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文学是个什么玩意儿
12978600000026

第26章 许多余:我理想的人性就是没有人性

许多余,男,1983年生于安徽省金寨县古碑镇,原名付强。80后代表诗人,先锋作家,前卫艺术家,批评家,策展人,出版人,底层公民权利的维护者。“非萌芽作家”概念提出者,状态主义写作发起人。其文学作品和行为艺术受到广泛关注和争议,被称为“80后最具才华的先锋作家”。作品散见于《佛山文艺》、《花城》、《读写月报》、《青年文学》、《诗歌月刊》、《东京文学》及《南风》等。曾获《长江文艺》文学奖、首届全国青少年文艺作品邀请赛文学类一等奖及首届中国网络文学节原创长篇小说奖等数十个文学奖项。

2007年与韩寒、春树等一同入围“80后实力作家榜”,获杰出成就奖。后陆续入围“80后作家事业风云榜”、“华语80后文学排行榜”、“2009年中国80后十大作家榜”等榜单。2009年连续获评为“2009年度中国最有影响力诗人”、“2009年年度中国80后作家”及“2009年度最有贡献作家”。

主要文学作品有长篇小说《远方》、《最后的盛典》(小说卷·与孙睿等合著)、《最后的盛典》(散文卷·与张悦然等合著)。另有长篇小说《大别山密码》、《美国》(未完成),诗集《柔风》,中短篇小说集《广寒宫》,散文集《灵感集》、《扯淡集》,史学著作《中国选美调查》、《中国网络文学史》及《中国80后文学史》等。

主要行为艺术作品及参加展览:

《乞讨·募捐》(华润置地·首届安徽当代艺术双年展)、《滚蛋》、《诗歌能当饭吃吗》(D空间·先锋艺术沙龙)、《合肥·推油》(9 1·城市SPA青年摄影展)、《置换反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现代艺术中心伏热画展)、《秘密或真相》(装置)、《审判幸福》(黄桥幸福计划·2010第二届合肥当代艺术双年展)、友情出演黄震行为作品《北大之魇》(异世同流·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艺术博物馆彭斯画展)等。

现自由写作,从事艺术活动和艺术批评,及“状态主义哲学”的理论完善工作。

我是许三多的哥哥

记者:我第一次听到你的名字的时候,还以为你是许三多他弟弟呢!许多余:你不应该这样认为!

记者:为什么呢?

许多余:他只不过有三多,我是太多,都多到余了,所以,你应该觉得,我是许三多的哥哥。

记者:呵呵,你真的姓许,叫多余吗?你爸妈真会起名字!

许多余:我爸妈才没有这么高的水平呢。我爸爸初中毕业,我妈妈小学毕业,能起出这么个名字的,起码也得大学毕业吧?从一个人的真实姓名,可以看出他父母的水平。比如,林静宜、潘萌、刘卫东,这些人名字起得多好啊!还有许多国家领导人的名字,起得都相当有水平。比如,美国总统奥巴马,人家天天喊,噢,爸妈!噢,爸妈!现在他真的成了美国人民的父母官了。当然,这是说着好玩的。

记者:是的,在中国,姓名确实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

许多余:姓名对一个人来说,真的有很强烈的暗示作用,人家天天就这么叫你嘛!

记者:你还没回答我的问题呢。你真的姓许,叫多余吗?你这名字是谁起的呢?许多余:是,也不是。

记者:这话怎么说?

许多余:我真实的名字叫付强,很土的,一点个性都没有。当年我家穷,在那个地方老受别人欺负,爸爸希望我以后又富有又强壮,在农村,孩子的姓名一般都反映了家长朴素的愿望。但我这个名字在小时候经常让我觉得尴尬。

记者:为什么?

许多余:小学的时候我从一年级到五年级都任班长兼学习委员,因为我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人缘也好,老师和同学都信任我。小学语文课本里经常有这样的语句,“我们要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强。”我们那时候是复式教学,复式教学你知道什么意思吗?就是一个教室里有两到三个年级。学生少老师也少,这样节省人力资源。

一般上课的时候,老师先把课文带大家读一遍就回家种地去了,接下来的时间就由我来带领同学们读课文。每当读到那个句子的时候,同学们就会把“富强”二字读得特别重,起哄。

许多余:我特别喜欢我的乳名,据说是我一个远房的姑奶奶给起的,这个姑奶奶真是位好姑奶奶。

记者:叫什么呢?

