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你必须知道的理钱经
12947000000002

第2章 懂点理财,早日实现财务自由的生活

在当下通货膨胀的时期,即使你小心翼翼地花费手中的钱,节省后存在银行,钱却在悄然不知地贬值。一则新闻报道说一老妇33年前存入400元,现在能取出835.82元;一位证券业内人士介绍1991年万科的配股价为4.4元,若当年再添40元,就可以配股万科100股。持着这100股万科睡大觉至今,这笔投资的市值将达到152238元(复权价),投资收益为345倍。相比存银行的收益,真是天壤之别。

时下有句流行语说:“跑不过刘翔,但要跑过CPI。”懂点理财才能绕开财富丢失的陷阱。理财并不遥远,财富就潜伏在身边。生活在以钱“生”钱的时代,绝不能再今朝有酒今朝醉了!

你的财富缩水了吗

在当下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面临越来越多的竞争与挑战。在每天专注于应对各种压力并努力赚钱的时候,你有没有注意到我们的财富在悄无声息中偷偷地从钱袋中溜走了?

很多人在困惑自己平日里努力工作且生活节俭,可是生活的压力却越来越大,手上的资产不断贬值。曾经可以买到一套一居室的钱,现在只能买到一个卫生间了;曾经每月的薪水还有些许盈余,而如今却不够自己的开销。

消费支出在不断上涨,比如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食品和衣服等,价格一路飙升。肉类的价格在2007年是10元/公斤~12元/公斤,到2010年年底,平均价格为27元/公斤~29元/公斤。粮油价格也在不停地上涨,某品牌谷物调和油的价格从40元/5升多一跃上涨到近70元/5升。

而超过80%人的收入的上涨幅度远远跟不上这个物价的涨幅,即使一部分高收入人群年轻时不必担心,但是谁也不敢保证永远有这样的好势头。

而且你可知道,在高通胀的条件下,或许你今天可以花100块钱买到50斤大米,而下个月100块钱只能买到40斤大米了。有一个故事说一个年轻人向老猎人学习打猎的技巧,学成后每天去山里打猎,获得的猎物够解决自己吃的同时还有剩余。他将猎物分为两份,自己每天吃一份;另一份保存在自家的缸里,在冬天的时候这些猎物保存得很好。过年时他卖掉储存的猎物,换回了过年的年货,他非常开心。于是之后打回的猎物,依然习惯性地分出一份来保存。天气一天天变暖,他只是专心打猎。当他有一天想卖掉储存的猎物时,才发现存在缸里的猎物早已腐烂。这个故事说明什么?说明原来看似没有变化的东西其实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在不停地改变。

所以不要无视自己财富的慢慢缩水,要通过努力来改变这一切。要抓紧理财,让自己的资产保值增值!我们不要学故事里的猎人,将自己的钱存在银行不加打理,任其在消费水平的上涨和通货膨胀的背景下一点点地贬值。我们要学会管理钱财,学会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与投资来实现财务的自由。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防止自己的财富偷偷缩水。只有早一天“堵上”财富缩水的漏洞,我们的财富才能不断增长,我们的可理之财才会越积越多。

理财不是有钱人的专利

也许很多人认为,理财必须有大笔的财可理。因此将理财看做是有钱人的事,从不认为理财与自己息息相关。其实不然,理财并不是有钱之后才要做的事,有钱人也并非生来就懂得理财。即使手中的资金有限,同样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理财方法,实现资产的合理配置。

同学小张在毕业后是一个月收入不足4000元的普通工薪族,然而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同龄的同学还在过着租房打车的生活时,他已经实现了自己有房有车的梦想。小张是怎么做到的呢?原来在刚参加工作时,他就为自己制定了严格的理财计划。例如,每月拿出工资的30%用于强制储蓄;一部分零存整取;另一部分购买基金定投。这样在第1年后他就积攒下了第一桶金,第2年他又拿出部分存款购买了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第3年开始将一部分积蓄用于炒股和买国债上。正是通过这些理财方式,小张逐步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可见即使是低收入阶层,也可以通过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方法来实现财富的增值,理财并不是有钱人的事。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很有道理,聚沙成塔,小钱变大钱都是从开始的“小”做起的。了解小钱的威力,打理好自己的小钱,为自己的将来做好准备。投资并非必须有万儿八千的,其实富翁的钱还不照样是从1元起步的,财务自由并非一天两天就可实现。

而且1000万有1000万的投资方式,1000元有1000元的理财方法。大钱与小钱的区别只在于理财方式的选择,钱少,只是选择的理财方式有限。既等于没有,也不等于不能理出大财。只要坚持,靠时间效应,相信小钱也能积累出大财富。

作为收入不太高的工薪阶层,如果每月固定将自己收入的一定比例存入银行,保持不动,就可以为自己聚敛财富打下基础。这种积少成多的力量在一定时候一定会显示出其巨大的力量,到那时你肯定更加相信理财并非有钱人的专利!

