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居家庭主妇“经济学”
12949900000011

第11章 消费和节俭都是女人的权利——节俭悖论

到了9月份,经济形势并没有多少好转,外围经济环境的恶化,导致罗小曼所在的外贸行业业务进一步萎缩,工资这两个月都没有再涨了,还不知道要不要降。罗小曼也感觉到了这个变化,出门购物时不再像以前那样大方了,凌若晗和罗小曼几次购物时也发现了罗小曼的这个变化,开始没在意,两三次之后就感觉明显了,在第三次这样的情况之后,凌若晗问:“小曼姐,最近有什么地方需要大量用钱吗?”

罗小曼说:“没有需要大量用钱啊,怎么这样问?”

凌若晗说:“因为我发现你最近花钱不像以前那样了,明显节省很多,不该买的从不多买。”

罗小曼说:“哦,你说这个啊。你也知道,现在经济不景气,尤其是我们外贸行业,业务明显萎缩,这几个月的工资不但没有增加,还有减少的趋势,比起去年这个时候,那就更少了,再加上暑假的珠港游和心怡的假期音乐辅导,手头上显得有些紧了,也不知道这个经济寒流什么时候结束,目前还是省点花比较好。”

凌若晗笑着说:“呵呵,小曼姐,这可不是你的风格啊,刚认识你的时候你可鼓励我消费呢,现在自己反而节俭了。”

罗小曼说:“是啊,我是鼓励过你消费。其实,消费和节俭都是女人的权利。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消费有利于刺激经济增长,这是为经济增长做贡献。但勤俭节约是我们国家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个公民都应该有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如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而铺张浪费就不应该了,这个似乎就是‘节俭悖论’。”

林若晗说:“是有一个‘节俭悖论’,说的是要少储蓄多消费,因为多消费才能刺激多生产,多生产国民收入自然就多了,相反要是大家都把钱存起来不消费,东西没人买,企业运转就会慢慢困难起来,最后大家都得不到福利。”

罗小曼说:“听起来是那么回事,但‘节俭悖论’是有条件的,它只能在短期内发挥作用,而且必须是在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你想想,要是资源已经得到充分利用,大家再都来增加消费,产能又不能增加,最终的结果是什么?肯定只有一个结果,供不应求引起物价上涨,最后形成通货膨胀。其实,‘节俭悖论’在长期是不存在的,我们消费应该在合理的范围内。而且一定的储蓄有助于抵抗风险,就拿这次的金融危机来说吧,那些过度消费的国家其危机程度要远远大于我国,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储蓄,一旦出现金融危机,没有充足的储蓄做后盾,资金链中断导致信用的危机,最后就爆发了严重的危机。这种情况下,经济想要恢复起来比我们这些有一定储备基础的国家要更困难些。”

凌若晗说:“听你这么一分析,还真是这么回事,只是我现在糊涂了,到底要消费还是要节约呢?”罗小曼说:“这个不矛盾,需要消费,也需要节俭。只不过消费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只要在能力范围之内,即使是奢侈消费也没有什么关系。节俭讲的是不要浪费,如果能力不够的话,不要进行一些不必要的消费,但这并不是反对必要的消费。当然,更不要进行能力范围之外的过度消费,否则一旦遭遇金融危机这样的风险,就会出现个人的危机了。另外,要有一定的储蓄,这于己于社会都是有好处的,尤其是在遭遇经济危机时,帮助自己渡过难关的同时也帮助国家了。”

凌若晗笑着说:“明白,我们继续按‘节俭’的方式购物吧。”

美国人重拾节俭

2008年美国华尔街的金融海啸,被誉为是继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场经济危机。这场危机不仅波及位于财富金字塔顶端的银行家们,还迅速蔓延到普通美国人的日常生活当中,房价下跌、物价上涨,美国民众不得不改变原有的超前消费习惯,重拾失去已久的节俭风气。大多数美国人还表示,就算经济形势好转了,他们也会继续目前的节俭生活方式,民众的理财观念在这场危机中正在转变。

其实,美国人向来就有节俭的传统。当年从英国来的清教徒建立美国时,提倡的正是“禁欲、克己、节俭、敬畏上帝和辛苦工作”等传统。18世纪时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因其节俭的生活方式而成为这种美德的典范。后来,经历过大萧条的人因为生活经验而留下了终身的节俭印记。

美国人放弃节俭的传统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是信用卡刚刚普及的年代,不少美国人无论小至外出吃饭,大至买新电视机,都是“想做就去做”,而无须再像往常那样,等待发薪水的日子到了才能买。到了80年代,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开始将手上的钱投资到红火的股市上,并发现仅靠股市收益,就可花远远超过他们收入的钱。再就是近几年来,美国人习惯将自己的房产作为抵押,来借更多的钱。

过度消费的直接影响就是美国人的储蓄。数据显示,1984年美国人仍然把收入的一成存入银行,到了1996年这个比例已下降了一半,如今存款率已经变成负值,也就是说,大多数美国人花的都是借来的钱。有调查发现,近4年来,全美国1/3的家庭将房屋抵押或通过再增值来借债。在一些美国人的心里,房子不再仅仅是住的地方,而是一个可以随意支配的巨大支票。仅在2004—2006年间,美国人就通过各种方式,从自己的房子里套取高达8000亿美元的现金。如此消费方式,我们自然可以理解,此次突如其来的节俭必然会让很多人沮丧,心理上受到沉重打击。

目前的金融危机不仅改变了美国人的消费方式,更主要的是改变了美国人的观念,部分习惯节俭的民众认为,眼下金融危机为美国政府和民众上了一课,金融危机对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具有积极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金融危机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