许多余:亮、亮亮、亮仔。家乡的人有的喊亮,有的喊亮亮,有的喊亮仔。并且每次语气轻重舒缓都不相同。亮,多好啊!恰好与光明有关。亮亮,多温馨啊!亮仔,和靓仔同音,越喊我越靓哈!确实,我从小到大真的是越长越好看。

我把那些熟悉的面孔都当成我的亲人。

记者:在社会活动与文学创作上,你更看重哪一个,为什么?

许多余:以前是文学,曾经是活动,现在是两者并重。因为文学本身就是活动,只不过它是一种深层的心理活动,而普遍意义上的活动虽然有时显得无聊,但它是有内容的,就像我们的生活,虽空白却充满诱惑。

记者:最先知道你是从与你有关的几起新闻事件开始的,比如2007年的乞讨募捐,比如你2008年参与“二月河免税说”论战,比如你状告电视台,比如你开办民工子弟学校,比如你的吃诗、滚蛋,以及科大朗诵会“偷画”等。请问,你做这些事情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炒作吗?还是有别的什么目的?

许多余:我说不是炒作你相信吗?这是一个炒作的时代,以至于不管你做什么,只要有新闻一出来,别人会立马认为你是在炒作。

但我要对你说,我所做的这一切,真的不是在炒作。比如,2007年的乞讨募捐,那个白血病小女孩我根本就不认识。我在一周内好像为她募捐到七八万吧,因为这些钱都是直接交给他父母的,我不愿意经手,免得到最后说不清楚,别人还以为我占了便宜。所以,我也不知道募捐的具体数目。后来,小女孩还是撒手归西了,这让我很长时间打不起精神。这是我第一次想通过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来改变这个世界和别人的命运,可惜我没有成功。这也让我明白,有些东西你一个人根本无法改变,哪怕你付出多大的努力结果仍然是徒劳的。记得我当初去儿童医院的时候,很多患白血病的儿童家长都围着我,声泪俱下,说我不能只帮一个人,也要帮帮他们,有的真的给我下跪了!我每一次去医院看孩子几乎都是哭着出来,我把那些熟悉的面孔都当成我的亲人,他们的命运好似与我有着无法分割的关联——然而,他们随时会死亡,随时会因为没钱而被赶出医院。孩子们的父母为了节省开支有的每天只吃几个白馒头,睡在医院走道的水泥地面上……我当时暗暗下定决心——我一定要救他们,为了这些可爱的生命,我要跑遍全国32个行政区;为了这些可爱的生命,我要乞讨遍全中国。我要成立白血病患者儿童基金会……但是我必须要先成功地救活一个孩子,这是我的动力,也让我的行动更有说服力。可是,可是小馨怡的死亡让我失去了信心和动力……我把手机关机,拒绝任何媒体的采访……我害怕听到电话的响声……

但是,小馨怡的父母有一点做得不太好,他们应该把我募捐来的没花完的善款捐给他人,可惜他们没有,他们没有!

你还想在安徽文坛混吗?

许多余:帝王作家二月河叫嚣免税就是一种富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他一年拿多少版税啊!要交纳多少税呀!现在他老人家不愿意了,我们无所谓的,反正我们的版税不多。再者,就算我稿费再多,我也还是觉得应该交税,人人都不交税这国家还怎么运转?人人都不交税,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如何实现平等?就算不能(或无法)实现共同富裕和平等,缩小贫富差距也是必须的,否则民众的矛盾最终会被激化,当矛盾的程度达到灼热化的时候,一个巨大的民族灾难就会降临!人大代表不为人民说话,人民还要你这个代表干吗?大企业也不想交税呢,我要把钱用来发展生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改善企业职工福利待遇,行吗?小企业也不交税,我马上都濒临倒闭了,我要把钱用来改造生产设备,拓展市场,行吗?我不知道所谓的民主是给谁的,我也不知道到底要对谁专政,英雄主义一直在这个民族泛滥,王道和官道横行于所有的角落,到处都是腐朽和勾结的邪恶气息。自私、虚假、伪善、谎言愚弄着善良的老百姓,某些既得利益者飞扬跋扈、恣意妄为,而老百姓还为其大跳“忠字舞”。

