说“夏不坐木,冬不坐石”。夏季露天放置的凳椅、木料,经风吹雨打淋变得潮湿,如果长时间坐在潮湿凳椅或木料上休息,易导致关节炎、风湿痛、皮肤病、坐骨神经痛及痔疮等。同样道理,也不宜坐在潮湿地面上或水泥地面上。在冬季,如果较长时间坐在石头上,水泥制品上休息,人体内热量易散失,生毛病。因此,冬季在室外最好不要直接坐在冰冷的石头及地面上。

(7)不宜捂头睡觉。有些人喜欢在冬季捂头睡觉,以为这样可以“更暖和些”,殊不知,被窝内氧气含量会逐渐减少,二氧化碳等废气逐渐增多,使呼吸运动受到影响,甚至造成呼吸窒息,或因缺氧诱发心脑血管病。正确的睡眠方法是:低枕,右侧卧位,头露被外,双腿屈伸。如是炉火取暖,还应开窗户透气,以免造成煤气中毒。

7.冬季养生以补肾为主

祖国医学理论认为,五行配五脏,在五行中冬季属水,配肾,故而在治疗及进补时都应以肾脏为主。肾的主要功能是使水气灌注人体全身,它既是生气之府,又是死亡之庐,守则存,用则竭。五行配五色,黑色归肾经;补肾用“黑色食品”为佳。冬季多食黑色食品有益补肾,再配合适当的体育锻炼,人的身体就会强壮。除了黑色食品外,同时可以进食各类滋阴的御冬寒食物,如肉、蛋、糖、酒等高热食品。进补的方法多种多样;熬汤、吞丸、饮酒、药粥,各随人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