机会需要等待,理财还得趁早

一个有利的机会不是随时可遇,我们常常处于等待有利时机的状态,然而理财不可等待。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须知理财同样要趁早。

首先,对于年轻人来说,理财规划就是人生规划的一部分。确立明确的财务目标,及早认清人生各阶段的责任和需求,打理好自己的钱财,是实现未来美满的人生梦的必要。如果计划28岁结婚,30岁要小孩,40岁财务自由,那么从参加工作开始就要为自己制订理财的计划,例如,为了结婚需要准备婚房,而结婚后就要为即将到来的孩子做准备。孩子出生后需要考虑孩子的教育问题,而孩子大之后还要考虑到自己的养老计划,这些理财目标就需要努力工作加上理财行动来实现。

其次,因为很少人能中头彩,所以决定了财富需要靠“积少成多”的日积月累。因而越早开始积累,到一定时间后积累的财富也就越多。同样是1000元钱,现在开始积累财富与10年后才开始打理,在退休时所获得的财富是大不一样的。

再次,越早理财就能越早获得更强的生存能力、投资理财的意识与追求财富的观念,并在资源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代社会中也就越早地获得成功。在国外,许多小孩从入学开始就学习理财的知识并接受培训。国外许多成功人士从小就具有很强的理财意识,并进行了理财活动,如存钱、打工和投资证券等。众所周知的著名股神巴菲特从几岁开始就送报赚钱,10岁多一点就开始投资股票,他的成功与其从小就开始的理财活动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而且同样的钱在不同时期的价值也不一样,在通货膨胀的前提下,我们的钱越来越不值钱,所以理财更要提早进行。在这里引入一个概念,即货币时间价值,它在财务管理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指货币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在通胀的前提下,现在的一元钱和一年之后的一元钱能买到的东西不一样。现在的一元钱能买到一个饼,而一年后也许只能买到半个饼。时期不同,钱的价值也不同,因此早或晚理财的结果也大不一样。俗话说“时间就是金钱”,我们还等什么呢?

会赚钱≠有钱,钱财需要打理

人们常常羡慕那些收入高和赚钱多的人,也自然而然地认为赚钱越多就越有钱,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曾经身价惊人的世界拳王泰森在过去20年里挣了4亿美元,很多人都认为他会是一棵永不倒的摇钱树。然而2003年8月2日,泰森因拖欠1740万美元的税务费及50万美元的律师费向法庭正式申请破产。

泰森曾经靠着几场全世界为之瞩目的拳坛大战而一夜之间进账上千万美元,这样的赚钱速度不可谓不快。在泰森的“破产账目”上记载,他每个月的花销都在40万美元以上。在1995~1997年间,泰森在寻呼机和手机费用上的支出就超过23万美元,生日宴会则花销了41万美元,伺候豪华轿车也达到了6.5万美元。就在其申请破产前,还在拉斯维加斯的一家珠宝店买下了一条镶有80克拉钻石且价值为17.37万美元的金链。

泰森会赚钱吗?当然会,要不他怎能有资本如此挥霍。但是泰森有钱吗?最后没有了。为什么?因为他不知道如何打理自己的钱财,所以说会赚钱≠有钱。

从泰森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并非会赚钱的人就是有钱人,即使有钱也不过是一时有钱。真正想要成为有钱人还是得理财,这个理财的观念即量入为出,不要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例如,月薪只有2000元人民币,却非要购买苹果的iPad,这就超出了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

