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最经典的探险故事
12975200000032

第32章 从亚洲到美洲航线上的探险

16世纪,美洲的西班牙当局设在墨西哥,为了使亚洲的香料群岛与美洲的西班牙当局保持经常的联系,以便与葡萄牙对香料群岛的贸易进行竞争,从香料群岛所在的菲律宾,即从亚洲启程横越太平洋,返回墨西哥的问题被西班牙王室提上了议事日程。从墨西哥启程,在太平洋上向西航行,虽说到达菲律宾要航行1.4万千米,但一路上帆船被东北信风和信风海流推动,顺风顺水,航行还算顺利,但返航的路程便尽是逆风和逆流。谁来挑起开辟这条新航线的重担呢?他就是乌尔达涅塔。

乌尔达涅塔曾是麦哲伦的追随者、劳埃萨探险队的参加者之一。他当过修道士,后来又到墨西哥的一家修道院任职。他对航海事业,特别是对太平洋航行怀有浓厚的兴趣。

1559年,移居墨西哥的西班牙人勒加斯比装备了5艘船,组成了一个探险队。他邀请乌尔达涅塔担任舵手。1563年11月,船队从墨西哥出发,顺风顺水地穿过太平洋,驶抵菲律宾的宿雾岛,并占领了它。勒加斯比还想占领宿雾岛外的其他岛屿,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来自西班牙的增援。当时,西班牙的援兵是通过墨西哥派来的。勒加斯比便建议乌尔达涅塔返回墨西哥,报告这儿的情况,请求增派援军。

乌尔达涅塔接受了这个建议,开始研究从菲律宾启程,穿越太平洋返回墨西哥的航路。他分析了许多海员在太平洋西部和东部海域成功和不成功的航行情况,又仔细听取了许多海员所说的耳闻目睹的事实,然后作出了一个结论:北太平洋温寒海域的风向应该和大西洋的风向一样,都是朝西的。

乌尔达涅塔根据这个结论,设计了一条航线。1565年6月1日,在他的指挥下,“圣彼得罗”号航船驶出了宿雾岛的一个港湾,开始了穿越太平洋返回墨西哥的航行。

船升起风帆,利用偶尔吹来的西南季风向北航进。海面比较平静,船在碧蓝的海水中顺利地向前航行,船头泛起浪花,不时有几只海鸟在船的上空来回飞翔。入夜,空中繁星点点,像颗颗珍珠撒向波光闪烁的海洋。乌尔达涅塔欣赏着这美丽的海上夜景,心情十分舒畅。

临近日本群岛时,海上的风向发生了变化。乌尔达涅塔驾驶着船在日本群岛附近的海区游弋,他相信,这儿会有一股将船推向大洋彼岸的海风。终于,他在北纬43 °的海域捕捉到了西风,船只顺风顺流地到达了北美大陆的加利福尼亚。从加利福尼亚起航,乌尔达涅塔的船顺利地驶抵墨西哥,整个航程共用了125天。菲律宾与墨西哥之间的联系,从此稳固地确立起来了。

乌尔达涅塔航行之后,西班牙政府通过墨西哥向菲律宾派出了一支又一支的船队,而期待替换的船只和人员也清楚地知道,沿着乌尔达涅塔走过的航路,能够毫无危险地从菲律宾返回。这条从菲津宾到达墨西哥的航线,也称乌尔达涅塔航线。船走完这条航线需花三四个月的时间,还要穿过太平洋最偏僻的海区,但它安全。为防止被对手利用,西班牙人对这条航线严守秘密,从不声张。

西班牙人对乌尔达涅塔航线的保密,使当时的地理学家和地图绘制家们凭空幻想出在北纬30 °-45 °之间的水域有两块巨大的陆地———“耶索之地”和“伽马之地”。这个梦幻似的说法,流传了百余年。1741年-1742年间,俄国的白令和契里科夫率领的探险队在堪察加探险时,彻底揭穿了这个充满神话色彩的流言。

1733年,俄国政府决定建立一支探险队,任命白令担任领导,并派船长契里科夫作他的助手。探险队此次任务是:穿过西伯利亚地区,然后从堪察加或鄂霍次克起航,去探察太平洋那一边的美洲海岸。

经过一番曲折和艰难的行程,白令在1740年9月抵达堪察加。冬季已经来临,海上被浮冰封住,白令决定在堪察加的东岸越冬。越冬地是一个海湾中的无冰海港。

过了漫长的冬季,1741年6月4日,白令的探险队分乘两艘船离开海港,驶进了茫茫的太平洋朝美洲海岸驶去。这两艘船,一艘由白令指挥,另一艘由契里科夫指挥。

白令的船队朝东南方向航进,去探寻臆想中的那片“伽马之地”。在徒劳地搜寻了一周之后,调转船头向东北方向行进。6月21日,两艘船分成两路。白令的船继续向东航行,契里科夫的船径直向北行进。

