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点滴
相信大多数孩子都听过“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的故事,那些发生在弱小动物身上的母慈子孝像清晨晶莹的露珠闪耀在阳光下,涤荡着每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的心灵。
毕淑敏说:“我不喜欢一个苦孩求学的故事,我也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孝心无价》,摘自《话说孩子》,时代文艺出版社,2009,第233页。”毕淑敏“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人们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是啊,如今的孩子时时担忧自己成功的速度追不上父母衰老的速度,担忧“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的情形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这些孩子担忧着尚未来临的事情,却忘了在这一刻送上举手之劳的幸福。其实,感恩父母并非一个多么宏大的主题,它没有起始之日,亦没有终止之时。
感恩父母只是一种习惯,感恩之心就在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它送来欢乐,送来幸福,送来美的生活。
习惯故事
红红的头发,满脸的雀斑,对于十一岁的孤儿安妮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从来没有人喜欢这个女孩,更没有人打算收养她。有一天,命运向她开了一个玩笑,阴差阳错,她来到了绿山墙农舍。
绿山墙农舍生活着一对沉默寡言的兄妹。哥哥马修和妹妹玛丽拉一直过着孤僻的生活。可怜的玛丽拉从来没有带过孩子,尤其是女孩。而马修也从来没有想到他可能和一个小女孩生活在一起——因为他向来认为妇女鬼鬼祟祟,小女孩更是坏上加坏。两人收养安妮,就像下了一场赌注,谁也不晓得结果会怎样。
安妮就像是被投到绿山墙农舍这片大海的石子,敲醒了他们沉睡的心,搅乱了他们平静的生活。安妮是一个想象力极其丰富的女孩。一无所有的她学会了用另类眼光观看周围的世界,懂得欣赏,懂得珍惜,懂得感恩。她喜欢一切美丽的事物,林荫道是她眼中“白色的欢乐之路”,巴里的池塘是“闪光的小湖”,窗外的樱桃树可以成为“白雪皇后”,窗台上的天竺葵名叫“邦妮”……可是,安妮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让略显呆板、不善表达感情的玛丽拉招架不住。
更令玛丽拉生气的是,安妮竟然不知道如何念祷告词!玛丽拉用挑剔的目光呆板地培养安妮。幸好,安妮也算得上顺从听话,手脚伶俐。一次,安妮的邻居蕾切尔·林德太太对她的红头发大加诋毁,安妮非常生气地向林德太太表明自己的态度。但是听从马修的劝告,倔强的安妮仍然向林德太太道了歉,尽管她在道歉时,明显地为自己能够摆出一副彻头彻脑的谦卑态度而洋洋得意。
当发生“紫色胸针丢失事件”时,作为最后一个见过胸针的人,安妮遭到玛丽拉的怀疑。玛丽拉没有和小女孩接触的经验,而安妮又是一个经常讲大话的孩子,玛丽拉把安妮的自我辩护当成是违抗自己意愿的表现,甚至认为安妮的清白无辜是装出来的,认为安妮是不可信任的孩子,虚伪而狡诈。玛丽拉决定惩罚安妮,拒绝她参加野餐。为了参加梦寐以求的野餐,安妮编了一个美丽的故事,向玛丽拉坦白。直到玛丽拉在自己的黑披巾上找到了胸针,才猛然发现,原来自己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安妮。于是,安妮和玛丽拉开始重新调整对待彼此的态度。
安妮在主日学校上学之后,结识了戴安娜和吉尔伯特·布莱恩。安妮对戴安娜的爱和对吉尔伯特的恨是一架平衡的天平。好胜的安妮与侮辱过她红头发的吉尔伯特针锋相对,势不两立。本可以成为好朋友的安妮和吉尔伯特在过去的五年中只关注与对方比赛的输赢。直到最终吉尔伯特为了安妮放弃了在本地——阿冯利的学校教书的机会,两人终于冰释前嫌。
在安妮成长的五年时间里,马修一直扮演慈父的角色,他打心底里同情安妮,保护、理解安妮。马修相信安妮说的每一句话,即使是安妮毫无边际想象出来的呓语,马修都以认真的态度对待。玛丽拉虽然始终没有办法真真切切地表现出她对安妮的喜爱,却也像一位严格的母亲一样,教给安妮手艺、道德,适当地给予她安慰和鼓励。她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女人,她的爱深藏在心灵深处。虽然他们表达爱的方式曾经像冰山一样冷淡,但是他们的爱却如冰山般深厚。
