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圆满
12955600000021

第21章 真实与谎言,孰是孰非

真实与谎言,孰是孰非?如果年代再往前一点,也许会得到异口同声的回答,无疑真实是绝对的权威。然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真实已经越来越少。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或多或少、有意无意地都会说一些谎言,也许有的是善意的,但也不可能没有掺杂丝毫恶意的动机。在故意的欺骗和善意的谎言之间,谁能说出真正的界限?即便有了明确的标准,世事又常常弄人,也许善意的谎言背后隐藏着的才是最大的伤害,恶意的谎言带来的也许又是意想不到的好效果。这让人们无法不迷惑。

真实与谎言,你更倾向于哪个?

下面的两个故事或许有些矛盾,但不同的人或许会得到不同的启发。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已经断除烦恼、得到神通的微妙比丘尼,曾对许多尼姑叙述了自己过去所造的善恶果报:

“我过去曾经是一个有钱人的太太。虽然先生家财万贯,可是我一直没有生育。后来先生又娶了姨太太,生了一个小男孩。我因为嫉妒心很强,就私自把那个小男孩杀了。姨太太找我理论,我为了撇清嫌疑而发誓说:‘如果我杀了你的儿子,我的丈夫会被毒蛇咬死,我生的孩子会被水冲走,被野狼吃掉,而且我自己会吃亲生子女的肉,会被活埋,我的父母亲会被火烧死!’

“那一生我死了之后,堕入地狱受无量苦。地狱的罪受完了以后,投生做人。当时我记得很清楚,有一天我同丈夫和儿子回娘家,在半路上生产了,于是就暂住在树下,忽然有一条毒蛇咬到我丈夫,他就这样死了。我哭得很伤心,天亮以后,我牵着儿子,又抱着刚落地的小儿子,边走边哭,来到了一条河流的旁边。因为没有渡船,我就把老大留在这一岸,而先抱着小儿子过河,把他放在对岸,然后再回来抱老大。没想到老大一看见我,就急忙下水向我走来。他才走不到几步,就被河水冲走了。我又回头想去抱小儿子,狼却抢先一步把他吃了,看见小儿子被吃得血肉淋漓,我伤心欲绝。我赶紧回娘家,路上的一个熟人却对我说我娘家失火,全家人都已被火烧死了。

“后来我又改嫁。正当我要临盆生产时,我的丈夫喝醉酒回来,没人开门,我丈夫破门而入,大发雷霆,不但狠狠地打我一顿,而且把刚生下的婴儿丢到锅子里煮,强迫我吃。我因为怕他,所以勉强咬了一口,痛入骨髓,赶紧弃夫逃跑。跑到波罗奈国,又嫁给一个刚丧妻的人当太太。才刚新婚没几天,我的第三任丈夫死了。按照那一个地方的习俗,夫妇如果相爱,丈夫死了,太太要陪葬,我因此被活埋了。刚埋不久,恰巧有一群盗墓贼来偷挖坟墓,盗取财宝,于是我才被救出来。

“现在想想,也许人真的不能做一件坏事,更不能随口就扯谎……”

灵山法师因其慧心良德在当地赢得了很高的知名度和广泛的景仰,但随着名气的扩大,寺外对灵山法师弘法的邀请也越来越多。出家人本是隔绝了红尘的,灵山法师虽不善与人打交道,但本着普济天下的胸怀,还是常常一口应允,却也因此常常蹙额。

一日,忧心忡忡的灵山法师终于忍不住请教住持道:“凡尘中的真实与谎言,究竟孰是孰非?”

住持思忖良久,讲了一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谎言和真实在河边洗澡,谎言先洗好,穿了真实的衣服离开,真实却不肯穿谎言的衣服。后来,在人们的眼里,只有穿着真实衣服的谎言,却很难接受赤裸裸的真实。”在这个呼唤诚信的年代,我们拒绝欺骗、厌恶谎言。其实早在《圣经·旧约》里,以色列人的早期领袖摩西就曾以神的指示写下了十条诫律,也就是著名的摩西“十诫”,其中有一条就是说:不可做假见证。即让人不要说谎。

“谎言”之所以称为“谎言”,是因为它是虚假的、不真实的、骗人的话语。一个人如果经常有谎言流于口中、哄骗他人,久而久之就会失去人们的信任,这就像那个每天都喊“狼来了”以寻求好玩、刺激的孩子一样,当狼真的来了,他却喊破了喉咙也无济于事,只能独自面对危险。

然而,谎言发展到今日,已具有了更丰富的内涵。人们口中常说的“白色的谎言”、“善意的谎言”,已经使谎言本身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即使听者内心明白,谁也不会去追究这种谎言的可信度,相反还努力地相信,对说谎者不仅不觉得虚伪,却还从内心感激涕零。曾有一位智者说过:“说谎是人的一种本能,至于是否诚信,关键在于哪种谎言。”

当一位身患绝症的病人被医生判了死刑,相信他的父母、爱人、子女以及所有的亲友都不会直接告诉他“你已经无药可救”之类的话。虽然它是真实的话,但有谁会如此残忍地像法官宣判人死刑一样,向已经在病痛中深受折磨的人实情相告呢?当心怀善意的人们形成了统一战线,闭口不谈实情,用谎言使病人安然、平和地度过余生,谁还会有微词?

当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突然遭遇失去双亲的不幸,相信他身边的任何一个人都不会直接告诉他“你的父母死了,永远都不会再回来了”之类的话。善良的人们只会众口一词:“你的父母去了遥远的地方旅行,你要坚强地一人长大。”难道孩子长大了会对这些说谎的人心存怨恨吗?

当一位因为子女遭遇车祸而不幸离世而精神错乱的母亲,口中不停地喃喃问道:“我的孩子什么时候回来?”相信谁也不会冷静、冷漠地问她“难道你忘了你的孩子在车祸中死去了”之类的话。深感其痛的人们只会安慰道:“不用担心,等你好好睡一觉,他就会回来了。”难道有谁会觉得这样的谎言有碍于诚信?

……

“圆满箴言”说谎是很殚精竭虑的行为,因为当你说了一个谎,日后则需要说更多的谎来圆这个谎,这是个无底洞。真实也许很残酷,谎言也许很美丽,谁对谁错,只在一念之间。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不要残酷的真实,更不要恶意的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