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走进孩子内心世界:0~3岁儿童心理百科
12982200000052

第52章 “两面派”性格不可取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人更是如此。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发展需求,这就需要我们耐心地去观察,注意孩子的每一个细微变化,把握好孩子的第一个性格独立期,让他们养成独立自主的性格,为将来立足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塑造孩子性格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切不能用程式化、固定化的模式去要求孩子。

孩子在家里活泼开朗,在外却畏畏缩缩,沉默不语;在家是个小霸王,在外却忍气吞声,受欺负了也不吱声,变成了一个受气包。这究竟是为什么?孩子的“两面派”性格让爸爸妈妈们又困惑又头疼。

对于低龄孩子来说,在家和在外的表现不一样是一种正常现象。它标志着孩子开始对周围的环境有了意识。这个时候的孩子处在渴望与同伴交往的时期,但是又缺乏与同伴交往的经验,就算发生了争执,为了能一起继续玩游戏,没有策略的“老实”孩子只好选择先忍气吞声了。

双重性格易随环境变化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人的性格主要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很少有人的性格是极端外向或者极端内向,多数人的性格是介于这两者之间,但是终究还是有一种性格占主导地位。然而双重性格的人不一样,两种性格所占的比例差不多,所以他们的性格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并容易随着环境变化。

上文中提到的孩子就应该是属于双重性格的,或者外向、活泼,或者内向、沉闷。在家的时候他们表现出好动、多话、无礼的一面,这是外向性格在主导;当出了家门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时,他们会自动表现出礼貌、懂事,甚至胆小、懦弱的一面,这是内向性格在主导孩子的心理。当然也有孩子是相反的表现,在家的时候非常内向,不爱说话,可是接触陌生人的时候,却“自来熟”,表现得非常外向,等熟悉之后,又恢复到内向的状态。

一般来说,具有双重性格的人往往有这样的特点:自卑而又自负,对人缺乏信任,没有安全感,做事犹豫,处事能力弱,性格心态不稳定。具有这种性格的孩子主要是从小受到不良家庭教育造成的。比如有的父母过分溺爱孩子,使孩子在父母面前任性、无礼,而在外人面前却表现得谨慎,懂事;还有的父母对孩子过分苛刻专制,使孩子在父母面前小心翼翼,而到了外人面前则实施暴力来发泄自己长期以来压抑的情绪。

在家外向,在外内向的孩子

乐乐今年2岁了,在家特别活泼好动,话也特别多,十分聪明伶俐;但是只要家人把他带出家门,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说话,不吭声,让他和叔叔阿姨打招呼,他就会躲到爸爸妈妈身后,皱着眉头,用眼睛偷偷看着人家,有人过来逗他的时候甚至还会大哭起来。

还有一次,妈妈带乐乐出门和小朋友玩,玩着玩着,旁边的小朋友突然推了乐乐一把,乐乐“哇哇”大哭起来,妈妈赶忙过去哄,心里却生气地想道:“平时在家像个小霸王一样,谁的话也不听,怎么到外面却变得这么老实呢。”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这种表现感到很苦闷,孩子在家的时候看起来那么大方,在外人面前却畏畏缩缩,真是“没出息”。其实爸爸妈妈错怪了孩子,这并不是孩子没出息,而是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孩子的娇惯和过度爱护。长辈们无原则的溺爱是让孩子形成不良性格的罪魁祸首。孩子在家随心所欲,是家里的中心,一旦走出家门,没有众星捧月的环境,陌生的人和事物会让他没有安全感,丧失与其他人交往的信心,变得缩手缩脚。孩子年龄又那么小,自然没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所以很容易用躲避甚至大哭来表现自己内心的恐惧和不安。

面对这样的孩子,首先长辈们要改变对孩子溺爱的态度。当孩子有了是非观念的时候,就不能一味地满足他们的要求,要学会用“不”来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其次,要扩大孩子的活动范围,多带孩子去公共场合,尽量开阔孩子的眼界和社交圈,增强他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减少对陌生环境和见到陌生人时的恐惧感,鼓励孩子多与同龄伙伴或者长辈接触。一开始孩子怯于和陌生人打招呼,这时候父母不要逼迫或者责骂孩子,而是要慢慢地告诉他,和人打招呼是一种礼貌,自己对别人友好也会换来人家对自己的尊敬和友好,以此来慢慢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在家老实,在外活泼的孩子

有的孩子让大人们感到奇怪,在家里一声不吭,自己看书或者玩玩具,一天都不说几句话;可是一出家门,就变得好动,和周围的小朋友一会就能玩在一起,当有了争执的时候,还会使用暴力打别人。

这样的孩子父母就更要注意了,在家里你是不是对孩子太严厉了?或者对孩子的关心和交流太少?一般来说,在家内向,在外外向的孩子,都是因为家庭关系不和谐,家人之间过于冷漠,导致孩子与家人的沟通越来越少,所以他选择与陌生人沟通,释放心中的压力,甚至用暴力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对待这样的孩子,父母要用爱来感化孩子。爱是教育的前提,是孩子成长必需的养分。在家里得不到关爱和理解,孩子对父母形成不信任的态度,从而很容易出现极端的表现。所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是非常重要的,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孩子有什么事情做不好的时候,不要说“怎么笨得像猪一样”“你如果再这样,妈妈就不要你了”之类的话,不要随意批评、责骂孩子,要用诚恳的态度和孩子一起分析他的错误并且提出改正错误的办法,让孩子知道即使他犯了错误,爸爸妈妈也是爱他的,爸爸妈妈是想让他变成一个更好的孩子,而不是因为讨厌他才批评他的。

处在人格发展阶段的幼儿有很大的多变性和可塑性,孩子在不同场合表现出不一致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个性会逐渐凸显出来,并形成稳定的行为倾向。所以孩子年幼时期表现出来的性格并不代表他们成人后的表现,只要在幼年时期多加引导,做好人格塑造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多变的社会环境的适应者。父母要带着一双欣赏的眼睛看待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在父母的理解、欣赏中感受到尊重和安全感,也就不会“在家一套,在外一套”,用一些怪异的方法来宣泄心中的压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