2008年,我状告合肥电视台引发了一连串的事件。其实我一开始并没有准备状告他们,我清楚电视台是一家强势单位,虽不是权力机构,但它比某些权力机构的权力还大,舆论监督的力量是强大的,而舆论本身的组织机构却存在无法回避的缺陷。记者天天帮农民工维权,可当自己的权利遭受侵犯时,却无处申诉,无法维护!你说这种情况不可悲吗?我在电视台工作了八个月,单位只发了几千块钱交通费和收视率奖金,除此之外只发了100元,划算下来我每月只有十几元的基本工资,我是不是中国最苦劳动力?我打电话给台长,要求补发我的工资,你猜他怎么说?

记者:他怎么说呢?

许多余:他说,你在我们台里只能算是实习。我说我都毕业两年了,实什么习?他说你想怎么办就怎么办,然后就挂断了我的电话。无奈之下我就把自己的遭遇发布到天涯社区和红网论坛,此消息一经发布便引起强烈反响,天涯社区首页推荐,红网也做了专题新闻。几天之内,《环球时报》、《新民晚报》、《钱江晚报》等省外知名媒体先后做出了报道。我还接到原工作单位部门领导的恐吓电话。

记者:恐吓电话?她是怎么恐吓你的?

许多余:说来太搞笑了!她说,“你还想在安徽文化圈混吗?我的背景你也是知道的!你这样搞下去还有单位敢要你吗?你还想在安徽文坛混吗?”

你觉得她说的可搞笑?问我想不想在文坛混了!文坛啊!多大的坛噢!她搞得就像作协主席一样,铁凝阿姨也不会这样说呀!

记者:那你怎么说的?

许多余:我说,你以为你是谁呀?你不要我混我就不混了吗?我现在连饭都吃不饱我还混什么混呐?我好怕哦……哈哈!

记者:后来呢?这事情怎么处理的?

许多余:我相信正义一定会战胜邪恶,我也一直相信邪不压正,一切只是时间的问题。当然,当正义处于劣势的时候,你必须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或谓之为信念来支撑自己。一审仲裁院判我胜诉。虽然赔偿数额与我的索赔要求相差甚远,但毕竟是胜诉了。我的律师建议我继续上诉,我一想算了吧,把工资拿回来就算了。我总是心太软。结果电视台反过来起诉我,恶人倒还先告状了!

记者:二审的结果出来了吗?

许多余:出来了!还是胜诉!电视台继续上诉,正在此时台长换了,电视台不知道出于何种居心,又撤诉了。我们最终达成和解。

记者:赔了你不少钱吧?许多余:不多。

记者:多少?

许多余:不便透露,我们签有保密协议。

慈善不姓富也不姓穷

记者:听说你还开办了一家民工子弟学校?许多余:是的。

记者:办了多长时间?

许多余:三年了,2007年开始办的。

记者:资金从哪里来?

许多余:我和一个亲戚共同投资的。一直很艰难,每年都往里面砸钱,我拿工资和稿费填补。

记者:政府没补助吗?

许多余:安徽这方面做得不太好,不像江、浙、沪那边,他们对民工子弟学校的支持和扶持力度很大。这也能理解,安徽这边毕竟不太发达,政府忙着建设高架桥招商引资去了,心思还没有放到这方面来。

记者:你觉得自己还能把这个学校维持多久?

许多余:不知道。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也是一个我可能无法解决的问题。可能还能维持几年,也可能随时有关闭的危险。

记者:那你的学校若关闭了,这么多孩子怎么办?

许多余:不知道。能怎么办呢?要么花高价进公办学校和贵族学校,要么回家成留守儿童。

记者:有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许多余:有,政府或者企业赞助。但这很难。政府无暇顾及,企业赞助一般讲求商业回报。绝对无私的赞助,不能说没有,但很少。

记者:你的家庭条件如何?这是个人隐私,你可以不回答。

许多余:没什么可隐瞒的。我不是富家子女纨绔子弟,家庭条件很差,父母都是朴实的农民,爷爷奶奶年岁已高。特别是今年,爸爸重病住院好几个月,花了不少钱。我还要在城里买房,生活的压力很大。

记者:你结婚了吗?许多余:没有。

记者:准备什么时候结婚呢?

