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书就是好老师好妈妈(素养卷)
12964900000030

第30章 第30种好习惯: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

习惯点滴

活泼开朗的孩子往往就像一抹阳光一样,你第一眼就会发现他们的存在。在人群里,他们的笑脸就像春天盛开的花朵,朵朵都盛满了灿烂的阳光。在沉默时,他们的歌声就像是春天哗哗流淌的溪流,消融了冰雪,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

可是还有一些孩子隐藏在人群之中,一不留意就被我们忽略掉。他们习惯于沉默,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王国里。不愿意主动与同伴交流,也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他们往往逃避现实生活,遇到困难自己默默承受,也不向别人倾诉自己的内心。他们就像生长在潮湿阴暗角落里的蘑菇,得不到阳光,也逃避着阳光,惹人怜爱,却拒绝他人的关心。

长此以往,孤僻的孩子不再讨人喜欢,还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这样的性格不仅会妨碍到这些孩子的成长发展,更会损害他们自己的身心健康。因此,在孩子年幼的时候,父母就应该注重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帮助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

习惯故事

有两个女孩,她们有着相近的身世: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可谓是同病相怜。可是她们的性格却截然不同,一个清高孤傲,一个活泼开朗。虽然最后她们都没有能够逃脱黑暗社会的吞噬,但她们的性格特征却赋予了她们不同的人格魅力,也使得她们的生命绽放出了完全不同的光芒和色彩。

孤僻自傲的女孩祖籍姑苏,生于扬州,既是钟鼎之家,又是书香之族。祖上曾袭过世侯,算是开国元勋之后。她是家中唯一的女儿,从小聪明伶俐却体弱多病。父亲是前科探花,被钦点为巡盐御史,算是一方大吏,母亲乃世家大族最受宠的小姐,对她疼爱有加。在母亲因病去世后,家中人丁凋零,她被接到外祖母家,与表姐妹们一起长大。没过多久,父亲撒手人寰,她成为孤女,完全是寄养在外祖母家。虽然有着外祖母的疼爱,兄弟姐妹的爱护,但一举一动仍小心翼翼,“惟恐被人小看了她去”。

外祖母家的生活虽然光鲜,但她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外人,家境与环境的变迁使得她一直郁郁寡欢,“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寄人篱下的生活让她对于自己的生活境遇愈发地敏感,即使言语偶尔刻薄,时常耍一些小性子,却从不敢越雷池一步。她曾在接到宫花时当面点出自己在这个家族的分量,也曾在被比作戏子时勃然大怒,更曾在病中透露出自己的心里话:“这里住不得了。”她有着不逊于男子的才华,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犹善诗才,具有浓郁的诗人气质,常常以花自喻,充分表现了自己的高洁品格和自尊自傲。

然而她虽是“世外仙姝”却也是“寂寞林”,她在这个家族里没有知心的朋友,遇到问题也只是自己一个人反复思量,暗自垂泪,这也使得她的身体每况愈下。她不善于倾述,也不愿意妥协,只能每日寄情于自己的诗词,写下了“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的诗句。府中人皆知道,这是一个“美人灯”,吹吹就坏了,况且她有张厉害的嘴,比刀子还要厉害,轻易碰不得。由此可见她的清高孤傲使得她的整个社交圈子非常的窄。

她唯一的知己就是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表哥,但表哥并不能给予她安全感,他们的感情更多的时候只是一种慰藉,而且这种慰藉经常会因为外来的冲击而变得不稳定,当这种精神支柱最终因为现实的阻碍垮掉时,她的整个世界就此崩塌,从此焚了诗稿,断了念想,香消玉殒。

同样是父母早亡,在家族里处于尴尬地位的另一个女孩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开朗性格。其实若说起来,她的境遇更悲惨一些:尚在襁褓时父母就去世,基本没有享受过父母的疼爱;寄养在叔叔家,却在家里一点儿做不得主,每每做活都要做到三更半夜,恐怕连下人的处境都要好过于她;每每被人问及家事,便红了眼圈;被接回家之前只是眼泪汪汪,还会再三叮嘱:“千万记得打发人接我去。”

然而她的性情爽朗,心胸开阔,是一个极爱说话的“话口袋子”,对人对事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与人相交,一片本色。第一次出场就毫不介意自己的口吃,只管“爱哥哥”“爱哥哥”地叫,即使其他姐妹拿这个缺点来嘲笑她,她也毫不在乎,抓住机会还会反击回去,让人又爱又恨。她心直口快,表里如一,也不怕得罪人,在众人心知肚明的情况下,只有她直言不讳地捅破事实,丝毫不在乎会因此招来别人的忌恨。

她从不矫揉造作,注重身份之别,即使和下人也能打成一片。虽然自己手里也有一堆活儿要做,仍然愿意按照丫鬟的请求帮她们打络子做针线,教人作诗,深得下人的喜欢。因此,她的朋友很多,人人都认为她非常容易亲近。再者,她与其他女孩的不同在于,她有一股子男孩子气,不拘于男女之别,不为女儿的皮囊所累。她爱做男孩的打扮,表哥的衣服一穿,“身穿里外烧的大褂子,头上戴着大红猩猩昭君套,又围着大韶鼠风领”,大家都觉得比打扮女儿更俏丽了些。她喜欢大块吃肉,爽快饮酒,佻达洒脱,顾盼间神采飞扬,须眉也须自拙,在被人讥笑时,会有力地反击:“你们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我这会子腥的膳的大口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喝醉了以后卧倒在芍药花中,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嘟嘟嚷嚷说:“泉香而酒冽,玉碗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让所有人都哭笑不得。