在如何打理自己的钱财上,也许年薪近千万的远东商银个人金融事业群副总经理喻芝兰的方法可以借鉴。她有一套“三二一”法则,即将收入分配为3份:一份用于现在,两份用于未来,一份留给自己。每个月首先扣掉“未来”的两份,然后开始支配其余的4等份。没花完的钱就存入“未来”的账户,这样做是为了不花掉未来的财富。如果只是用收入减去支出,剩余的储蓄,则可能悄悄地在花未来的钱而不自知。将自己的财务支出列成表格,看看每一分钱都花到了哪里才能找出钱在哪里,从而制订相应的财务计划。

你清楚自己有多少财可理吗

总认为自己无财可理,其实这只不过是借口。

资产中扣除负债资产,剩下的就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资产。它也称为“净资产”,其价值称为“净值”。理财的第1步即算清净值,最好每年检查一次自己的资产,为自己设定净值的增长目标;同时也要把负债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一般而言,家庭有两个表,一个是家庭资产负债表;一个是现金流量表。我们通过第1个表来了解家庭资产的规模和流动性等情况,以合理规划家庭的资产,尽早实现理财的目标。

现金流量表就是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收入和支出变化的情况统计,通过这个表我们就可看出家庭的存款能力和资产运营能力等情况。

这两个表能清楚地反映出我们的财务情况,让你看见自己的可理之财有多少。

理财目标收益率该以CPI为标准吗

通货膨胀是当下经济生活中人人关注的焦点,而CPI(Consumer PriceIndex,消费者物价指数)作为衡量通货膨胀水平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常常被人们挂在嘴边。理财讲“跑不过刘翔,也要跑过CPI”,战胜CPI的口号随处可见,于是理财的人都希望能够找到一个低风险且能确保战胜CPI的投资方法。

那么理财的目标收益率该以CPI为标准吗?

其实,理财的目标收益应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自己的投资组合,兼顾收益性、安全性与流动性。如果单纯地关注预期收益是否高于CPI,则可能冒很大的风险。

一般而言,如果投资收益率能够在CPI指数之上,就能保证资产是增值的;相反,就等于负收益,意味着资产缩水。而在当下房价大涨之时,可能跑过了CPI还是不够的,因为我们的消费中可能投资了很大一部分在房子上。如果房子只是用于自己居住,则就是单纯的消费行为。但是统计局则认为CPI中不包括房价,只包括房屋租赁和修缮费用。

因此跑在了CPI的前面也并不就是胜利,可能还会认为资产在缩水,CPI的涨幅可能远低于房价的涨幅。这样比较一下,就会认为目标收益率即使超过了CPI还是不够。

那么理财目标收益率该以什么为标准呢?一般情况下,经过配置后的资产每年增值达到12%~15%是一个合理的范围,能够保持资产的稳健,又不会给自己造成太大的压力。

由此得出,确立一个可以实现的明确的理财目标很重要,有目标之后我们才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奋来实现它。当然这也不意味着我们要消极看待资产的缩水,积极投资才是对抗通货膨胀的有效武器。预期收益率的高低也因人、因时且因市而异,并非都以CPI为参考标准。无论CPI多高,理财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你有怎样的风险承受能力

任何一种投资理财方式都是收益与风险并存的,通常收益越高,伴随的风险也就越大。而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同,这就需要投资者在投资前清楚自己有怎样的风险承受能力。

为了让投资者清楚自己的风险承受程度,一些理财网站都有风险承受能力的测试,并在测试后给出风险评估结果与理财建议。小学毕业中学毕业预科/专科学院大学以上若您的所有流动资产加起来(存款、股票例如,低风险承受能力的人,在理财的过程中最好参与一些接近于无风险的投资,如银行存款等;若风险承受能力较高,则任何有机会赚钱的投资都可以参与。

从这些测试中可看出年轻人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年龄越大风险承受能力也就越弱;同时家庭结构也对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有很大影响。如有了孩子之后孩子需要接受教育等,都需要一个稳定的经济实力做保证,此时也会让人的投资风险承受能力减弱。职业关系同样会对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职业稳定,收入较好,则风险承受能力就相应高一些;如果职业不稳定,收入也一般,则于风险承受能力较弱。另外,市场、公司、经济和国家等因素都会影响人的风险承受能力,这就需要综合考虑社会大环境。

在清楚自己能承受多大风险时,多关注一些与投资相关的特殊风险。最好能通过分散投资,减少其中的风险因素所带来的巨大冲击,缓解短期的波动。对于风险承受能力弱的人来说,相应地选择一些收益较低且风险较小的投资。只要能坚持,通过拉长时间的战线同样也可以获得不错的收益;而对于风险能力较强的人来说,则可以选择投资一些风险承度较高且收益较大的产品,并且选对投资时机以此来博取最大的收益。

