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走进孩子内心世界:0~3岁儿童心理百科
12982200000028

第28章 我的孩子不合群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自我认识和活动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孩子在1岁半以后,对外接触的机会增加,父母也更加重视孩子社交能力的培养。可是令一些父母头疼的是,孩子似乎不喜欢和小朋友玩,与小朋友们之间好像总有一层屏障。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疏于交往?是真的不想和其他小朋友玩,还是缺乏和人交往的技巧?这是孩子发展过程中的正常表现,还是自己的孩子真的出了什么问题?父母们又应该怎么应对这样的情况呢?

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不合群”的标签12~24个月的孩子,对“朋友”的存在基本上是没有概念的。3岁以前的孩子正处在观察行为与分享行为的萌芽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大多还是喜欢自己一个人玩,在和其他孩子相处的时候,他们更多的是一个观察者,而不是参与者。而孩子不愿意将自己的玩具和其他孩子分享,是因为他们自发的分享行为还没有发展起来,这对3岁以前的孩子来说是很正常的。所以,不能简单地给孩子贴上“不合群”的标签,这只是孩子认知上不成熟的表现,他们还需要父母进行多多培养。

没有人生来就知道怎么去和其他人交往,这需要的不只是勇气,也需要一种精心培养的能力。外面的世界对刚刚离开妈妈怀抱的孩子来说是充满未知的、陌生的。在很多家庭中,孩子就是全家人的中心,孩子的各种要求几乎无条件满足,而且总是有人在陪孩子玩游戏,讲故事,这样,他们就难以产生找同龄伙伴玩耍的动力。

此外,孩子在和成人交往的过程中,总是被呵护,因为成人总是让着他,可是在和同伴交往的时候,他们就需要商量、协调,甚至出现冲突的时候还要想办法解决。对于没有丰富交往经验的孩子来说,他们会觉得这样很“费劲”,所以,宁可自己一个人玩,或者只和成人交往,而避免和同龄人接触。

孩子不善于和他人交往,也有自身个性的原因。有些孩子可能受到遗传或者自身个性特点的影响,性格内向,不愿意与人打交道,有的孩子宁可在家和小动物玩,也不乐意出去和同龄孩子交往。或者因为孩子柔弱、老实的性格,在与同龄孩子的相处中,曾有过受欺负的负面交往经历,使他们采取回避的方法来保护自己不再受伤害。这时候就要求父母细心观察,找出问题的症结,然后“对症下药”,帮孩子重新建立起交往的自信。

孩子不是一张可以任意涂抹的白纸,他们有自动选择和吸收的能力。处在幼儿时期的孩子,最相信妈妈的话,如果妈妈说孩子棒,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很棒。相反,如果妈妈先给孩子贴上了“内向”“不合群”的标签,那么孩子也会把自己归为这一类,认为这是自己个性的一部分。在以后的生活中,当孩子需要勇气表现自己的时候,“内向”这个声音就会在他的心中回响,阻碍孩子的健康发展。所以,妈妈们一定要相信孩子,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也不允许其他人给孩子“贴标签”,因为这个“标签”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为父母支招:帮助孩子学社交

和别的孩子玩不到一起,虽然算不上是什么病,但是时间久了,对孩子适应新环境、学习新知识、结交新朋友、培养良好的性格等都有着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所以,父母应该主动教育、引导孩子,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下面,就来教你几招帮孩子学社交的方法。

第一招:扩大孩子的生活空间

如今的孩子和过去不同,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掌上明珠,摔不得,碰不得。许多家庭对孩子采取“圈养式”,孩子的活动范围小,与家人以外的其他人交往的经验更是有限,几乎没有机会锻炼交往能力,所以孩子出现孤僻、和别人玩不到一起的情况也不足为奇。父母需要扩大孩子的交往空间,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与其他人交往的机会。比如带孩子去亲戚、朋友家做客,或者邀请其他小朋友来家里做客,教给孩子做客、待客的一些礼仪,让孩子学会“谢谢”“不客气”“我们一起……可以吗?”等礼貌用语。在孩子还不能迈出主动和人交往的第一步时,父母要给予指导,为小朋友们友谊的建立创造条件和契机。父母还可以带孩子去各种公共场合,如超市、饭店、公园等,让孩子有机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人。见得多了,孩子自然就会掌握一些交往的技巧了。

第二招:父母的陪伴依然重要

虽然要培养孩子单独和他人交往的能力,但在刚开始,父母的陪伴依然非常重要。爸爸妈妈无论工作多忙,也要挤出时间亲近孩子,每天都要有一定的时间和孩子交谈。节假日,带孩子去公园或者亲朋好友家走走。孩子和小伙伴玩耍的时候,父母可先陪伴在他们身边一起做游戏,等孩子们熟悉了之后就可以让他们自己玩了。游戏结束后,父母应夸奖表扬孩子玩得好,让孩子感受到和小伙伴在一起的玩耍和集体活动的趣味。放长假时,还可以带孩子出去旅游。旅游是一种开放性活动,可以增长见识,陶冶性情。在旅游过程中,买票、进饭店、住旅店,都是一些交际内容,孩子可以直接接触到这些新的对象。见识广了,在以后和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孩子交际的话题多了,在表现上也会变得大气,不胆怯。

第三招: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说话能力

有人说,口语是社会生活的入场券。这话是很有道理的。说话能力是交际能力的核心。因为和人交往,最直接的形式就是说。会说,说得好,交际成功的可能性也就大。父母可以说一些简单的辩论题与孩子争辩,讨论一番,也可以故意说一些错误的观点,让孩子反驳。对于孩子平时说话中出现的差错,父母也要及时帮他纠正。另外,也要鼓励孩子说故事,唱儿歌等,让孩子给妈妈讲故事,锻炼孩子的口语能力。

有的时候,孩子本来愿意和小朋友在一起玩,但父母怕他受欺负或者“不卫生”,限制孩子与其他小朋友来往,动不动就说:“某某某太淘气,不跟他玩。”“某某某真脏,别和他在一起。”孩子听了这些就会受到影响,变得不合群起来。所以,当孩子不合群时,父母也要找找自身的原因,不要用大人的想法控制孩子,限制孩子的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