同样,她也有着敏捷的才情,而她的诗作更多的是随性而至,抒发胸臆,并不以此自艾自怨。吟菊的“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是她个人的精神写照,颇有魏晋名士之风。吟白海棠的“也宜墙角也宜盆”也是她个人的生活境况。同样是天涯沦落人,她还劝导她人:“我也和你一样,我就不似你这样心窄。”正是她自己爽朗的性格,使得她的生命力更加坚韧,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贵,无论遭遇什么样的打击,都能坚强地生活下去。

两个女孩都有着鲜明的性格特征,让人过目不忘。二人同卧的时候,差别尤其鲜明,一个“严严密密裹着一幅杏子红绫被,安稳合目”。另一个却是“一把青丝,托于枕畔;一幅桃红绸被,只齐胸盖着,着那—弯雪白的膀子,撂在被外,上面明显着两个金镯子。”然而,清高孤傲的女孩更多地存在于书中,因为她只适宜于理想,并不适宜于现实。而开朗活泼的女孩却被许多人期许活在现实生活里,她离我们的距离更近,甚至就有我们个人的身影。

这两个女孩就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史湘云。

教育良方

对父母而言,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变得活泼开朗一些,毕竟活泼开朗的性格不仅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孩子的人际交往。那父母在这方面能为孩子做些什么呢?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和谐的环境

家庭和睦,是培养孩子健康成长的一个主要因素。调查研究证明,在和睦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与不幸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相比,性格更为活泼开朗。因此,父母平时就注重营造家庭的和谐美满,相互关心,遇到问题主动沟通交流,是孩子茁壮成长的一个基本保障。

增强孩子的体质,保证孩子身体的健康

身体是一切活动的基础,只有健康强壮的身体,才能有活动的基础。林妹妹的多愁善感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由于她自身的虚弱体质造成的。因此,父母在生活中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多让孩子参加锻炼,更能帮助孩子树立起自信,能够应对各种挑战。

加强与孩子的感情交流,主动关心孩子

当孩子有主动交流的欲望时,请放下自己的事情全身心投入到与孩子的互动中;当孩子不愿意交流的时候,首先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再者要留意孩子的言行,鼓励孩子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当孩子做得很好的时候要及时肯定孩子的进步;当孩子做得不好的时候,不要一味批评,更不能责骂孩子,要认同孩子的努力,帮助孩子进步,让孩子时刻都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照顾。

鼓励孩子走出去,为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与他人接触和交往

父母一定要多带孩子出去走走,接触一下外面的世界,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玩耍,让他们学会愉快融洽地与人交往。甚至可以帮孩子筹备一些以他为主角的机会,比如在他过生日的时候由他来设计自己的生日聚会,并邀请自己的朋友来参加,父母所要做的只是从旁协助。

帮助孩子调整心理状态,树立自信

平时注意孩子的爱好,为孩子提供各种选择,并给予必要的引导,培养孩子寻找快乐的源泉。还可以为孩子提供机会,使其从小就知道怎样使用自己的决策权,比如在购买玩具的时候,可以和孩子达成约定,购买多少金额以内的玩具,然后由孩子自己决定挑选哪个,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

延伸阅读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代表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它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与青少年成长

《红楼梦》实际上描写的是一群少男少女的生活,我们可以在其中清晰地看到他们成长的痕迹,主要是在生理、精神、情感等各方面的成长,尤其是主人公贾宝玉个体生命成长的过程。从“贾宝玉初试云雨情”等情节中,我们可以发现其生理生命的律动;在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等段落里,我们可以感知其精神生命的成长;在第三十六回“识分定情悟梨香院”等片段中,可以触摸到其情感生命的成熟。但贾宝玉唯独在社会责任方面始终拒绝长大,拒绝社会官场、拒绝承担作为一个世家公子、接班人的责任,这一点使得他成为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也使得贾宝玉的成长过程有了独特的价值。

《红楼梦》与“红学”

《红楼梦》作为一部“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自它诞生之日起,就有了红学的研究。红学主要包括曹学、版本学、探佚学、脂学,即对《红楼梦》的作者、版本、脂砚斋评以及“佚稿”的研究。脂批的作者脂砚斋等人可以说是最早的红学家,近年来,胡适、周汝昌、张爱玲、刘心武等人均对《红楼梦》做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有较大的影响力。

《红楼梦》与宗教哲学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世界级文学作品,从宗教信仰的角度来看,能感觉到其无所不在的哲学美。其中蕴藏着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是作者发掘人之生命本性所在。一僧一道的对答论辩,昭示着小说的主旨是建立在宗教信仰上的哲理思辨,同时,书中还是用大量的禅机与谶语来预示和点化结局,使得整部作品充满了宗教哲学色彩。

《红楼梦》与民俗

作为一部描写满清时期社会生活的浩瀚的《红楼梦》,其中无疑蕴藏着反映当时社会丰富民俗内容的衣、食、住、行、语言、称谓、家庭礼仪、精神及文化传承等,都是研究民俗学绝好的资料。一个贾府的大观园,有着江南园林精巧别致古朴的风韵,囊括了我国古典传统建筑艺术的精华,反映着中国汉族古典建筑的美学思想。而书中的服饰,更多地反映的是满、蒙习俗。而其中的饮食文化更表现了由于喜庆、节日、婚丧等各种仪式的不同,饮食和食具、席面座位的安排、上菜的程序、进食和饮酒的不同礼节。还有婚礼、丧葬、岁时节日的习惯规矩,小说中均有着细致的描写,我们完全可以从中窥探到当时社会的全貌。

推荐版本:《红楼梦》,曹雪芹、高鹗著,脂砚斋、王希廉点评,中华书局,2009年。

(徐河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