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茁壮成长的智慧(青少年励志成长丛书)
12946200000010

第10章 有审美能力(1)

让孩子体会音乐的魅力

美也可以通过听觉来接受,因为乐调和节奏也是美的。

——普洛丁

傅雷,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终身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他有两个儿子。长子傅聪19岁时参加第四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国际艺术比赛,获钢琴三等奖;21岁时,又参加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获三等奖。傅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位参加肖邦钢琴比赛并获奖的人,他对肖邦灵魂的深刻感受、对肖邦作品的精湛演奏,震惊了中外乐坛。傅聪成名后,当人们问及他艺术成长的道路时,他总是把父亲称作他学音乐的第一位老师。那么傅雷是怎样指引孩子在人生和音乐的海洋中劈波斩浪奋勇前进的呢?

傅雷家中常常高朋满座,他们聚在一起谈文学艺术,论人生哲理。起先,傅雷不允许傅聪和他的弟弟傅敏在场,更容不得他们插嘴。而小孩子呢,天性好奇,总想挤在大人中间表现自己。人越是不让听,小孩就越是想来听。有一次,画家刘海粟到傅家做客,与傅雷在书房内鉴赏藏画,两人之间免不了一番高谈阔论。说话间,傅雷忽然要去外间取东西,打开门竟见傅聪带着傅敏正偷听得入神。傅聪为此被父亲狠狠地训斥了一顿。

这件事发生以后,傅雷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反思训斥孩子究竟有没有道理,同时分析拒绝与接纳孩子参与大人谈话的利弊得失。考虑再三,他决定让小孩听大人论事,因为这样可以让孩子早涉入世,促使孩子早慧。于是,等孩子们稍稍长大一些,傅雷就允许傅聪和傅敏从“偷听生”转为正式“旁听生”。

还在傅聪很小的时候,傅雷就发现了他的音乐天赋。当然这是经过了一定曲折的,而不是“一锤定音”。

傅雷对教育子女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不能逆天赋而行。起先,傅雷曾让傅聪学习美术,因为傅雷觉得自己精通美术理论,又有许多朋友是中国画坛巨匠,如果傅聪能拜他们为师,博采百家之长,定会在绘画上大有作为。

谁知傅聪不是绘画的“料”,他在学画时心不在焉,那些习作几乎都是鬼画桃符、乱笔涂鸦,丝毫没有显露出预期的那种美术天赋。而与此同时,傅聪的一些细微爱好则引起了傅雷的注意。他发现儿子钟情于家里的那架手摇(发条动力)留声机,每当留声机在放音乐唱片时,儿子总是一动不动地依靠在它旁边静静地听,而每当此时小男孩那固有的调皮好动的天性即一扫而光。于是傅雷果断地让傅聪放弃学画而改学钢琴,此时傅聪已7岁半了。但傅聪的每一个细胞好像都是为音乐而存在的,他学琴仅几个月,就能背对钢琴听出每个琴键的绝对音高。在启蒙老师雷垣教授肯定傅聪“有一对音乐的耳朵”后,傅雷最终认定,自己确实发现了傅聪的音乐天赋。

1954年8月,国家派遣傅聪到波兰学习钢琴,导师是“肖邦权威”杰维茨基教授。次年2月,傅聪经过1个月的紧张角逐,摘取了第三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的“玛祖卡”奖,被新闻传媒称为“波兰的傅聪”。

比赛结束,傅聪继续留在波兰学习。当时他对在波兰学习钢琴的环境十分满意。他在给父母的信中这样写道:“杰维茨基教授在对每个作家的每个时期的作品的理解,在世界上是有权威的”;“年轻的最好的波兰钢琴家差不多都出在他的门下。经他一说,好像每一个作品都有无穷尽的内容似的。”“我所有的毛病都未能逃过他的耳朵。”