当马修突然去世,玛丽拉面临着失明的危险,打算卖掉绿山墙农舍时,安妮毅然决然地放弃自己去雷德蒙德求学的机会,放弃那份辛苦得来的奖学金,向本地阿冯利的学校提出教学申请,改变了自己追求的目标。此刻,她只想待在这个收留她、属于她的绿山墙农舍,照顾母亲般的玛丽拉。为玛丽拉讲故事,挽救她的视力,陪伴她将来的日子。
谁能想到当初那个毛毛躁躁,细小瘦弱的安妮会长成细心优秀的女孩子呢?谁能想到马修、玛丽拉平静无味的生活会因安妮增添趣味呢?谁能想到当初收养的这个女孩,竟然为了玛丽拉放弃大学,安心待在绿山墙农舍呢?然而,一切的“谁能想到”的事情就这样神奇地发生了……
心怀感恩之心,生活就如这般,甜如蜜糖。
教育良方
家长多讲一些感恩父母的故事
培养感恩父母的习惯,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过程。家长不能每天吆喝孩子孝敬自己,这样反倒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但是家长却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给孩子以美的、深沉的、真切的熏陶。总有一天,春风将化雨。
家长可以多和孩子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处境
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代沟是随着时间和沉默慢慢拉大的。代沟深了,孩子便忘了当初父母细心呵护自己的那段时光。回忆总是甜美的,一家人围坐一起,聊天唠嗑,既可以增加感情交流,让爱心永驻,也容易唤醒孩子对父母的理解和感恩。
家长可以偶尔表现一下对孩子的依赖
家长一般会把孩子缩小化。毕竟,孩子再怎么大,在家长眼里,永远都长不大。但是孩子的想法却与此不同,这一现象就是“儿童的反儿童化”。孩子往往希望快点长大,渴望像父母一样上班,渴望穿母亲的高跟鞋。那些距离孩子的生活越远的事物,在孩子眼中,反倒闪烁着耀眼的光环。因此,家长偶尔表现一下对孩子的依赖,慢慢地,孩子就会养成关爱父母的习惯了。
延伸阅读
《绿山墙的安妮》是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蒙哥马利所著的“安妮系列小说”的第一部,也是最成功的一部。世界文学大师马克·吐温把它和刘易斯·卡洛尔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品《爱丽丝漫游奇境》相提并论,认为“安妮是继不朽的爱丽丝之后最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儿童形象。”瑞典女作家林格伦的著名小说《长袜子皮皮》中的红头发皮皮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到了红头发安妮的影响呢!
既然《绿山墙的安妮》是一本如此受欢迎的小说,那么它所传达给读者的,怎么可能只是感恩之心这么简单呢?露西·蒙哥马利无疑是一位深谙儿童心理的作家,她在加拿大美丽的环境中,用美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这个落满枫叶的梦幻国度,她用自己的笔寻找着纯真、至善、至美。
拥有不同凡响的灵魂的安妮
还记得安徒生童话中《丑小鸭》的故事吗?一定意义上来讲,安妮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过程。她出生三个月,父母相继得热病逝世。她先后被托马斯太太和哈蒙德太太收养,帮助她们照看孩子,做牛做马,饥寒交迫。安妮的童年就在悲苦的日子中度过。这就是安妮,孤苦伶仃的安妮。
安妮拥有的东西是如此之少。尽管如此,她却有一颗善解人意的心。尽管她的周围充满了不幸,她却懂得用善意的眼光看待她身处其中的生活。安妮说:“我想你没有在孤儿院待过,所以你不可能理解那是什么样的地方。你想象不出它有多糟。斯潘塞太太说,我这么讲是罪过的,可我并没有恶意。一个人很容易不知不觉地就变坏了,是吗?他们是好人,你知道——孤儿院里的那些人。可是孤儿院里没有多少供你想象的余地——只有在其他孤儿身上打主意。”“《绿山墙的安妮》,露西·蒙哥马利著,马爱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第?14页。”她的想象力就像星星一样闪烁着光芒,她的纯真如同清晨的露珠。她用想象力为自己周围悲苦的氛围编织花环,这是一个孩子对自己的拯救。