许多余:反正是晚婚晚育吧,响应国家号召。晚婚是肯定的,是不是晚育我就不知道了,因为我还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育。

记者:你个人这么艰难为什么还做慈善呢?你做慈善的动力从何而来?许多余:慈善跟个人的处境无关。慈善不姓富,也不姓穷。

我做慈善的动力是,我发现有许多人没有我过得好,有许多人需要我的帮助。这个世界一直很冷漠,我希望温暖可以传递。直到有一天,大家都觉得应该这样做,那这个世界就真的温暖了。

记者:你的社会责任心很强,这很难得。

许多余:抄袭很文学,裸露很文学,认真写字的反而不文学。

记者:你在2007年和2008年都登上了“80后作家实力榜”,天涯社区那个“杰出成就榜”也上了,你觉得在这100个作家里,你是最好的吗?

许多余:那是兄弟们搞着玩的。我肯定不是最好的,请问谁是最好的呢?谁说了算?

记者:但是在外人看来,那些榜单还是很有说服力的。你觉得呢?

许多余:说实在的,能够上榜的作家肯定都有一些影响力的,或者在某个时间段干了什么有点轰动的事情。上榜的作家要么是商业运作得比较不错,要么是作家创作的作品能够站住脚,要么是这位作家与制榜人关系非同一般。我觉得自己应该属于第二种情况,但别人可能也会认为我属于第三者,因为我的人缘确实不赖。80后的知名作家、文化人、策划人,很多都是我的朋友。事实上,作为一个写作者,任何人都认为自己的作品写得很优秀,谁都自我感觉良好。

记者:请问作家分80后这个说法有什么科学道理?难道79年出生的与80年出生的就那么大差别吗?我是60年代出生的,也没感觉与80后观点有什么大的差异,可有人不以作品论派别,却以岁数拉帮派,请问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许多余:这个是一个年龄的划分,不科学,但很有意思。80后无帮无派,但很团结。

记者:你如何看待80年代出生的写文章的人?

许多余:写的人多,写好的人少,但都想写好。话说回来,这年头干什么的人都多,但真正干得好的只是一小部分。中国的人口基数在那里。比如,炒股的人也很多,但赚钱的人很少;买彩票的人很多,但大半人钱都打了水漂,说好听点儿是为祖国福利或体育事业做了点贡献,其实谁不想赚钱呀?

记者:在新华书店看到了你的小说作品,请问,你觉得80后的文学的未来值得期待吗?

许多余:我对于80后文学的期待还是很大的。就目前来说,虽然写得好的就那么几个人,有的还是瞎子收玉米——瞎掰,没有形成很强烈很成熟的气候,并且大多数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尤其是纯文学领域,80后的“空位”状态很严重。这与80后作家一出道就被市场化有关。《萌芽》在这场市场化的文化大潮中起到了巨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对于一个文学创作者来说,有着双重的效果,利弊共存。《萌芽》的“新概念”作家大赛成就了很多青春文学作家,但由于他们被过早地贴上青春文学和市场的标签,从而导致一系列副作用,比如,抄袭很文学,裸露很文学,认真写字的反而不文学。

记者:你觉得80后的文学特点是什么?有没有自己比较欣赏的作品?对于90后的读者和80后你认为有什么样的区别?对于现在比较流行的玄幻和悬疑惊悚你有什么看法?

