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圆满
12955600000004

第4章 活着不是为了生气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和他人产生一些磕磕绊绊,发生小冲突和小矛盾。很多人小则忿忿不平、指桑骂槐,大则暴跳如雷、大发雷霆,得罪了别人,也气恼了自己。事后想一想前因后果,又觉得自己当时太过冲动。可过不了多久,遇到类似的事情,又会“故伎重演”,原本平静的生活就在日复一日的生气、消气、再生气中恶性循环不止。

一次又一次的生气只会影响团结、伤人元气,搞得两败俱伤,难道你活着就是为了生气?

禅师非常喜欢种兰花,平日讲经之余,也花费了许多时间栽种兰花。

一日,他要外出讲经,便把心爱的兰花交付给身边的小和尚,让他好好照顾。禅师走后,听话的小和尚虽然尽心尽力地照顾兰花,但还是在一次浇水时不慎将花架撞倒,摔碎了不少花盆。看着一片狼藉的花园,小和尚自知闯了大祸,便每日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终于佛祖回来了,泪流满面的小和尚胆战心惊地向禅师赔罪。

令小和尚意外的是,平日爱花如命的禅师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和蔼地安慰他。小和尚还是诚惶诚恐:“师父,您真的不生我气吗?”

禅师笑着说:“师父种兰花,是用来供佛的,又不是为了生气。”

禅师种花不是因为爱花,而是为了供佛,这是他最初的愿望。当一整架的兰花都被摔坏,他并没有生气,是因为没有忘记自己原本的愿望。没有了兰花供佛,可以采些野花来替代,何苦生气呢?如果你问一个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有人会说快乐,有人会说幸福,有人会说成功,有人会说名声……但不管答案怎么五花八门,一定没有人会说活着是为了生气。或许每当你生气的时候,不妨想想禅师的教诲,对自己说:“我不是为了生气才工作的”、“我不是为了生气才恋爱的”、“我不是为了生气才应酬的”……

人与人之间由于个体的差异,发生一些摩擦或误会是不可避免的,愤怒情绪的偶尔出现也属于正常。但是,如果一个人经常生气、恼怒、或是郁闷、猜疑,就会使身心受到极大的损害。想要避免一次又一次的生气,就要找到生气的解药,也许人人都有一套“制服”生气的秘诀,但宽容绝对是不可缺少的一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相遇,经过一场激战后,安德森与来自同一个小镇的一名战士一起与部队失去了联系。起初,他们俩互相鼓励,互相安慰,在森林里艰难跋涉,然而十几天过去了,他们依然没有与部队联系上。这个时候,他们身上已经只有一点点鹿肉了。安德森觉得两人似乎已经走到了死亡的边缘。

屋漏偏逢连夜雨,正在两人弹尽粮绝之际,又碰上了几个敌人。安德森与那名战士经过殊死的搏斗终于摆脱了敌军,就在两人刚刚脱险时,走在后面的那名战士忽然向前面的安德森开了一枪。当无情的子弹打在安德森的肩膀上,那个开枪的战士害怕得语无伦次起来,他一边扶起倒在地上的安德森,一边喃喃地说着自己母亲的名字。安德森起初还不知道是谁开的枪,后来摸到战友发热的枪管,便明白了一切。但就在当时,他就原谅了这个战友,而不是气愤不已。

就在安德森中枪后不久,他们就被部队救了起来。在此后三十年的岁月里,安德森一直假装不知道是谁开的枪,也从不提及此事。其实他明白,当时战友之所以开那一枪,是为了独吞鹿肉,好活着去见他家中那个无依无靠的老母亲。当某一天那位战友终于良心不安前来道歉,安德森也并未让他说下去,只是说:“谢谢当年我受伤后你对我的悉心照顾,无论你做过什么,都已经弥补了。”

听完这个故事,很多人只是为安德森的宽宏大量感动不已,其实换个角度想一下,倘若当时的安德森怒不可遏,或许只会让惊慌失措的战友“一不做二不休”,而正是他的宽宏大量为自己赢得了时间,在那个重伤的时刻,时间就是生命啊。所以也可以这么说,是因为没有生气,使他赢回了生命,以及另一个人的良心。

如果你是对的,就不要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如果你是错的,你就更没资格生气,正所谓“惹人生气为不义,人要生气为中计”。做人,如果能少生一点气,生活会灿烂许多。

“圆满箴言”生活中谁都会有气不顺的时候,可有的人调整过去了,有的人却非要发泄出来。其实,“世上万物般般有,哪能件件如我意?为了小事发脾气,回想起来又何必?”只要你能做得到,活到百岁就不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