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圆满
12955600000015

第15章 心为贼王,静坐反思己过

在英国皇家美术学院1904年的展览会上,有一幅题为“为世人所抛弃的人”的名画,大意是耶稣来到世间,身边忙碌、拥挤的人群却无一注意到他。这也许就是今日世界常见的情形,麻木的人们热衷于自己生活的琐事,每日为生计奔波,回到家倒头便睡,哪有心思管与自己毫无干系的“闲事”?又哪有工夫回头看看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走过的路?

古时就有磨刀不误砍柴工的说法,难道你还没发现你正一边夜以继日地忙、一边重蹈覆辙地错吗?

慈海法师成为方丈前,就已在当地享有很高的名气。因为智慧、品性俱佳,每天除了寺里的众多僧人,还会有很多寺外久仰大名的宾客来访。因此,慈海法师每天都要接见很多人,但不管过得多么繁忙,晚上一个人时,他总会吹灭灯火,在黑暗中静坐反思,“拷问”灵魂:“今天使我敦品励行、增加智慧以及浪费光阴、贪图享受的人各是谁?今天我是否说过什么不得体的话、做过什么不文明的事?今天在佛性上我是跨出了一步还是仍旧原地踏步?”……

近十年来,众人眼中的慈海法师似乎从没犯过什么错误,每天都是满面红光、慈爱安详。听闻有人称自己为“天神临世”,慈海法师急忙制止,道:“我与常人并无二致,如果非要说出个什么不同,不过是常常反思罢了。”

又过了几年,方丈圆寂,德高望重的慈海法师继任,成为久负盛名的新一代方丈。在现在这个浮躁的年代,也许我们刚拿起一本书,才翻了几页便又合上;也许我们刚开始回顾逝去的一天,思想便开始疲倦;也许我们一直对自己太多放松;也许我们一直没有勇气和诚实面对自己……总之人们总是忘记反思,忘记借鉴,于是多做多错,徒劳无功。这时候我们安慰自己:跌倒了不用怕,再爬起来!可是李敖告诉我们:“跌倒了,先不要爬起来,而是反省一下自己为什么会跌倒,如果你不这么做,即使爬起来了,还会再次跌倒。”他一语中的——人活于世,要学会反思,如果你对了,继续努力;如果错了,赶紧改弦更张,免得一败涂地。

王阳明说过:“除山中贼易,除心中贼难。”佛家有“心为贼王”的说法,想除去这个作为心中贼念的一切悬念、杂念,就要学会反思。几千年前,曾子就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孟子也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随时检查自己,随时观照自己。反省并不限于工作或事业的检查和行为的检讨,而且包括内在思想与情感的更新与复苏。一个人只有懂得检讨过去,才能策励将来。

纵观古今中外,凡做人做事成功者,无不常常反思:战国时期的邹忌,不因妻妾、客人的赞美而沾沾自喜,而是多次反省自己,最终得出直言不易的道理;越王勾践不因亡国之痛而一败涂地,而是多次进行自我反省,卧薪尝胆,最终打败吴国;著名画家林风眠,有个“反省本”,常将父亲、导师们给自己的意见记在上面,如“画色搭配不当”、“对比过于浑浊”、“比例安排不甚协调”,等等,在这零零碎碎的字句中,折射了他勇于反省的品质,反省后并及时纠正自己,“林风眠”三个字才在绘画史上熠熠发光;居里夫人,不因提炼出镭而自高自大,而是多次反省自己,继续刻苦研究,最终成为两次诺贝尔奖得主……

西方哲人说过,不知反省的人生是盲目的人生。“未尝识书具”却“忽啼求之”的仲永,在父亲一味地炫耀、一味地不思反省中最终“泯然众人矣”;自视满腹经纶,被诸葛亮看好的马谡,由于过分自信,不会反省而痛失街亭,不仅因此丧了命,还成为千百年来世人口中的笑柄。

漫漫的人生道路上,很少有人从来不会犯错误,文学巨擘巴金也不例外。他从不讳言自己是个有人格缺陷的人,曾经做过许多不该做的事情,但他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做了错事能够及时反省。尽管他没有渴求得到谁的宽恕,但是世人还是选择原谅了他,依然给子他足够的尊敬。这一切得益于他的真诚,得益于他的那本类似“忏悔录”的《随想录》。人性原本就不是完美无缺的,我们也并不要求任何人十全十美,对于能够勇敢地“拷问”自己灵魂的人,谁还有理由责备他呢?

看看周围,看看镜中的自己,反思一下漂浮的生活,反思一下永无止境的欲望,反思曾经正确而如今错误的那些所谓经验,反思曾经渺小而如今却伟大的那些所谓努力。此刻,让我们关掉手机,关掉电脑,没有怀疑,也没有借口,静静地坐下,反思。

“圆满箴言”俗话说,静坐反思己过。反思作为一种特殊的养料,可使生命之树长青。常常反思过去,便可使好的发扬光大,坏的及时扼杀。拿起水龙头常常洗刷行为上的一些“斑点”,才能更快地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