然而青年人的思想有如六月的天,说变就变。不久,傅聪产生了转学到苏联的想法,并得到了我国有关方面的同意。他这时还想乘转学之际,顺便回上海与阔别的父母见上一面。傅雷听说傅聪意欲转学的消息后,十分恼火,他觉得这是关系到儿子今后人生道路的大事。他立即给傅聪写了一封长信:“我认为回国一行,连同演奏,至少要花两个月;而你还要等波兰的零星音乐会结束以后方能动身。这样,前前后后要浪费掉三个多月。这在你学习上是极大的浪费。”“我们做父母的,在感情上极希望见见你,听到你这样成功的演奏,但是为了你的学业,我们宁可牺牲这样的福气。”傅雷劝儿子在“改弦易辙”时,一定要经过理智“天平”的权衡。他亲自帮他作了分析:苏联的教授是否一定比波兰的杰维茨基高明;假如过去的6个月是在苏联学习,是否成绩会更好;第五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为什么波兰得了第一名,而苏联只得第11名等等。信寄出18天,傅雷再次给儿子写信:“我并非根本不赞成你去苏联,只是觉得你在波兰还可以多学习二三年。”时隔20天,傅雷又致信傅聪:“转苏学习一事,目前的确很不相宜。”两年过去了,傅雷坚持自己对儿子转学所持的反对态度,他在信中说:“假如改往苏联学习,一般文化界的空气也许要健全些,对你有好处;但也有一些教条主义味儿,你不一定吃得消,日子长了你也要叫苦。”“亲爱的孩子听我的话吧。”

傅聪终于听了父亲的教诲,克制了转学的冲动,继续留在波兰潜心于钢琴的学习。一颗耀眼的音乐之星在父亲的教导下,在世界乐坛上冉冉升起来。

总之,小孩子应有音乐的环境。今天,许多父母都非常重视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认识到音乐在陶冶情操、开启智力、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音乐能促进智力的发展,提高孩子对情感的感受和体验能力,陶冶孩子的情操,提高孩子的文化修养,并能促进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协调发展,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

那么,怎样让孩子体会音乐的魅力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1.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在日常生活中,让音乐伴随着孩子的活动。

2.欣赏优美的乐曲。给孩子播放乐曲时,首先可选用一些优秀的儿童音乐作品,如儿童声乐、动画片中的音乐等。

3.进行音乐教育。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让孩子学一件乐器。

4.为孩子选择好音乐作品,使他们能够多听。欣赏音乐的首要步骤是多听好音乐。

5.让孩子学点音乐知识,使其更好地感受音乐作品。

6.帮助孩子了解音乐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使其在审美与道德方面都有所提高。

孩子对美术感兴趣应予支持

世间的任何事物,追求时候的兴致总要比受用时候的兴致浓烈。

——莎士比亚

李丁陇是中国现代著名画家。他小时开始对写字作画产生浓厚兴趣。他父亲在一家寺庙劳作,李丁陇自觉为父分忧,每天负责打扫寺中清洁卫生。在打扫过程中,他看到墙上许多大幅的壁画,不是庄严的释迦牟尼,就是慈祥的观音菩萨,还有飞腾的骏马和张牙舞爪的青龙。而这些曾让他心动神移、流连忘返。所以,一有空儿他就站在这些壁画前仔细观察品味,有时一看就是一两个小时。神秘的吸引、潜移默化的熏陶,使他萌生了画画的念头。但由于家穷,买不起纸和笔,他就常把扫帚当笔,在地上练字作画。时时练、天天练,有时练得入了迷,以致废寝忘食。见儿子如此着迷于画画,李润芝善意地对儿子说:“我们是庄稼人,种田是我们的本分,写字作画是有钱人的事,你不要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痴心妄想。”

李丁陇却倔强地说:“爸爸,您叫我种地也好,割草也好,我样样都依您。不过要我不写字,不作画,我却不能依你。”看到儿子态度这么坚决,李润芝从此对儿子不再横加干涉,而是放任自流、任其发展。

