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居家庭主妇“经济学”
12949900000030

第30章 从今年开始不加班了——劳动与闲暇

经济形势不好已经持续几个月了,罗小曼所在的外贸行业受到明显的冲击,在岗的收入也比平时少了一些,一些靠这份收入养家糊口的同事感觉有些困难了,一有加班机会,基本都舍不得放过。但罗小曼不一样,她一方面平时的业绩就不错,小有成就,就是经济不景气一年半载的也难不倒她;另一方面,谬森的收入非常稳定,即使遇上经济不景气,影响也不是很大,这让罗小曼非常安心,所以有加班的机会总是让给同事。罗小曼的大度让凌若晗很佩服,难免要赞许一番。

听了凌若晗一番话后,罗小曼淡淡一笑,说道:“也没有你说的那样,让同事加班并不完全是为了帮助他们,也有我自己的原因的。以前上班总是很忙,钱是挣了一些,可这些都是牺牲闲暇时间换来的,那个时候休息的机会成本很高。现在不是很忙,休息的机会成本低,就多休息了,算是把以前损失的休息时间补回来,也是让自己适当放松,养精蓄锐,等这次金融危机过去了,再好好工作一把。”

凌若晗说:“原来小曼姐这般精明啊,懂得劳动与闲暇的取舍,既做了人情还获得了好处,不佩服真是不行啊。”

罗小曼说:“劳动与闲暇的取舍道理很简单,但真要做出合理的选择还真是不容易。从小处讲,人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把时间分配于工作和闲暇,一方面,工作是为了获得收入,然后用收入换取所需要的物品和服务,从而获得效用;另一方面,不工作直接休息的闲暇本身直接带来了效用。这之间的分配就像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上的点,理论上可以随便分配,一天工作24小时都可以,但实际上这不是取得最大效用的好办法。要获得最大的效用就应该在保证最低闲暇时间的基础上尽量地工作,这还可以根据机会成本大小不同来调整比例分配。当我们工作获得的收入太少,也就是闲暇的机会成本很低时,我们也可以获得更多的闲暇。当其他条件改变时也可以改变这个比例分配,如我们有比较充足的收入时,也可以享受更多的闲暇。从大处讲,如果人人都只有工作,没有闲暇,那就不会有消费了,所以适度的闲暇是为了使工作的成果被消化。当然,另外一个极端是,如果都不工作,那又没有什么可以消费了。这个也是随着情况改变而适度改变的。像欧美一些国家,当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就用缩短工作时间来避免失业,其实另一个原因就是这个时候的闲暇机会成本更低。”

凌若晗说:“听你这么一说,这里面真的看似简单,其实挺复杂的。不过我的理解是对于劳动与闲暇,我们应该量力而行,不能为了赚钱不休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劳逸结合才能赚到更多的钱。也不能只休息不赚钱,所谓‘坐吃山空’,你再有基础,老是闲着,肯定不是最好的办法。”

罗小曼说:“是啊,这样想就简单了,可是却常常有人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想不明白,还是取舍难以平衡啊。”

劳动供给曲线不同于厂商提供产品的市场供给曲线,产品的供给量是价格的函数,其供给量与价格成正比,所以产品的市场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而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则表现为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指的是劳动供给量随着工资上升先增加后逐渐减少的特征。

劳动供给取决于工资变动所引起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随着工资增加,由于替代效应的作用,工人用工作代替闲暇,从而劳动供给增加;同时,随着工资增加,由于收入效应的作用,工人需要更多的闲暇,从而劳动供给减少。当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劳动供给随工资增加而增加;当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劳动供给随工资增加而减少。一般规律是,当工资较低时,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当工资达到某个较高水平时,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因此,劳动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