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走进孩子内心世界:0~3岁儿童心理百科
12982200000008

第8章 分享孩子的喜怒哀乐

请父母们想一想,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孩子兴冲冲地把手中的糖果递给你时,你看都不看,说:“你吃吧,我不想吃。”当孩子想帮忙拿碗筷的时候,你却说:“上一边玩去,看你的动画片吧,别在这捣乱。”

父母对孩子的爱,从来都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有谁想过,孩子对我们爱的回报正在我们一次次的拒绝中悄悄泯灭。每个人都有和他人分享喜怒哀乐的需求,孩子的这种需求更加强烈。妈妈要特别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无论多忙,都应抽空与孩子交流,分享他的喜怒哀乐,与孩子一起笑,一起分担忧伤,成为孩子的知己,这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最高境界。

孩子也有分享的需要

当人们遇到开心的事时,希望可以和人分享自己的喜悦;遇到不开心的事时,渴望能找个人倾诉一番。孩子也是一样,也有分享的需要,父母要学会分享孩子的喜怒哀乐,这样会让孩子有安全感,加深孩子对自己的感情,也会得到孩子的信任。

和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乐,孩子会觉得在家庭中生活得很快乐,可以增进家人之间的理解和默契。父母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教孩子为人处世的道理,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和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乐,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当父母发现孩子正处于痛苦中时,要及时分担他的烦恼、痛苦,并且要温柔亲切地开导孩子,使孩子更快地从痛苦中走出来;如果孩子处于快乐的状态,父母也要及时发现,以便延续孩子的快乐情绪。

和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乐,可以使孩子感觉到和父母处于平等的地位,有利于拉近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孩子从父母那里得到安慰和鼓励,从而对父母更加尊敬,也会把父母当成朋友,主动向父母说出自己的心事。这不仅增进了父母对孩子的了解,还能使家庭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重视孩子的情感,学会分享孩子的喜怒哀乐,从生活中重视孩子一点一滴的感情开始,培养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不要让我们的孩子成人后在情感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

做到和孩子分享喜怒哀乐并不难

有些父母也想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和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乐,但是却往往找不到合适的方法。那么,如果你还在困惑,不妨按照下面的方法来试试看,你会发现,做到和孩子分享喜怒哀乐其实并不难。

1.多和孩子在一起进行情感交流

父母要尽可能多地增加和孩子相处的时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其他任何一种形式的关爱都无法取代的,即便最慈祥的祖父母和最称职的老师也不行。日常的交谈与爱抚是亲子之间情感交流的重要渠道,父母一定要重视。除了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还要满足孩子心灵上的需求,除了问孩子“饱了吗?”“衣服暖和吗?”还要学会用“今天开心吗?”“感觉怎么样?”“你在想什么?”这些话来提问,倾听孩子内心情感的变化,及时分享孩子的喜怒哀乐。

2.父母就是孩子的朋友

爸爸妈妈应该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要放下家长的架子,与孩子平等地沟通。在和孩子交谈的时候,可以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他们的尊重。这样,孩子就会主动把心里话告诉父母,和父母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了。

3.让孩子融入到伙伴当中

父母要建议和鼓励孩子多与同龄的小伙伴们一起做游戏,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和同龄人的接触是让孩子感受手足之爱的好机会。和小伙伴的友好交往可以帮助孩子克服与父母、亲人暂时分别的焦虑和孤独感,学习和别人分享喜怒哀乐的技巧,为孩子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4.珍视孩子的情感表达

孩子有强烈的自尊心,渴望从爸爸妈妈那里得到尊重,在分享自己情感的过程中,孩子是快乐的,虽然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但是也希望得到认同。父母要珍视孩子的情感表达,不要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而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问题,使孩子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体验到亲情的温暖和可贵。

5.主动与孩子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父母如果有开心或不开心的事,也要主动告诉孩子。不要以为孩子小,无法理解大人的世界,就不和孩子交流,这样孩子会觉得自己的情感游离于家庭之外,从而产生孤独感,也就不会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告诉父母了。如果父母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这个问题,将十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快乐与人分享,会变成两份快乐;悲伤与人分担,将只剩下半份悲伤。父母要学会与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乐,让孩子觉得和父母处在一个水平线上。在分享的过程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会越来越亲密,心与心贴得更近。只有这样,父母才能和孩子一起成长。

父母分享孩子的喜怒哀乐,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对自己的重视,他会在心里十分珍惜父母对自己的爱,对父母的教育也就不会产生厌烦和抵触,能够和父母更好地相处。对父母来说,和孩子分享一切,能更多地了解孩子,认识孩子,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排解孩子心中的困扰,保障孩子的身心健康,亲子关系也会变得越来越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