许多余:80后文学的特点是没有特点。比较欣赏孙睿、李傻傻、苏瓷瓷、小饭、恭小兵、张悦然等人的小说,刘卫东和几个“萌芽”作家的散文,郑小琼、李成恩等人的诗歌,当然韩寒的杂文写得非常不错。我不明白你说的90后读者与80后是什么意思?如果拿90后的读者和80后的读者相比,那90后肯定是比不上80后的,因为90后的孩子很多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判断力,他们的阅读还依然停留在人云亦云的盲从阶段,大多数还分不清作品的好坏优劣,也没有形成自己的阅读价值取向。如果拿90后的作家跟80后的读者相比,那90后的作家显然要比80后的一般读者优秀。我有时也关注了一些90后作家,许多还是很有思想的。如果拿90后的作家跟80后相比,这还真不太好比,按说现在社会文化环境更为宽松更为优越,90后的作家出位应该更快一些。可是事实上并非如此。80后在这个年龄的时候已经有很多作家浮出水面了,比如韩寒等人的一鸣惊人。但时至今日,我还没有看见令人惊叹的90后作家出现。90后贱女孩包包和阿紫的名气被炒得很大,但作品很差,属于叫座不叫卖的那种。名气被搞臭掉了。你想一下,90后的作品我们基本不会看,70后、60后、50后更不会看,看他们作品的大多是90后或90更后的,人家都还是纯情的中学生呢,一看你都被别人睡过了,还有兴趣看你的作品吗?并且这种炒作一步到位,根本没有扭转的余地,可以说是毁了这两个美丽的姑娘。其实你不说没人知道的,你也可以说是别人的故事嘛!

我理想的人性就是没有人性

记者:你给你自己的社会定位是什么样子的?

许多余:有句话叫“生命在于运动”,所以我也要不停地运动,为自己运动,为别人运动。“运动”这个词语含义深刻,它包括很多很多东西,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都有。总之,我要做个对社会有作用的人(有可能是反作用)。

记者:你觉得你的哪些文章最好?

许多余:没有最好的,我对自己的东西始终不满意,始终被自己推翻。我认为最好的都在脑子里面,还没写出来呢。就目前来说,《远方》是我最满意的作品。我也只有这么一部完成的长篇小说。

记者:听说你现在不太写东西了,是吗?

许多余:谁说的?我一直在写,但写得很慢。我从前年开始写个中篇,到现在还没写完。这方面我对自己要求比较高。

记者:请谈谈你的写作历程!

许多余:诗歌写得时间很长,有十几年吧,我从初中就开始写诗了,最开始也是从发表诗歌开始的。拿到的第一笔稿费也是发表诗歌得来的,尽管只有50元,但在20世纪90年代,还是很多的,那相当于我一个月的生活费呢!出版的第一本书也是诗集。

20岁以前,我热爱诗歌的程度甚过自己的生命,这说法一点都不夸张。多少个不眠的夜晚,我和几个诗友促膝畅谈,激动万分。因为诗歌,我们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可是那个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有时,当我走在熟悉的街道上,我会想那些单纯的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清贫、彷徨然而自由的无牵无挂的寂寞、充实的时光。斑驳的影影绰绰的路面仿佛还保存着我们昔日的影子和激烈争辩的声音。我们在大学附近的郊外空地上燃起篝火,弹琴歌唱跳舞,在野外过夜,星星点点百虫吟叫,阳光灿烂雨一滴一滴……

曾经相濡以沫的朋友,如今已悄然无踪影,属于我的诗意的年代也已悄然消逝。

然后我开始写小说,企图通过小说的写作来发现自己的价值,重建自己的精神家园。事实证明,我的努力是卓有成效的。

记者:诗歌是不是没有小说受关注的程度大?你觉得造成诗歌现状的原因是什么?你个人以后会以哪方面为重点,诗歌还是小说?

许多余:当然,现在人民喜欢看艳照,饱暖思淫欲嘛!个人侧重小说,诗歌也会写。

记者:你的长篇小说《远方》的创作背景如何?

许多余:2005年在南京清凉门附近的中心南村,相当于一个贫民窟,一个不到10平方米的幽暗的小房子里,我用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远方》的初稿。当时抱着很大野心和希望。当时有个美丽的姑娘照顾我饮食起居。我在极度压抑和困惑中感受着生活的沉重和理想的遥远。因此,郁闷、消沉、绝望、幻想构成了那部小说的主体。我当时想,写过这部书后,一切都会过去;但写过之后才发现,它们仍在身后,从未远离。

记者:请问你在写作这部小说时动力来自哪里?因为你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没有亲身体验。

许多余:我生活在革命老区,我们一个县城为革命牺牲了10几万人,金寨的每条河里都流着他们的血,我祖上三代都是军人,我自己本身就算是烈士后代,耳濡目染。

记者:作为80后代表作家之一,你觉得80后先锋派的代表作家有多少?你如何理解?

