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走进孩子内心世界:0~3岁儿童心理百科
12982200000012

第12章 对婴儿发出的哭声要及时回应

孩子天生爱哭,他们就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有的人认为,哭就让他哭呗,孩子哭是一种本能,一种锻炼,哭累了自然就安静了。父母不能太宠,以免这种“爱哭”的行为受到鼓励,使孩子变得娇气,任性。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的确,哪怕对襁褓中的婴儿也不能过分宠溺,因为孩子的性格自此时已经开始一点点形成,但对孩子的哭闹不做出回应绝对是错误的。父母要知道,哭是孩子表达自己需要、向周围传递信息的唯一方式。一定要对孩子的哭做出及时回应,这是父母与孩子语言、情感交流的开始,是对孩子成长正常心理影响的基础。孩子为什么会哭呢我们都知道,婴儿还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需要的时候,哭是最常用的表达方式,是自己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与看护人沟通的唯一方式,同时,哭也是一种负面情绪的宣泄。其中最多的是在向父母表达他内心的恐惧,希望父母给予安抚以得到安全的感觉。

那么,孩子为什么恐惧呢?我们可以想想,当孩子在妈妈子宫里的时候,饿了,随时可以从脐带里吸取营养,也可以随时排泄。妈妈的子宫是那样地温暖,被羊水包围着,身体有依托的感觉,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个完整的生命,一切都在自己的控制之中。但是,当孩子的生活环境突然从妈妈的子宫变成了一个陌生的世界,一切都变了,孩子从产道中挣扎着出来的时候,产道的挤压使孩子感受到了一种莫名的张力。呱呱坠地的那一刹那,身体突然暴露在无依无靠的空间中,一种破碎崩塌的感觉强烈地袭击了孩子脆弱的心灵,这是一种生存的恐惧,是人一生中所受的第一次创伤。

我们可以想象,孩子饿了又吃不着的时候,他会感到不安全;当没有人拥抱的时候,他会觉得不安全;当想做的事不能做的时候,孩子失去了控制的感觉,同样会觉得不安全,这都足以让孩子产生恐惧感,并通过哭这种方式表达出来。孩子得不到回应很“恐惧”对婴儿来说,哭的时间超过三秒没有得到回应,是件非常恐惧的事情。孩子会因为没有出现自己期待的效果而感到紧张、不安,会对孩子智力的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孩子会因为失望而失去对人的信任,而这种对人的不信任感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对追求新的事物也容易抱有消极的态度。所以,当孩子哭的时候,妈妈一定要及时回应孩子,即使人不能到,也要让声音到。让孩子知道妈妈是在的,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可以影响别人的:我是被重视的,我是可爱的,我是有价值的。

当妈妈可以深切体会到孩子哭的背后是一种恐惧的时候,相信妈妈一定会及时地用合适的方式回应孩子,帮助孩子调节情绪。

“对症下药”应对孩子哭声

从婴儿的哭声中可以读出许多内容,声音、动作、表情都是父母判断的标准。父母们要细心观察,根据不同的哭声,做出有针对性的回应。

状况一:“我饿了,我要吃”

表现:哭声一般是由弱变强,再由强变弱,响亮,节奏欢快,有时还伴有撅嘴歪头向周围探索的动作,而一碰到奶头、奶嘴后哭声会立马停止,转而欢快地吸吮。

应对:马上抱起孩子,第一时间用语言安慰孩子,“哦,宝宝饿了,好的,我们马上开饭”。同时,建议父母边喂边说“宝宝真不错,吃得很好”之类赞许的语言,眼睛不时望着孩子,投去赞许的眼神,轻抚孩子的脸颊,这样让孩子吃得安心,愉快,也有助于消化。如果孩子边哭边吃要予以制止,否则孩子可能会呛奶。哭得厉害时将奶头或者奶嘴拔出,稍有缓和的时候再喂,这样孩子会明白并很快停止哭泣。

状况二:“我尿尿了”

表现:哭起来大多不会很大声,节奏也比急需喝奶时发出的哭嚎缓慢很多,常伴有躯体转动不安,哭过几声后如无人应答会慢慢停止哭闹。

应对:婴儿尿湿是正常的事,大人发现孩子是尿湿了一定要及时更换尿片,这时不仅不要指责孩子的哭闹行为,反而要予以表扬。“宝宝真聪明,会告诉妈妈尿尿了,好了,马上换上就行了。”诸如此类语言是对孩子哭泣的安抚,而无端的指责则会让孩子委屈,如忽略孩子的哭声、老是不及时换尿片则会使孩子产生冷漠的心理。

状况三:“我被吓着了”

表现:哭声短促,急迫,声音尖锐,发生在明显的刺激之后,孩子可能缩成一团,表现出十分害怕的样子。

应对:环抱紧搂孩子,不时用面颊贴着孩子的小脸,同时用语言安慰、鼓励孩子不要怕,要大胆。值得提醒的是,如果孩子受到较严重的惊吓,很可能会有延续几天的哭闹,而且大多发生在每天的同一时段,细心的父母可以在这一时候之前就对孩子进行安慰和保护,避免发生反复的哭闹。要避免用慌张、急促、重复的语言来安慰孩子,不要大力晃动、摇摆孩子,不要用不停走动来抚慰孩子,这样让孩子觉得是天大的事,日后更难承受惊吓。

状况四:“我有需要”

表现:哭声大,音调高,拖音长,让人感觉孩子有耗不完的体力。

应对:孩子的这类哭声目的性很强,找出哭的原因最重要。比如,刚睡醒,“哇”的一声哭了,是因为看不到父母,没亲人保护,这时候妈妈应该马上出现在孩子眼前,用笑脸、玩具或即将要穿的衣服等良性刺激,让孩子快快收起哭声。

状况五:“我不舒服”

表现:声音比较低沉,常常伴有呻吟声,较短促;有时,小手会去揉搓不舒服的部位。

应对:当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时,很可能身体上有不舒服的地方,家长需要马上带孩子去看医生,进行针对性治疗。

妈妈的情绪和孩子是可以相互感染的,如果妈妈觉得紧张或者不耐烦,孩子也会感受到而大哭。所以,妈妈要保持着良好的心态,对孩子发出的信号要及时判断并且做出正确的回应,这是对哭泣的孩子最好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