以此看来,在投资前需要做好风险承受能力的测试,以保证自己能够承受可能出现的风险,提早做好心理准备。

理财的关键是配置资产

投资界的一条铁律是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很多人认为只有资产雄厚的人才需要配置资产,而自己数得清的家底不用配置。其实不然,资产配置的本意就是为了组合不同的资产类别,从而有效规避投资风险并尽量获取最高收益,所以资产的多少与是否配置没有多大关系。

要了解如何配置资产,首先要清楚家庭资产的分类。一般来讲,家庭资产可分为固定资产和金融资产两类,固定资产包括房产和艺术品等;金融资产包括股票、债券和基金等。各类资产的收益率和风险呈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收益率越高,风险越大。

之后就是根据个人的情况来配置资产,因为人生的3个阶段,即成长期、成熟期和享受期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同,因而在资产配置时可以考虑为这3个不同阶段配置不同的资产组合。成长期一般刚刚进入社会,才开始工作或创业。这个阶段人的进取心比较强,风险承受能力也比较强,在资产配置上可以倾向于风险投资方面。风险投资的比例最高可以达到个人总资产的50%,再配置15%的中长期理财产品。由于成长期在个人消费等方面一些必要的花费比较多,所以建议在短期、超短期和活期理财产品方面配置30%的个人资产,以备不时之需。

成熟期的风险投资比例不应超过30%,40%左右的个人资产可以配置到中长期理财产品中,短期、超短期和活期理财产品的配置比例应该在25%左右。

享受期则应尽量控制自己的风险资产,比例不超过20%。可以在中长期理财产品中达到50%的配置,短期、超短期和活期理财产品的配置比例仍然在25%左右。这样一来,各阶段都会剩余5%左右的个人资产。这笔资产可以拿来投资保险,以加强自身的保障。

最后,要做到定期审核投资成绩单。对于低风险品种,投资时间越早越好,复利是其最大投资价值;对于风险较大产品来说,介入时间是最关键的。例如,股市表现不好时不妨将股票型基金转换为债券类或货币类基金;反之可以转换回来。及时评估和调整资产配置效果更能够把握住投资机会,从而提高资产的收益率。

让钱流动起来生钱

在钱不断贬值的时代,很多人怕手中的钱贬值,纷纷将存款投入到房地产等不动产中,以期能够保值。其实,让钱流动起来也能生钱,比不动产还能回收得快。如果只是将钱存起来,资金不流动,不仅不灵活,还有贬值的风险。而且我们的钱不流动,就永远只是那些,所得的利息收入很少。当然要让钱流动起来,也不是不加选择地随便投资。投资需谨慎,那么如何谨慎选择让钱流动的方式呢?

时下许多银行都发行了各种各样的理财产品,有中短期和中期的,甚至还有周末理财的超短期产品。如平均3天左右的投资期即可获得逾1%的年收益率,这种超短期理财产品真正实现了让钱快速流动的作用。

这些超短期理财产品均具有期限灵活、功能齐全和覆盖率较高等特点,能够满足客户对资金流动性的各种需求,并且还能够有效避免当前环境下较为突出的利率风险。因为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是根据其发行时的利率水平来预先设计的,如果投资者购买的是短期理财产品,在产品存续期内央行是上调银行存款利率,投资者就有机会将资金及时转换成加息后的新的理财产品。

除了银行的超短期理财产品,货币基金也可作为活期储蓄的替代品。这是以货币市场工具为投资对象的一种基金,具有投资成本低、流动性强和风险小等特点,当前可以作为活期储蓄的替代产品。而在利率下降的市场环境下,如果货币基金的规模小,增量资金的持续进入将摊薄货币基金的投资收益,规模较大的货币基金不至于有这样的担忧;在利率上升的市场环境下,规模较小的货币基金则“船小好转向”,收益率会大幅上涨。

钱的积累不仅仅只是存银行,这种不灵活的方式只会让钱在通货膨胀的时代越来越不值钱,而钱流动起来才是取得收益的关键。如同河水一样,不流动的水只能越来越少,流动的水才能保持水源的长久性。钱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让你的钱流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