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圆满
12955600000023

第23章 忘我才有我

不认真、不努力、不奋斗就妄想取得成功,任何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可是大多数人面临的一个问题是,道理明白了,实践起来却又陷入迷惘:所谓的“认真、努力、奋斗”是你感觉足够就可以了,还是存在一种客观的评价标准呢?换句话说,你认为自己够努力了,可是是否达到了成功需要的客观程度呢?针对这一问题,有人提出了一种境界——忘我。

人们不懈地努力、奋斗,无非是为了成就“我”,为何欲要成就,先要忘记呢?

唐朝时,懒瓒禅师隐居在湖南南岳的一个山洞中,曾写下一首诗表达心境:“世事悠悠,不如山丘,卧藤萝下,块石枕头;不朝天子,岂羡王侯?生死无虑,更复何忧?”

后来这首诗不知道怎么传到唐德宗的耳中,德宗被诗中洋溢的洒脱所震撼,心生好奇: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于是就派大臣迎请禅师。

大臣拿了圣旨找到了山洞,正好瞧见禅师在洞里举饮,便在洞口大声呼叫道:“皇上有旨,赶快下跪接旨!”可洞口的懒瓒禅师,却装聋作哑的毫不理睬。

大臣探头一瞧,只见禅师以牛粪升火,炉上烧的是地瓜,火愈烧愈炽,烟火弥漫,整个洞里洞外黑雾缭绕。大臣看到禅师被熏得涕泪纵横,忍不住问道:“喂!禅师,你的鼻涕流下来了,为何不擦一擦呢?”

懒瓒禅师却头也不回地答道:“我才没有闲空为俗人擦拭鼻涕呢。”说罢,随即夹起炙热的地瓜就往嘴里送,并连声赞道:“好吃!好吃!”

大臣见状,惊得目瞪口呆,因为仔细一看那些“地瓜”,竟是一块一块的石头。懒瓒禅师一边吃,一边顺手捡了两块递给大臣:“请趁热吃吧!”口中还念叨着,“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贫富贵贱,生熟软硬,心田识海中,不要把他们分在两边。”

禅师的奇异举动和难懂的佛语令大臣不知所以,只好赶回朝廷,据实报告皇上。德宗听了十分感叹地说道:“国有如此禅师,真是大家之福!”见众人不解,德宗接着道:“在出家人中,有人间比丘,也有独居比丘。人间比丘弘法利生,服务社会;独居比丘深山岩穴,清净修道。有些人间比丘是人在红尘,心在山林;有些独居比丘人在道场,心在世俗。像懒瓒禅师的此种忘我,实在已是一个超越人间的圣僧了。”成功究竟有没有捷径?很多人都很想知道,但事实是没有的。除了脚踏实地、勤奋刻苦,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之外,另外还有一点,也是每个成功者的共性——忘我,也即如痴如醉的精神状态。在你的生活中,也极有可能出现这种事情,你完全沉浸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中,周围的世界似乎消失不见了,几小时过去了,感觉却只有几分钟。这就是所谓的“忘我的境界”。不要小看这一境界,世上的很多奇迹,也许正因此而来。

曾有这么一个故事。1858 年,瑞典的一个人家生下了一个女儿,但全家的欢天喜地并没有持续很多年,年幼的孩子患了一种无法解释的瘫痪症,丧失了行走的能力。

一日,女孩和家人一起乘船旅行。船长的太太给女孩绘声绘色地讲船长养的一只天堂鸟,女孩被迷住了,便想亲自看一看,于是保姆就把女孩留在甲板上,自己去找船长。过了好大一会儿,保姆还没回来,女孩耐不住性子等待了,便央求船上的服务生立即带她去看天堂鸟。那服务生并不知道她的腿不能走路,而只顾带着她一道去看那只美丽的小鸟。

这时,奇迹发生了,女孩因为极度地渴望,竟忘我地拉住服务生的手,慢慢地走了起来。后来,孩子的病便慢慢痊愈了。

女孩长大后,忘我地投入到文学创作中,最后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她就是茜尔玛·拉格萝芙。

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也是凭忘我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的人。传说在他如痴如醉地思考问题的时候,常常被人取笑脑子有问题,但就是这么一个常人眼中的“傻子”,最后却在被苹果砸了脑袋后发现了万有引力……有这么一句话,不要把自己当做老鼠,否则肯定被猫吃。追求忘我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只有在这种环境中,人才会超越自身的束缚,释放出最大的能量。

一位高僧和一位道士互比道行高低。相约各自入定以后,彼此追寻对方的心究竟隐藏在何处。和尚无论把心隐藏在花心中、树梢上、山之巅、水之崖,都被道士的心于刹那间追踪而至。和尚恍然大悟,因为自己的心有所执著,故被找到,于是便想:“我现在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心在何处。”也就是进入无我之乡,忘我之境,结果道士的心就追寻不到他了。

“忘境犹易,忘心至难。人不敢忘心,恐落空无捞摸处。不知空本无空,唯一真法界耳。”当你总是沉浸在忘我的境界中时,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圆满箴言”当你做自己喜欢的事时,是不是常感觉身边的世界都离你而去?这就是忘我的境界,也是发挥你才华的最佳状态。忘我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只有在这种环境中,人才会超越自身的束缚,释放出最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