李润芝因家贫,买不起耕牛,就同儿子一起以人代牛,用人力来拉犁拖耙。李润芝年事已高,身体状况欠佳,这样连累带病,终于撒手西去。父亲一死,母亲带着儿子离开了大东寺。为了发泄愤怒,李丁陇离开时,在壁上写了一副对联和一首诗。对联日:“春天夯冻土,夏天勤耕耘,秋日忙收获,冬日尽交租”;“南窗一炉灶,北墙几张席,东寺来逼租,我父命归西”。

母亲带着儿子离开大东寺后,流浪到新蔡县城谋生。他们找到一间小而又小的草房,夏天热得难耐,冬天奇冷,遇到下雨,屋里就淅淅沥沥地滴个不停。可张氏却很知足,她对儿子说:“儿啊,我们总算有一个自己的家了。”

张氏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只能靠出卖自己的劳力,替人缝缝补补、洗洗衣服来艰难地维生。贫困的生活、惨淡的家境,使得她无能也无力来关心儿子的教育、发展。为了生活,小丁陇挎着一个竹篮,沿街叫卖粽子糖。粽子糖,大人买的少,小孩买的多,于是,他就到县里一个私塾门前叫卖。

在私塾门前,他一边卖糖,一边偷偷地在窗外听老师讲课。有一天,塾师走出门来,吆喝他走开。他舍不得走开,就苦苦哀求:“好老师,让我听听吧!”

老师见他那么可怜,顿生怜悯之心,就轻声问:“你叫什么名字?为什么不上学?”他回答说:“我叫李丁陇,家穷,没钱上学。”说着,他把老师刚才所讲的课文,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老师听了大为惊讶,心想:这不是一个绝顶聪明的神童么?从此,老师让他免费入塾读书。由于他每天还要卖糖,一天只能上两个小时的课。但由于他听课听得很认真,专心致志,一年下来,竟然考了个第一,老师对他更是宠爱有加。一次,新蔡县代县长为其父做寿,邀约当地名士前往赴宴。老师万里见也在被邀之列。去时,他特意带上李丁陇,在衙门大厅里,华盖云集、盛极一时。万里见作为一方名士,能诗善画,写得一手好字,曾临摹王羲之的家帖达数十年。于是,大家一致公推他在一幅红缎的中堂上写个“寿”字。

众意难违,万里见于是当仁不让,磨墨挥毫,准备让大家开眼。但他毕竟年过70,手指发抖,一不小心,在红缎上滴了几滴墨迹。见此,众皆哗然,县长见了,双眉紧锁,闷闷不乐。万里见也是目瞪口呆,手足无措。正在这关键时刻,李丁陇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豪气,毛遂自荐,救师于危难。他低声说:“让我试试吧!”说完,他走到桌前,不慌不忙地提起大笔,写了一个草体“寿”字,把原有的墨迹全都遮盖了,真可谓天衣无缝。大厅里,顿时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至此,一块石头落地,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县长更是笑逐颜开,连声赞道:“这真是王勃再世!”

图画比文字更能吸引孩子的视线,孩子识字也大多是从看图开始的。孩子欣赏美术作品时,更喜欢色彩鲜艳、对比强烈、明快的色调。让孩子在生活中看美好的东西,再让他在画面中看生活里的东西,这样,他的感受会更强烈。

那么,怎样支持孩子对美术的兴趣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1.让孩子广泛地接触美术作品,使其能够感受到多种美术作品的美。

2.父母可以带孩子去看少儿画展,或者让孩子欣赏世界名画,提高他们的审美眼光和品位。

3.进行具体形象的比喻和描述。父母带孩子到花园里聆听小鸟的歌声、树林的风声、踏着地面落叶所发出的沙沙声等等。要求儿童对感受到的对象的细节特征进行具体形象的比喻和描述,也可以用绘画或动作来表现他的直接感受。

鼓励孩子对文学的热爱

好学不倦者,必成大才。

——林肯

安徒生是丹麦童话作家。他自幼酷爱文艺。为了实现梦想,14岁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23岁考入哥本哈根大学,开始文学创作生涯。1834年创作长篇,1835年起,抱定“争取未来一代”的目标,从事童话创作,每年贡献一些童话作品,终于摘取童话王国的桂冠。1955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列为“世界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