许多余:第一个问题你去找统计局,好吗?因为我真的不知道。

我所理解的先锋,是不能用派来划分的,先锋不是一个团体,也不是用以标榜自己的工具。先锋的形式有许多种,但没有什么具体的明确的概念和定义。所以,先锋本身是不明确的,不确定的,漂浮的,充满多种可能的。在我看来,先锋是一种精神,一种不断进取超越自我的精神,超越自我的前提是自我否定,你首先得把自己否定掉,然后才能把自己打败,再重新建设自己。然后,你会发现,你所做的一切竟然是没有任何作用的,于是你又得寻找另外的出口——灵魂的出口。

记者:你现在的生活方式如何?写作方式如何?

许多余:很不爽。基本没时间写东西。这就是理想遭遇生活时的境遇,相信很多兄弟都有同感。我那天突然有个感慨,我们这一拨人啊,再这样下去马上就废掉了,天天都在干什么呢……

记者:你喜欢的理想的人性是什么样子的?

许多余:这得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我理想的人性就是没有人性。我觉得那些口口声声说什么人性的家伙都是虚伪的,有时我在想,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性与兽性相比,那真是天壤之别!

记者:知道你热爱摇滚,能否说下你最喜欢的摇滚乐手?

许多余:国内的崔健、张楚、许巍、汪峰、冷血动物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摇滚和诗歌的意义是一样的,它们都在于发现。崔健是中国摇滚音乐的标志性人物,他的身上承载着一代人的反叛精神和敢于挑战权威和勇敢追求自我的生命力量。张楚的无所谓的姿态,不论是他的音符还是唱腔,都充分体现了属于少数人孤独的愤怒情结。更多的时候,张楚更像是一个旁观者,他平静地看着周边的一切,人和事,生命和社会形态,变化无常中的非常态表现,一直是他音乐思想的母题。许巍一直是一个生活的积极参与者,所以他更容易走进我们的内心,他早期的孤独、彷徨、无奈、忧伤、欢喜无不深深地打动了处于迷惘期的知识青年和文艺青年。而随着他近年来的逐渐安静,带给我们的却是另外一种震撼——那种面对生命时坦然的豁然开朗的境地。汪峰和冷血动物都是以呐喊的方式介入我们的听觉系统的,当然这感觉也很好,会让沉醉的我们清醒。近期的民谣摇滚盲人歌手周云朋,虽然我只听他一首《中国孩子》——那天我当着很多人的面听着听着就哭了……我有时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

除此之外,我也听一些民谣、黄梅戏和京剧。比如以前水木年华乐队的李健,他的歌曲非常具有诗意,听起来非常放松。老狼的也很喜欢。国外的音乐我听得不多。只听过BIGMAN、铁娘子和新世纪以及班得瑞。

记者:你理想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你现在离理想生活还有多远?

许多余:我最想过那种没有纷争、平静的生活。住青砖大瓦房,喝清澈泉水,吃绿色蔬菜,拥有自己的小花园,花开四季,果香满院。晚上可以坐在石头上,赏花,赏月,最好还有个“秋香”,要不我就得站在墙头等红杏了。目前看来,这些条件我都有,我家住在大别山,几亩地,几座山,几间房。可是我暂时回不去,因为我还有一些庸俗的理想没有实现。

记者:平时都有些什么爱好?比如,泡妞(或者泡帅哥),喝酒,运动,旅游,胡思乱想等。

许多余:爱好很多,你上面说的我都有。但我一般是被妞泡,关于这点我都不怎么好意思说。

记者:今年有什么计划?目前实施得怎么样了?

许多余:去年出版的小说集和散文集都卖得挺好,目前正由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再版。今年已经出版了两部单行本,计划出版4本(书),这正在进行中,如果不出意外,我想应该是可以实现的。

记者:你打算怎样度过2010年?

许多余:怎么过呢?正如我去年的QQ签名——谦卑地……让生命继续。但继续生命显然不是存在的所有意义,所以我依然会义无反顾地奔跑,并且时常有紧迫感,因为你奔跑的速度永远赶不上老去的速度。珍惜吧!

(本文由远观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