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不一样的孩子心理学
12944700000035

第35章 是谁扼杀了孩子的天赋——卡迪拉克效应

美国俄克拉克麻州有一位贫穷的印第安老人。一天,他发现了一处石油,一夜之间成了富翁。于是,老人买了一辆豪华的“卡迪拉克”旅游车,并加了四个轮子,变成乡间最长的车子。经过一番打扮,老人用两匹健壮的马拉着那辆轿车,每天都到附近的小镇上兜风。其实,这辆轿车的发动机相当于100匹马的力量,而老人却从来没有学会驾驶,或根本就不曾想过去发动它,这一现象被心理学上称为“卡迪拉克效应”。

这位印第安老人虽说拥有了高级轿车,但是他对这辆车却缺乏最基本的认识,还得意地用两匹马拉着它到处兜风。可以说,看完这个故事人人都会发笑。

其实,在家庭教育中,有很多家长也在犯着与印第安老人同样的错误。这些父母常常按着自己固有的认识和愿望去塑造孩子,却忽视了孩子自身就是一辆马力十足的轿车,而自己却用两匹马的力量拉着他们前行。其实,每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是带着超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到人间的,而我们把他们称作天才更是一点都不为过。下面这则故事中的小主人公即如此。

晚饭后,天佑和妈妈坐在沙发上吃水果。突然,天佑用小手指了指窗外,大声喊:“那里有眨眼睛的飞机!”妈妈顺着天佑的手指望去,天空中恰好有一架飞机飞过,而飞机上的灯正一闪一闪的,这不正像在眨眼睛吗?

周末,天佑在小区花园里荡秋千,就在秋千荡得很高的时候,眼看就要碰到最近处的树叶时,天佑兴奋不已地对妈妈说:“我好像要摘到树叶了。”刚说完,又来了一句更惊人的,“我好像要摘到星星了!”天佑妈妈听了,不由得感叹:这不正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吗?

天佑白天在幼儿园的时候画了一幅画,回到家,他就迫不及待地拿给妈妈看。画的中间是一个小男孩,他的头顶上是一个大大的笑眯眯的太阳,而太阳的眼睛、鼻子、嘴巴也都俱全,再仔细一看,太阳的光芒(圆圈旁的一根根细线)正紧紧地贴着小孩的手。还没等妈妈问话,天佑就急忙描述起他的画来:一个小朋友正在公园里玩,玩着玩着,他迷路了。于是,这个小朋友就去找太阳公公帮忙。太阳公公说:“你牵着我的手,我带你去找警察叔叔。”听到这里,天佑妈妈恍然大悟:“噢,原来这是太阳公公牵着小朋友的手啊,这是多么大胆的想象!”

天佑的故事还不止这些,有时候他还会把自己的小伞撑开,搬一把小板凳坐在撑开的伞下,口中发出呜呜的声音,还不允许别人打扰,说是正在开飞船。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有着非凡想象力的孩子;也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善于保护孩子想象力的妈妈。那么,为何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反倒越来越缺乏想象力呢?是什么扼杀了孩子的天赋?又是什么扼杀了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对世界的探求呢?

要知道,每个孩子与生俱来就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天赋和才能,他们总会有数不尽的奇思妙想,似乎天生就是诗人、画家、发明家,尽管他们的很多想法有时让成人堪称绝妙有时又让成人瞠目结舌。事实上,没有哪个孩子能得到上帝的偏爱,一出生就是个天才,而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是因为父母为他们选择了最适合的发展道路,从不做扼杀孩子天赋的事。

然而遗憾的是,生活中,我们的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老师也要求他们回答“正确”,许许多多的“条条框框”都在不断地把原本有棱有角的孩子打磨得越来越“规矩”。伽利略曾说:“我无法教他们东西,我只是帮助他们学会发现。”这句话恐怕道出了科学教育的真谛——坦然面对孩子对大自然与生俱来的探究欲,不压抑孩子的奇思妙想,这样才不会在有意无意中扼杀孩子的天赋!

每天懂点成长心理学

每个孩子在各自的领域里,都潜藏着不尽相同的天赋,唯一的问题就是父母应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并培养他们的天赋?

◎◎细心观察孩子的天赋

家长要在多领域、多层次全方位地去试探、观察和发掘孩子的天赋领域,经过这种不断地尝试、观察、发掘,孩子的某种天赋领域总能被发掘到。另外,一旦孩子的天赋被找到,更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关注和培养,崛起为天才的时候也就不远了。

◎◎不要做任何额外的“蠢事”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孩子具有某方面的天赋,所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提供尽可能广阔的空间让孩子去探索,给他们获取不同经验的机会,而不是像不少家长想象的那样,把尽可能多的知识和才艺硬往孩子的脑子里灌。要知道,有天赋的孩子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你只需通过观察和发现这类需求,然后设法满足就可以了。

◎◎积极面对“糟糕”的一面

一个在某一方面表现得非常出色的孩子,在其他方面很可能会事与愿违。天才的孩子可能非常内向甚至有些自闭,也可能表现得过于敏感而易受伤害。事实上,对于不少普普通通的父母来说,拥有一个智商超级高的孩子很可能就是场“灾难”,每天你都要面对无数匪夷所思的问题、浩如烟海的求知欲望,这些肯定不是爸妈二人能承受得了的。这种时候,父母不妨尝试向家中长辈或是朋友求助,以便得到短暂的“喘息”机会。通常,等到孩子具有了足够的经验和自主意识,能够从更多的渠道了解他们想要知道的东西时,情况自然会有所好转。

此外,父母也可以常给孩子做一些想象力方面的训练。比如,家长可以给一些简单的符号,像一条线、一个半圆、一个圆圈,再让孩子根据这些符号组合故事,鼓励孩子尽可能多地组合一些更复杂、完全不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