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不一样的孩子心理学
12944700000013

第13章 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冷热水效应

有这样一个实验:一位教授在桌上放了一杯温水,用特殊方法让它保持恒温,然后又在桌上放了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接下来,教授先让学生将手放入冷水中,再放入温水中,学生感到温水很暖和。之后,教授又让学生先将手放入热水中,再放入温水中时,学生感到温水很凉。同样一杯温水,只是因为方式的改变,学生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这就是著名的“冷热水效应”。

同一杯温水,保持不变的温度,缘何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感觉呢?这是因为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杆秤,只不过每个人的秤砣并不一致,也不固定。心理发生变化,秤砣也随之变化。如果秤砣变小了,称出来的物体重量就大。反之,如果秤砣变大时,称出来的物体重量就小。可以说,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多多少少会受这个秤砣的影响。

人生在世,如果巧妙运用“冷热水效应”不但不会降低形象,还会赢得对方的好评。比如,事业滑坡时,不妨预先把最糟糕的事态委婉地告诉别人,以后即使失败也可立于不败之地。再比如,要说令人不悦之言时,不妨事先声明,这样就不会引起他人反感,反而让对方体会到你的用心良苦。

同样的道理,在家庭教育方面,只要你运用好“冷热水效应”,就会在孩子身上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妞妞小的时候,妞妞妈妈一直想让女儿学会自己穿衣服,可是每次她都嫌麻烦,不愿自己穿。

有一次,妞妞妈妈借口忙事情就没给她穿,结果那天妞妞在被窝里赖了一早上,最后还是妈妈妥协了。

这件事情之后,妞妞妈妈想了一个办法。

每次女儿起床时,她就一手拿上衣,一手拿裤子,温和地对妞妞说:“你是愿意自己穿上衣呢?还是自己穿裤子呢?”

那个时候正值冬天,对妞妞来说,穿裤子比穿上衣要容易些,于是她乐呵呵地选择了穿裤子。后来,春天到了,穿上衣又要比穿裤子容易些,于是妞妞又乐呵呵地选择了穿上衣。

就这样,妞妞妈妈几乎没费什么口舌,就让女儿学会了自己穿衣服。

生活中,很多父母因为爱孩子,总是不自觉地就照顾过了头。但是,教育孩子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孩子自理、自立的能力。

不得不说,故事中的妞妞妈妈是一位巧妙地运用了“冷热水效应”的家长。当然,更值得欣慰的是,她并非一位控制不住出手相助的冲动,为孩子包办代替的家长。这位家长先通过一两处“伏笔”,使孩子心中的“秤砣”变小,如此一来,“称出来的物体重量”自然也就变大了。

事实上,当家长无法直接给孩子端来一盆“热水”时,不妨先给他端一盆“冷水”,然后再给他端一盆“温水”,这么一来,孩子便会欣然接受,逐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而家长也会从中收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天懂点习惯心理学

在孩子的幼年时期,家长就要尽早地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要不然等孩子大了就难以纠正了。不妨看一看下面几个要点:

◎◎培养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生活能力

比如,3~4岁时要会用勺,4~5岁时学会使用筷子等,这样才能使孩子学会更多的本领,逐渐提高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

◎◎丰富孩子独立生活的经验

家长要给孩子更多练习的机会,让他们学会做更多的事情。比如,孩子鞋带开了,家长不要急于弯腰给孩子系好,而是教会孩子方法和技能,教孩子克服困难,自己学会系鞋带。

◎◎家长要做好孩子的榜样

孩子渴望模仿成人,成为像父亲、母亲、老师一样的人,因此成人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长要处处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教育孩子。

与此同时,家长一定要意识到由于孩子能力有限,虽说也有自己做事的愿望但是还做不好,这时大人要给予帮助和指导,但是不能张口就斥责,也不能出手“相助”。而且当孩子做对了的时候,家长也要及时给予恰当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