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圆满
12955600000061

第61章 人生不必太周全——放下“细心”

很多时候,无论是关怀、爱护,还是交往、待客,人们唯恐自己不够细心、周到、全面,而使别人不满意,于是尽一切所能,希望“服务周到”,可是结果却常常与初衷背道而驰。比如我们走进一家商店,服务员微笑着迎面而来,说欢迎光临,然后一直尾随着详细地介绍产品、款式,我们却只想摆脱。又比如我们去别人家做客,主人热情洋溢地招呼我们坐下,嘘寒问暖,端出来茶水饮料,我们却如坐针毡。凡此种种,令人困惑不已。

当“热脸”遭遇“冷屁股”,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以后学着“马虎”一点呢?

从前有一个和尚,盖了一间茅草房来住,周围的人便戏称他“茅房和尚”。他愤而掀掉茅草,改用瓦片,可人家又叫他“屋瓦和尚”。他拆掉屋瓦,人家叫他“无盖和尚”。他气不过跑到树下去住,人家称他“大树和尚”。他实在无法忍受了,便把大树砍倒,并连根挖掉,形成了一个凹地,人家便叫他“地下和尚”……或许这是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但仔细品来,这也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其实区区一个和尚,并不要求物质的富足,有落脚的一席之地就好,怎样才叫周全呢?倘若当初人家第一次叫他“茅房和尚”的时候就笑笑领受,哪还会有后面这无尽的纠缠呢?而再回过头来想想,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呢?有时候自作聪明的煞费苦心在别人心里根本毫无价值,甚至还被当成累赘对待,我们这又是何苦呢?

感情上,我们常常关怀备至,并美其名曰“牵挂”,然而很多时候,这是很不聪明的行为。

比如亲情上,父母再疼爱孩子,也不需要面面俱到,把自己累得够呛不说,还很有可能将关怀演变为“溺爱”。

有一天,一个父亲进小孩房间看他们睡觉的情形,发现有蚊子,小孩边睡边抓痒,都抓同一个地方,快破皮了。父亲看了很久,然后去点蚊香,后来怕蚊香熏到孩子,又移走。父亲开始亲手拍打蚊子,后来又发现房间太热,就打开冷气,过了一会,又怕孩子冻着,便把冷气关掉。小孩还是一直抓痒,父亲就去拿一罐喷蚊液到他的身上,小孩忽然被弄醒了……看起来很是关怀备至的慈父,其实更像一个精神错乱的人。小孩热了会踢被,冷了会自己拉被来盖,被蚊子叮也只是几个包,感冒吃了药就好,哪里需要这么关怀备至?

比如爱情上,再相爱的两人也需要有一定的个人空间和私有秘密,而太过细致的爱只会让对方觉得窒息。

林康和萧月在一起两年有余了,两人一直感情稳定,现在年龄都不小了,不结婚有点说不过去了。可是林康竟在这个节骨眼上开始犹豫起来,原因就在于随着交往的加深,他渐渐发现了很多从前未曾注意过的萧月的缺点,也许说缺点不太合适,但在他看来确实很致命——萧月对自己太“管”了。他接个电话,萧月会在一旁竖起耳朵听,有时候没听太清楚,还会刨根问底,更别说那些听不到对话的短信了;萧月每晚10点左右都会打他家里的电话,她不打手机就是因为想看看他是否到家了……可是这种没有自由的爱,竟还让一些不明真相的人羡慕不已,他们会私下打趣般说道:“林康,萧月对你那么好,可别辜负人家啊。”我们常常说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关系再好的人也要注意亲密“有间”,这是人与人能够长久交往下去的前提,可见过度的关怀,只会适得其反。

除了感情方面,待人接客方面也值得一提。还记得2005年各大电视台的热播大剧《奋斗》吗?剧中有一个这样的情节:深夜了,和杨晓芸吵架后的向南因为无处可去,便跑到好友华子家借宿,顺便抒发一下心中的烦闷。因为向南很久没来华子家了,本来已经睡下的华子的母亲竟穿着睡衣起来,一边和向南嘘寒问暖,一边责怪华子不好好招待一下向南。这让不速之客向南觉得十分不好意思。后来好不容易华子的母亲觉得“礼数”够了,便回屋了。可就在向南拉开架势要和华子好好聊聊时,华子的母亲又进来了,手里还抱着枕头、被子,嘴里还说着不能让客人受委屈之类的客气话,这样的打断后来又出现了一次,华子终于被母亲的“啰嗦”惹怒了,和母亲大吵起来,后来被恼羞成怒的母亲“扫地出门”。于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又多了一名,两人在荒郊野外蹲着聊了一夜。我们可想而知“导火线”向南的感受了。生活中很多时候都是这样,我们尽一切可能想使客人感觉舒服、满意,可是我们却忘记了他们真正需要的也许只是一份自在,也许这种需要早已被人们的自作聪明埋没。

做人,实在不需要这么“细心”、“周全”,有时候,真的不妨“马虎”一点!

“圆满箴言”关怀备至、细心周全不见得到哪里都适用,有时候反而很多余,而适当的“马虎”却可以给彼此一定的空间和自由。做人,不妨放下周全,学着“马虎”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