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善解家人心情:爱心家庭心理学
13000700000057

第57章 想要自己独立空间的公公

阿华公公和婆婆的生活可谓是多姿多彩,唱歌跳舞弹琴旅游,他们的精神状态超级好。他们的想法也很独特,他们不带孙子。这在我国来讲好像很难做到,多少儿媳妇都想让公婆给带孙子。但是阿华能理解公婆的这种心理,因为他们该为自己而活,每个人都该为自己活着,有自己的独立空间,没有什么不好,被那么多的包袱拖累,活得很难。

而且现在很多教育专家指出,隔代教育孩子的方法并不科学,对孩子也非常不利。因此,阿华对于公公能做到不带孙子的想法很感激。阿华想尝试着把自己的宝宝独自带大,从生下来就自己一个人搞定,不请保姆,不用双方父母帮忙。在西方,年轻的父母一个人带好几个孩子,他们都能做到啊,为什么自己就做不到呢?那些没有父母的年轻人,就不要孩子了吗?而且当妈妈的吴小莉、杨澜等等女性不是都兼顾得不错吗?

但是,阿华对公公的一个做法看不惯。

阿华的公婆都退休了,现在65岁,公公的父母都90多岁了,本来前年把老人接到身边养老的,请了个保姆,可是保姆怀孩子(已婚二胎)要做人流请假一个月,只是一个月他们就无法忍受了,他们就想把老人送去养老院,也不打招呼。婆婆的公公听说后,哭得很伤心,后来他们就把两个老人送到小儿子家过,每个月给1 千元直到老人都去世为止。由于小儿子家住得比较远,坐公共汽车辗转几个小时才能到,所以他们想去看老人们的话,就得小儿子开车来接他们才能去,所以一两周能去一趟就不错了。

对于这一点,阿华非常不喜欢,但是又不知道该如何对公婆说。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对于不管年迈的父母这点,阿华非常不满。每个人都是会老的,公婆现在不为下一代子孙们做出表率,难道就不怕他们老的时候子孙效仿吗?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意识的提高,每个现代人都应有自己的选择。而想要自己独立空间的公公心理,还是可以理解的。

在过去,我国居住环境是典型的三代同堂,生孩子也不是自己的事,而是家族的事(传宗接代),所以那时婆婆帮忙带孩子是理所当然的事,而且那时的女人都是在“多年媳妇熬成婆”模式里轮回又轮回,所以受婆婆的气也是没有办法的恶性循环,因为婆婆年轻时受她婆婆的气太多了。而现在,当父母还算健康没老到不能动的时候,不住在一起也非常普遍,而且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是应该的。而在老人老到不能自己做饭、不能自理的时候,和儿女住在一起也是应该的,又不是五保户。

当很多人的思想还停留在让公婆来为自己看孩子和做家务这个想法上的时候,总会有那么一部分人提出来要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因为两代人的生活习惯是很不相同的。比如,年轻人喜欢回到家就穿着睡衣裤叉在家里走来走去,上厕所也不关门,每晚睡前才洗澡,第二天洗衣服……。而老人则喜欢七八点就洗澡,然后洗完衣服才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因此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关键是我们如何去衡量。比如,自己的家和婆婆家距离四个站路程,至少两周回去看他们一次,有时间带他们出去游玩、照相、吃饭,大家相处得非常好。因为生活互不干涉,逢年过节及四个老人的生日大家一起过,给点钱和礼物,他们逗逗孙子玩,这样的家庭生活是大多数人都喜欢和接受的。

但是一旦老人老了,真的就要送进敬老院吗?

对此,阿华和丈夫商量,尽管公公婆婆是这么对待自己的公公婆婆的,但他们也不会那样对待他们。真的等到他们老到不能照顾自己了,阿华打算把公公婆婆接到自己家来照顾他们,要是他们不能走了,也绝对不像他们过去一样,让老人窝在家里半步不出门,而是一人推一个轮椅和他们到处走走,让他们安度晚年。虽然在西方,老人一老就送进了养老院,但毕竟在国内还没有那么好的服务,所以送进养老院毕竟不是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