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走进孩子内心世界:0~3岁儿童心理百科
12982200000058

第58章 独生子女的孤僻症

随着多年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得到了父母全部的呵护与关爱。有些父母反映,孩子在家很活泼,爱说爱笑,但是出了家门,就会寡言少语,也不爱和其他小朋友玩,即便在一起,也都各玩各的。孩子怎么就这么孤僻呢?我们该怎么办呢?

在只有爸爸、妈妈和孩子三位一体的家庭中,孩子只要处理好和爸爸妈妈的关系就可以了,不用在其他方面费脑筋。现在的父母对孩子也越来越不放心,怕磕着碰着,怕被人欺负等,于是将孩子关在家里。虽然家里有很多玩具,但是孩子和外界的接触少了,渐渐地,孩子在与外人接触的时候,就出现了“孤僻症”的症状。

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一般来说,爱交朋友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孤僻的性格大多都不是缘于天生,而是因为不恰当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引起的。父母应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一个互敬、互爱、和睦、关系融洽的家庭环境。家庭本身就是一个群体,爸爸妈妈首先就是要在这个群体中培养孩子的合群行为,良好的家庭氛围包括全家人和睦相处、父母疼爱孩子、孩子尊敬父母,形成家庭的凝聚力,让孩子在这种氛围中学会与人融洽相处的方法。

首先,家人与孩子交流,使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家人间都保持亲密的关系;其次,父母和孩子要相互尊重,平等对待,长辈不能居高临下,盛气凌人,随意打骂孩子,也不能对孩子太过溺爱,以孩子为中心,造成孩子蛮横不讲理的态度;最后,还要多带孩子出去走亲访友,让孩子与外界多接触,让他体验到与人交流的快乐,掌握与人相处的技能。

父母应该积极主动地和孩子交流沟通,畅所欲言,和孩子一起做他感兴趣的事情。在节假日,可以邀请邻居或者朋友的孩子到家里来聚会,给孩子们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孩子们一起学习、游戏,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和温暖。同时培养孩子的交往技能,让自己的孩子有一种做主人的感受,主动和客人问好,用商量的口吻与人说话,学会使用礼貌用语,热情地把自己的玩具给小伙伴玩等等。这有助于克服羞涩、怕生的心理,使孩子在以后与外界的交往中显得从容,大方。

鼓励孩子走出家门

父母要鼓励孩子走出家门,让孩子多和同龄人交往,不要怕孩子受欺负。太亲近孩子,孩子总是和家人在一起就会产生依赖心理,长此以往,就会很难适应社会,容易产生自卑等不良心理。一般来说,在孩子3岁的时候,就已经产生社交的欲望了,这是孩子社会交往的萌芽阶段。在这个时候,父母应该多提供孩子与同龄伙伴相处的机会,鼓励他走出家门,只有这样他才能学到与人相处的方法,在与小朋友交往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社会经验,培养社交能力,提早适应团体生活。

对于从一开始就孤僻的孩子,父母要进行积极的引导,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让孩子帮忙取报纸、牛奶等,鼓励孩子走出去和别人交往,用坦然、平常的方式去和孩子交流,让他们在和小伙伴们玩耍的过程中体验到集体生活的乐趣,减少心理负担,消除与外人交往的顾虑和困惑。

表扬、鼓励很重要

嘉嘉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小朋友,在家里活泼好动。嘉嘉3岁的时候,妈妈把她送到幼儿园,她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老师提问从来不举手,也从不和其他的小朋友玩。老师了解到这个问题,平时就多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嘉嘉回答。起初她只是点点头不说话,但是老师每次都对她的回答表示肯定,并且奖励她小红花以示鼓励,渐渐地,嘉嘉变得有自信了,不但上课主动回答问题,也愿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了,性格变得开朗起来,父母和老师心里的石头也终于落地了。

家里只有一个孩子,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更加迫切,所以从小就对孩子提出很高的要求,给孩子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父母的要求要符合孩子的年龄,作为父母,不能要求孩子尽善尽美,应该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让孩子从简单的小事做起。比如在有客人的时候孩子可以安静下来,会主动和客人问好,能够把自己的玩具让给小客人玩等,这都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地方。要及时表扬孩子,帮助孩子树立自信,激发孩子与他人交往的信心和兴趣。鼓励孩子广交朋友,多带孩子去商店购物,让孩子自己挑选想要的商品;也可以带孩子去工作单位,扩大孩子的生活空间,让孩子从家庭的小圈子中走出来,认识一些新朋友,结交一些新伙伴。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如果平时寡言少语,自我封闭,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孩子必定会受到影响,产生孤独感,形成孤僻的性格。所以,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在言行、人际交往等各方面都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让孩子在父母的影响下塑造出良好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