安妮还是一个懂得奋斗的姑娘。她和吉尔伯特在学习、朗诵等各个方面较劲。吉尔伯特赢了,安妮就甩甩辫子,鼓足力气赢得下一次。几何曾经是安妮的短肋,却禁不住安妮日日苦学,时时钻研,不仅成绩赶了上来,还赢得了大学的奖学金。她单纯的勇气给了她一往直前的毅力,最终实现了从丑小鸭向白天鹅的蜕变。
就像她的红头发、绿眼睛一样,安妮是一个个性十足的孩子。如果有谁侮辱她的红头发,那么他就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安妮将一直捍卫自己的荣誉。她倔强,即使吉尔伯特曾经救过她,她也会偏执地疏远吉尔伯特。对于安妮爱八卦,虚荣心强,又冒失的小毛病,作者既了解、又宽容。而且,她会用伶俐的幽默来调侃而不是严辞厉色地批评。就这样,蒙哥马利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拥有不同凡响的灵魂的安妮。
纯净如水、活泼如雨的文字
细读露西·蒙哥马利的《绿山墙的安妮》,你很快就会被她纯净如水的文字所感动,如果细细聆听,似乎可以听得到活泼如雨落的叮咚声。她的文字,在纸上轻快地舞着,像小精灵一样,一眨眼就飞进了你的心窝!读她的书,就像走入一段美好而难忘的旅程。
同样是写黄昏时分,有时是“辽阔的天空上飘着一条条橘黄色和玫瑰色的云彩,显得灿烂夺目,安妮踏着暮色归来,心情无比舒畅……一阵凉风从西边长满冷杉的山丘的边缘吹来,刮过到了收获期的长长的田野,又呼啸着穿过白杨树丛。”“同前书,第? 202?页。”有时则是“森林里所有的缺口和空地被日落时红宝石般的光辉描出了边缘。小路到处被阳光染红,可是路上大部分地方已经被枫树的树荫完全遮盖,冷杉树下面的空地弥漫着一种纯净的黛紫色。”“同前书,第? 255?页。”同样是描写春天,有时安妮想到五月花,她甚至认为“不知道五月花是什么样子,并且不觉得遗憾,这简直是人生的一场悲剧……它们一定是去年夏天死去的花的灵魂,这里便是它们的天堂。”“同前书,第180页。”有时“春天则是风与蓝天以及花园中绽放的嫩芽一起向你发出召唤的日子。”“同前书,第? 284?页。”蒙哥马利借着安妮的眼睛信马由缰,在加拿大、在绿山墙农舍这块土地上自由翱翔着。她爱这片土地,爱得如此深沉。《绿山墙的安妮》中随处可见大段大段对风景的描摹,加拿大的春夏秋冬像画卷般展现在读者眼前。而不同季节的相同时刻又是如此不同,蒙哥马利将这细微处轻轻地捡了出来,化作纸上跳动的音符。
儿童的心思本是轻巧空灵的。《绿山墙的安妮》中的安妮更是如此。她夸张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着独特的情感。对于自己深深厌恶的红头发,安妮说:“我不能把红头发从我的想象中排除出去。我竭尽全力。我暗自思忖:‘现在我的头发是乌黑油亮的了,黑得像乌鸦的翅膀一样。’可是每时每刻我都知道它是纯红色的,这真使我伤心透顶。它将成为我一生的遗憾。”“同前书,第?19?页。”多么纯净的孩子,多么难的思想,竟然都被蒙哥马利乖乖地收服在笔下。当玛丽拉教安妮祈祷时,安妮说:“可现在我要想象自己是那些树梢上吹拂的风。当我对树厌倦时,我就会想想自己轻轻地飘落在这里的蕨草丛中——然后,我还要飞到林德太太的花园里去,让花儿翩翩起舞——然后,我要猛烈地刮过三叶草地——然后,我要吹皱‘闪光的小湖’,让它翻卷起吐着泡沫的小浪花。嗨,要想象风的种种情景,真是说也说不尽!因此,从现在起,我不再说话了,玛丽拉。”“同前书,第?85?页。”从祈祷这个神圣的话题,到树,到草,到花,到湖,安妮的思想旅行一圈之后,终于回到谈话起点——祈祷,不再讲话。想着这么美丽的景致,难道玛丽拉还忍心责怪安妮吗?
这就是《绿山墙的安妮》。真实的世界与想象的世界,在蒙哥马利笔下,都如此美丽。
推荐版本:《绿山墙的安妮》,(加拿大)露西·蒙哥马利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
(刘伟编写)
习惯箴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战国·孟子)
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德”歌德)
一个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倾倒了一座博物馆。(“苏联”高尔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