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走进孩子内心世界:0~3岁儿童心理百科
12982200000026

第26章 面对孩子逆反,父母出现的教育误区

逆反心理是指人对各种各样的刺激产生的与其他人不同、与常态截然相反的心理反应。处在逆反期的孩子看问题很偏执,所以一定要走进他们的心里去,去理解他们,引导他们,帮助他们走出误区,使他们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孩子1岁以后,开始出现不听话,和父母“唱反调”的现象。面对孩子的逆反心理,年轻的父母往往因缺乏经验,走进“教育误区”,使孩子变得更加叛逆。

误区一:中国妈妈的“唠叨教育”

中国妈妈普遍都有“唠叨”的毛病。唠叨是一种低级的教育方式,是家庭教育的一大杀手。其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孩子的轻视,结果往往也是极其糟糕的。很多妈妈有这样的一个误区:说得越多,我尽的责任越大,孩子也会越懂事。因此每当孩子犯了一些错误的时候,妈妈就开始喋喋不休,重复说着已经说过的话。

唠叨是带有埋怨、指责和批评意味的,这是对孩子的一种否定。当重复性的说教到达一定次数的时候,孩子长期面对这种“攻击”,自信心不断受到打击,他们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而且时间久了,孩子便会产生“免疫力”,重复性的批评只会让他们觉得厌烦,说教也不会对孩子的行为产生太大的影响,而这样的结果往往换来的是妈妈的继续唠叨,长此以往,就形成恶性循环了。

对于两三岁的孩子来说,犯了一些错误是正常的,作为父母,要以平和的心态帮助孩子改正,而不是一直唠叨孩子的错误。改正错误也需要一个过程,父母不要操之过急,不妨耐心地对孩子进行引导,比如对正在玩耍不愿意回家的孩子这样说:“玩具们也累了,该送他们回家了。”孩子不爱吃蔬菜,可以说:“小孩要多吃蔬菜,才能长得高高的,身体棒棒的。”而不是“你快点吃,别磨磨蹭蹭的。”

误区二:小孩子吓唬一下就听话了

对于爱哭闹、不听话的孩子,很多家长有一个杀手锏,那就是:吓唬孩子。“你再不听话就让警察把你抓走!”

“不许哭了,再哭大灰狼听见了就把你叼走!”

“你再这样做,我就把你关进小黑屋里,要你好看!”

这个方法的效果开始还真是立竿见影,一般孩子听到这些话以后,会马上老老实实的,百试不爽。但是,父母们要知道,吓唬孩子的害处可是很多的,会让孩子心中恐惧感增多,忧虑、悲伤、憎恨情绪增强,对孩子的神经十分有害,还会引起身体上的疾病。被大灰狼吃掉、被坏人带走,这些念头长期盘旋在孩子脑海里,使孩子恐惧,晚上做噩梦,睡不踏实,都是被这样吓唬的。经常被吓唬的孩子容易胆小、软弱,不利于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另外,长期吓唬孩子,当孩子知道这是骗人的话的时候,也就不相信你了。

总之,吓唬的教育方法弊远远大于利,切记不能为了让孩子一时安静而影响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尤其是对于1~2岁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认知水平很低,更不应该用“吓唬”这个方法来教育,让他们产生错误的认知,而是应该采取正确诱导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这个时候的孩子是相信父母的,他们还是愿意接受父母的教导的,所以不要动不动就用大灰狼、坏人来吓唬孩子。

误区三:过度保护孩子

孩子出现了逆反心理和行为,很多父母认为是不是自己对孩子的照顾和关爱不够,才让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所以对孩子呵护有加,唯恐孩子吃不好,穿不好,全家围着孩子转,对孩子百般呵护。孩子想干什么,父母能帮忙的全都代劳,孩子想去哪里,父母全程陪护,恐怕孩子遇到危险。这样,父母们无形中就把孩子和社会之间竖起了一堵保护墙,使孩子与社会的距离越来越远,导致孩子长大后很难适应他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不会与他人相处,恐惧集体生活,这对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过度保护挫伤了孩子的自我观念,削弱了孩子的自主能力,使孩子在该长大的年龄觉得自己还是没有长大,父母单向的爱使孩子的行为能力都退化了。

父母们一定要走出这个误区,不要以为孩子年龄还小,等长大了自然而然就能够自立了,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孩子自立、自强的性格一定要从小培养,从小就养成自己动手的习惯,等孩子习惯了什么都要父母包办的时候再后悔就晚了。

误区四:对孩子过度干涉

孩子好动、好奇心重是天性,这是让孩子去认识世界的动力,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步。孩子年龄小,认知水平不高,稍不注意难免会有一点危险。一些父母为了保护孩子的安全,便处处干涉,限制孩子的活动,这也不能去,那个也不能碰。这种做法不仅禁锢了孩子的活动范围,还束缚了孩子智力的发展、个性的发展。经常生活在这种环境中,会让孩子变得胆小怕事,神经过敏,对以后适应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是十分不利的。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出现极端心理,在外面他们受到任何欺负都忍气吞声,而回到家里很可能就把自己的父母当成“出气筒”。

所以,父母不要过分限制孩子的,可以在孩子“探索”的过程中给予指导和鼓励,充分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尊重孩子的人格发展。对孩子正当合理的要求,要给予支持和满足,对孩子错误的行为要正确指导,引导孩子朝正确的方向前进,切勿只是用简单的“限制”来“保护”孩子。

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应该多和孩子进行心灵上的沟通,把培养孩子健康、健全的人格作为家庭教育的中心,重视对孩子良好道德的培养。面对孩子的逆反,父母不要恼怒,也不要苦恼,只要摆正心态,走出教育的误区,用积极的态度去往正确的方向引导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与真诚,相信孩子一定会戒掉不良的行为习惯,成为一个拥有健全人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