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居家庭主妇“经济学”
12949900000071

第71章 自由主义的天堂——完全竞争

面对自然垄断和寡头垄断市场的一些低效率,凌若晗和谬森一家只能接受无奈的局面,不过还是希望多一些竞争的市场,毕竟市场有竞争,既对市场有利,又对消费者有利。凌若晗现在书看了不少了,清楚地记得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

(1)生产者所提供的服务或者产品是无差别的。所有商品提供者的服务和产品都是一样的,因而买什么样的商品对消费者来说都是没有差别的。

(2)在市场上有无数的买者和卖者。

(3)在这个市场上,各种资源都是可以自由流动的。想加入这个市场并无任何阻力,任何人都有资格进入该市场,退出时也不存在任何障碍。

(4)在这个市场上,信息是完全充分的,即买者和卖者对市场的情况有充分的了解。由于买卖者众多,大家都购买或出售相同的服务,并且任何一个买家或卖家的需求量或供给量只占总量的一小部分,所以,大家都无法左右市场价格,都是既定市场价格的接受者。

仔细揣摩着这些条件,凌若晗想,这些条件看似简单,其实很苛刻,也许生活中除了大米和小麦市场外,真的很难找到所谓的‘完全竞争市场’了。

面对这种思考结局,初学经济学的凌若晗肯定是不甘心的,她找到罗小曼问道:“这个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看上去很简单,而且我们大家都希望这样的市场机制在运行,为什么实际中这种市场却少之又少呢?”

罗小曼说:“这是由生活现实所决定的。所谓的完全竞争只是理想的一种状态,或者说是我们参考的一个标准,真正的完全竞争市场实际上不存在的,即使教科书上说的小麦和大米市场,那也只是接近完全竞争市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完全竞争市场。因为就信息是完全的那一点,我们就根本无法满足,所以不要奢望能找到真正的完全竞争市场。”

凌若晗说:“既然现实生活中根本就没有这种市场,那为什么还要给这种市场下个定义啊?这不是在误导我们吗?”

罗小曼说:“也不能说是在误导啊。这个定义当然还是有作用的,就像刚才说的,这首先是一个参考标准,有了这个参考标准,我们在市场建设过程中,就要尽量使得我们的市场机制接近于这种状态,这样我们的市场才是有效率的,资源浪费才会是最低的,我们才能最终在竞争中取胜。第二个方面的原因在于研究上的方便,有了这种市场状态的假设,我们对于市场机制的某些方面可以研究得更加透彻,这个可以反过来促进市场的发展。第三个方面,既然这样一种情况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那么我们在市场监管中也有了一定的参考标准了。这些都是从不同程度上受惠于消费者的。所以说,这种定义肯定是有必要的。”

凌若晗说:“你说的这些都是政府或者学者用来改进现实状况的,可对我们普通老百姓没有什么用啊?”

罗小曼说:“怎么会没有用啊。有了完全竞争市场的一些标准,就有助于我们认识哪些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或者说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当我们在那个市场消费时,就基本不用还价或者货比三家,这就节约了时间成本。另外,认识这个标准,消费者就会有个消费趋势,就是尽量到那些竞争性比较好的市场消费,这个导向最终会传递到市场服务的供应者,他们接收到这个信号之后,会采取相应的策略,从而改变整个市场的竞争格局。相对于完全竞争市场,垄断或寡头垄断市场中,消费者的利益更容易被侵占,为了我们消费者的利益,我们可以加强对这些市场的监督,这也是对消费者自身有利的一面。”

凌若晗说:“我还是只看到问题的表面现象。你所说的是正确的,这些东西就看我们怎么去用,用好了一样是对我们大有帮助的。”

说到完全竞争,不可忽视的概念就是完全垄断和竞争均衡。

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这种市场结构形成的主要条件有:一是厂商即行业,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厂商提供全行业所需要的全部产品;二是厂商所生产的产品没有任何替代品,不受任何竞争者的威胁;三是其他厂商几乎不可能进入该行业。在这些条件下,市场中完全没有竞争的因素存在,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价格。这与完全竞争的含义和形成条件是不同的。完全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就是整个市场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竞争均衡是指以完全竞争为特征的市场或经济中供给和需求的平衡。由于完全竞争中单独的买者和卖者都没有力量(支配性地)影响市场,价格将趋向等于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用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