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善解家人心情:爱心家庭心理学
13000700000060

第60章 怎样填平代沟

最近张女士为家里的事情弄得揪心。首先和公公之间的矛盾不断,其次是女儿也不懂事。前几天刚把女儿从国外的名牌大学接回家来过周末,女儿在预科学校一年的花费将近10万元,但是她的成绩并不理想。张女士没想到女儿却在日记里写下了一句让她感到寒心的话:“我恨她,我再也不想见到她……”望着女儿稚嫩的笔迹,张女士有很深的挫败感,她立刻感到心灰意冷了,然而她更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对上、对下都是百般呵护,而最终却是如此结果呢?公公对自己不理解,女儿也恨自己!

其实,张女士的这种矛盾现象不管是和女儿、还是和公公,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心理。隔代人之间因生长的环境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从而造成了思维方式的不同。而思维方式的不同恰是他们矛盾的源头。这种隔代人思维方式等不同称为代沟。

所谓代沟,是指两代人因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道德标准等方面的不同而带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差异。“代际冲突”即由这一差异而导致的两代人在解决问题方式、评价问题标准等方面产生的分歧和矛盾。这种现象除了体现在孩子的青少年时期,更重要的还有和长辈之间。因为青少年的思想还不成熟,还可以通过合理的教育纠正过来。而和长辈之间出现了代沟现象,就是非常棘手的问题了。

要知道,世界上的信息多种多样,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会选择不同的信息作为印象形成、判断和推理的资源。就像乐观主义者往往看到的是瓶子里还有半瓶水,而悲观主义者往往看到的是瓶子少了半瓶水一样,有人更着眼于那些变化或差异,有人则更着眼于变化中的不变和相似。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很强的自我意识,有着独立的思想需求。当自己的这种意识和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人就会变得非常冲动,而且很容易受别人的影响。那种渴望独立、渴望被尊重和承认的心理就越来越强烈起来,公公的年龄大了,他们需要得到家人和社会的承认。他们开始对子女寄予希望和寄托,这种心理和孩子的心理是一致的。当我们为公公的自私和强权而伤心的时候,我们可以想想自己对子女的要求是不是也有类似的地方,是不是也习惯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来要求子女?这点其实都是相通的,只是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想这个问题,特别是处于工作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的人群中,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发火动怒,使得这些潜在的家庭问题逐渐升级!

从社会角度分析,两代人成长的社会环境也不是相同的,因此他们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自然也不会相同。公公的认识和自己的认识自然会相差很远,两代人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不同,社会观念、社会环境、工作性质、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变化,对上一代人冲击较大,他们不能很快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而正处在这个时代的青少年,能很快融入这个时代,能够迅速接受新鲜事物,两代人之间因此出现摩擦。

要想化解家庭矛盾,使大家和谐地生活在一起。首先应懂得面对代沟,承认它的存在,然后迎刃而上。生活中的代沟,其实可以不必计较,所谓青菜萝卜,各有所爱。而思想上的代沟,需要在沟通中进行碰撞,在碰撞中取得个性的共振。两代之间不能伤感情,不然,不但无法沟通,而且会加深隔阂。

其次,要记住及时沟通。交谈是最好、最直接的沟通方式。在和公公沟通的时候,应主动设计谈话的情境、营造出一个交流的氛围,多和公公“以心换心”。同时,降低对公公的要求,因为对公公要求过高会给老人带来过大的心理负担,当他们感觉自己达不到这个要求的时候,就会把怒气转嫁到你身上。而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能给大家带来好的心情,促进家庭和睦。

最后,在家庭生活中,每个人都要学会接纳对方的态度和意见。这种接纳不是被动的,而是在真正弄清对方的意见和态度是否合理之后,心悦诚服地放弃自己的见解而接纳对方。或者将双方的意见取长补短,相互融合,更是一件快乐的事。

另外,也要懂得互相尊重,承认各自的独立意向和人格尊严。对于公公来讲,也应调整自己的心态,认识更多的新鲜事物,站在子女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必要的时候也应学会大度处世,比如遇到很难调解的问题时,应懂得求大同、存小异,理解、尊重子女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绝不可将自己偏爱的某种模式强加给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