经过一个半月的海上航行,白令和船员们看见了漫长的海岸线,看见了海岸上高高耸立的一座座山峰,山顶上白雪覆盖,十分雄伟壮观。全体船员兴高采烈,纷纷向白令祝贺。但是年满60岁的白令,没有流露出任何高兴的表情,他只是望着远处的海岸线和那座座山峰,显得忧心忡忡,因为他还不能确切地知道,现在到了什么地方。

船向海岸驶去,陆地越来越近了。船上所有的人清晰地看到那笔直而又平坦的海岸,一片片又高大又整齐的针叶林一直延伸到海边。这时,白令才确信到了美洲海岸,下令沿海岸线向西航行。

两天之后,他们发现了一个海岛。船上的淡水所剩无几,白令派人乘小船登上小岛去取淡水。小船来回地将淡水运到大船上,装进一个个大木桶里。还没等全部的木桶都装满淡水,白令就下令驶离这个海岛,沿着这条海岸线继续行驶。不久,海面上出现了雾,雾越来越大,不久就浓雾弥漫。船行驶得很慢,生怕遇上礁石。航行了3天之后,大雾散尽,站在航船甲板上的人看到了一片未知的陆地海岸,那海岸高耸而陡峭———这是阿拉斯加湾上的一个海岛。

船继续向前航行。雾,不知从哪儿又冒了出来。船在大雾中再次靠近美洲海岸———狭窄的阿拉斯加半岛,半岛上有一些高山,山尖上覆着白雪。船离开海岸后,又在海上航行了一个星期。船上的淡水又不够用了,1/3的船员染上了坏血症,其中的一些人病得很重。

过了两天,船驶近一座群岛。海上刮起了强劲的逆风,船降下风帆,无法朝前航行,只能随波漂泊。在漂泊海上的整整3个星期中,坏血症加剧蔓延,有一个船员死亡,白令被迫决定返回堪察加。船先驶抵一个海岛,在岛上埋葬了那个船员的尸体,补足淡水后又踏上了征途。一路上,风暴接连不断,船像一块木板随着风浪漂浮,水和粮食都严重匮乏。1741年11月4日,船的前方终于出现了一条高耸的海岸线,被坏血症、饥饿和严寒折磨得濒临死亡的船员们不禁兴奋起来,以为马上就要靠近堪察加了。

船一边向海岸线驶去,一边寻找适合停泊的港湾。但是,很失望,一时没有适于停泊的港湾,船只好暂时下锚停泊在一个石崖岛边。这儿离海岸还有一段距离。

风暴在海面上呼啸,没有任何减退的征兆,海浪汹涌地冲击着航船。忽然,一个巨浪将船抬到半空,锚链被拉断了那半截铁链在空中划了半个弧形后,狠狠地打在船体上。接连而来的巨浪把船冲离石崖岛,冲往奔腾汹涌的大海,船上的人陷入了巨大的恐惧之中。船被风浪任意摆弄着,突然间,船随海水转了个弯,进入了一个港湾。港湾中风浪很小,绝望中的人们不禁精神一振,庆幸绝处逢生,决定下船登上陆地。

这是一个海岛。船员们在岸边挖了几个土坑,上面蒙了一层帆布,这就成了他们临时居住的房子。因为没有得到新鲜食物的补充,船员们的身体状况越来越糟。这时,能行走的船员只有10个人,其余的都重病不起。白令也病倒了,他在地窖里躺了整整一个月。天气严寒,为了能使自己暖和一点,他把半截身子埋在沙堆里。1741年12月8日,白令与世长辞。

白令去世以后,幸存的船员们从损坏过半的船上拆下有用的材料,在1742年春季来临的时候建造了一条不大的二桅船,经过4天的航行后回到了堪察加。

再说契里科夫乘坐的那艘船,在1741年6月21日与白令分开以后,先驶抵美洲,然后在太平洋北部海域发现了几个大岛和阿留申群岛的一系列岛屿。最后于1741年10月10日返回堪察加。1742年5月,契里科夫乘船再次从堪察加出发东进,但这次仅航行至中途就被海上大雾和逆风阻拦,被迫返航。

白令和契里科夫的探险,使那些认为太平洋北部海域有两块巨大陆地的人清醒过来。那儿是一片海洋,海洋中有一些陆地,但只是一些岛屿和群岛,既没有“耶索之地”,也没有“伽马之地”,流传了百余年的梦幻般的流言被揭穿了。同时,他们的探航,在太平洋的这片海域开辟了从堪察加前往美洲海岸的航线。

人们为了纪念白令的功绩,把亚洲大陆与美洲大陆之间的海峡命名为“白令海峡”,并且把白令病死的小岛命名为“白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