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走进孩子内心世界:0~3岁儿童心理百科
12982200000037

第37章 孩子争当“小超人”

大家都夸2岁的浩浩聪明可爱,可是最近浩浩妈却有些苦恼:“浩浩太要强了,越来越固执,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去做,有的事情就算自己干不了,也拒绝别人的帮忙,每天把‘不’‘我自己做’挂在嘴边,孩子怎么就成了‘小超人’了呢!”

要强,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事,毕竟要强的人才会有做事和铸造成功的动力。但是,凡事都是过犹不及,要强也是一把双刃剑,把握不好的话可能使孩子走了极端,向反方向发展。这个时候,父母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过度宠爱有危害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又提到溺爱的问题。在现在的家庭中,溺爱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造成孩子许多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

容易对孩子溺爱的人群多数是老年人,隔辈人对孩子容易造成过度放任和骄纵。时间长了便可能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过于要强,该做的做,不该做的也做,甚至在很多事情上是非不分。这种所谓的要强让大人们很头疼,最后陷入大人对孩子越来越没有约束力、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的恶性循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1.不能打和骂

父母要知道,孩子变成这个样子,都是从小对孩子在一点一滴的日常生活中放任的结果,并非都是孩子的错,或者说,孩子还是受害者。孩子曾经说过的错话,做过的错事,爷爷奶奶没有及时纠正,孩子当然不知道自己的错误,长此以往,错的认为是对的,养成了坏习惯,这能说是孩子的责任吗?如果这时候只是采取简单的打骂方式解决问题,孩子将会受到更大的伤害,而且他自己也不明白,之前对的怎么就又错了呢?到底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不能打骂,那是不是说就这样一直下去了?那当然也不行,父母要循序渐进,慢慢地对孩子进行教育,但是一定要及时,犯了错就要纠正,让孩子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想法和做法,并且加以改正。

2.和溺爱的“源头”沟通

一般来说,家里溺爱的“源头”便是老人们。他们对孩子的爱可以理解,但是也要让他们搞清楚不能过分宠爱孩子,与他们分析溺爱对孩子造成的危害,让他们在带孩子的言行上不能过于放任,对孩子做错的事说错的话要及时纠正,不要怕孩子哭闹,尤其是不能在孩子哭闹的时候就答应他们的任何条件,这是最值得注意的。当然了,打骂孩子也是不行的。只有全家人齐心协力,立场统一,才能教育出懂事的孩子。

过度管教也不行

过度宠爱的另一个极端便是过度管教。有的父母深知溺爱的危害,所以他们坚决杜绝这种行为,而是选择了管教的教育方式,严肃对待孩子的每一个错误,不是呵斥,就是动手打,想着这样就能让孩子改掉所有坏习惯,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可事实上,这样的孩子更容易造成倔强的性格。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越来越抵制父母的管教,甚至形成仇恨的逆反心理,孩子的脾气会越来越差。这样的管教对孩子一生的性格形成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父母不要单纯地认为“严加管教”就能让孩子懂事,独立,为了不让孩子成为“小皇帝”“小公主”,就采取相反的态度,这样只会让孩子产生一种被忽略的感受。为了被关注,他们什么事都要自己做,他们觉得只要我比别人强,就一定会受到关心和注意的,这样,孩子争强好胜的性格便逐渐形成了。

父母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孩子的心理出现这种扭曲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母不要有极端思维——要么宠着,要么就不理。孩子不能溺爱,犯了错误就要批评,就要纠正;孩子也不能不爱,他们的内心是柔弱和渴望被关爱的,父母要理解、关心孩子,让他们从内心里真正独立和健康成长。

科学引导孩子“作比较”

幼儿时期是孩子性格表达最真实的阶段,他不会看别人的脸色和态度控制自己的表现,所以孩子天生的气质在这个阶段最能看出来。随着孩子接触的人和事情越来越多,他们便不自觉地产生了和别人作比较的心理,有的孩子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但有的孩子却十分敏感,有追求完美的倾向,也就容易产生好强的性格。虽然说好强不是什么坏事,但是这样的孩子只重视结果而忽略对过程的享受,他们表面看起来坚强,但是内心却更容易出现自卑心理。这就要求父母们,要正确引导孩子去“作比较”。

首先,要引导孩子多关注过程,不要太在意结果。在与孩子互动时,不要以结果论英雄,让孩子充分享受过程的快乐和收获。比如搭积木的时候,让孩子认识颜色、形状,充分发挥想象力,而不要过多关注最后搭得成不成功,漂不漂亮,孩子有新想法的时候要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

其次,让孩子学会和自己作比较。要强的孩子特点是什么都要和别人比较,总要争个高低,而且经常会用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比,或者用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比。面对这种情况,父母要引导孩子,要让孩子在比较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学习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短处,看到自己的进步,学会和自己比较。一开始,孩子是拒绝说自己的缺点的,听到说自己的不好,便会哭闹,父母可以先对孩子进行冷处理,等孩子闹够了再和孩子作分析,讲道理。

想要孩子改变做“超人”的想法,父母的心态首先要平和,教育孩子恪守法律和道德,在合理的范围内展开良性竞争。同时,还要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让他知道有进取心不是坏事,但人外有人,自己一直成功是不可能的,盲目要强受挫率也较高,要明白“胜败乃兵家常事”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