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高密度脂蛋白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目前已公认高密度脂蛋白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发生方面有明显作用。因此,科学家们把它称为“抗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或“冠心病的保护因子”。那么,高密度脂蛋白是如何发挥其保护作用的呢?
(1)高密度脂蛋白颗粒中的载脂蛋白A-I能激活脂蛋白代谢中的关键酶,并进一步清除组织中的胆固醇,把它运送到肝脏去进行处理,这样便减慢和阻止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2)高密度脂蛋白抑制低密度脂蛋白与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受体的结合,从而减少了低密度脂蛋白在细胞中的堆积。低密度脂蛋白是一种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它的主要成分是胆固醇,如果它在动脉壁沉积过多,久而久之,便会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综上所述,高密度脂蛋白在体内起到了“环卫工人”那样平凡而重要的作用,它通过一系列微妙的机制,将动脉壁的胆固醇运送到肝脏去进行分解代谢,而且还能与低密度脂蛋白竞争细胞表面脂蛋受体,使细胞代谢免遭破坏,从而阻止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5.脂蛋白受体变异与高脂血症的关系
脂蛋白受体是一种蛋白质,它的结构与功能均受控于特定的基因。如果基因发生变异,则细胞只能合成出变异的脂蛋白受体。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变异引起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其变异有4种情况:
(1)变异基因不合成受体蛋白,细胞膜上没有脂蛋白受体。
(2)可以合成受体,但不能转运和装配到细胞膜上。
(3)膜上的脂蛋白受体没有结合力。
(4)受体结合脂蛋白后不能正常转运。
杂合子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其一个基因正常,另一个基因变异,在人群中的发生率为1/500。这种病人只能合成正常人一半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故其血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浓度为正常人的2倍。此类病人一般40岁之前患动脉粥样硬化。
纯合子(即控制脂蛋白受体的丽个基因均发生变异)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完全不能合成正常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其发生率虽然较低,约为1/100万,但后果严重,血中低密度脂蛋白为正常人的6倍,可高达31.2毫摩尔/升(1200毫克/分升)多在20岁之前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如何认识血脂异常
1.不可忽视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它可以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并引起心肌缺血。即大家熟知的冠心病。冠心病有多种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在这些危险因素中,只有血脂异常是独立的危险因素,其他因素则是从属的,依赖于血脂异常。有研究表明,即使有其他危险因素存在,只要血清总胆固醇浓度小于3.9毫摩尔/升(150毫克/分升),一般来说是不容易发生冠心病的。血清总胆固醇每降低1%,冠心病的危险性可降低2%。现有研究还表明,高甘油三酯血症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也需要积极治疗。从冠心病的防治角度着眼,必须以一种战略的眼光对待血脂异常,实施全民计划。在这一方面美国制订了全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指导大众,并取得可喜的成绩。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血脂异常的病人认为已经服用调脂药了,大鱼、大肉照吃不误;有的人血脂一正常,即停用药物并恢复原来的饮食习惯,没多久血脂又高了。要知道血脂的改善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打持久战。血脂水平的升高尽管有遗传因素参与,而环境因素尤其是生活方式的作用绝不能忽视。近20年来,我国血脂异常病人逐年增多并年轻化,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不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而欲控制血脂是绝对不可能的,其实对于整个心脑血管病防治来说,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成功的基石。有学者提出“十六字方针”,即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寥寥数语,却字字真言。其间所概述的内容颇为复杂,如能细细体会并付诸人们的行动中则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2.正确看待血脂高与低
目前不少中老年人都担心自己的胆固醇高,而据老年医学专家研究发现,老寿星们的胆固醇偏高的居多。有关专家对胆固醇作了新的阐述:如果家族的遗传因子异常,则可能引起后代血清中脂蛋白等物质异常,血清胆固醇低的人或“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很高的人照样可以得冠心病。研究发现,有些人不论吃多少高胆固醇食物,也只能吸收其中10%的胆固醇;有些人不管吃多吃少均吸收90%。探其因,可能是有趣的“遗传奥秘”在起作用。
如果说这段关于胆固醇的言论难以理解的话。那么,美国心脏病学会前主席考尔代的观点就颇为浅显实际了。考尔代提出,对老年人普查胆固醇无多大意义。他认为:①人体内的胆固醇大多是由肝脏合成的,只有一小部分来源于食物;②摄入饱和脂肪酸(如动物脂肪)确实可提高血清胆固醇的水平,但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明显;③健康人无论吃什么饮食,血清胆固醇水平均相对稳定,很难简单地通过改变饮食来降低胆固醇;④老年人食量小,他们的主要问题是获得足够的营养,以免发生营养不良。
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向老年人提出告诫,大可不必为了“提防”胆固醇而这个不吃,那个不吃,以免由于营养品不足而导致营养不良、老年性贫血等,弄得弱不禁风,免疫功能下降,为出血性中风、癌症、肺炎等疾病所害。目前医学专家们已达成新的共识:首先肯定胆固醇的好处;只有在血清胆固醇确实过高时才考虑其负面影响。可是,目前许多人化验血脂的动机是怕“高”而不怕“低”,显然进入了误区。
3.神奇的高密度脂蛋白
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医学专家古斯坦因和布朗博士研究发现:人体血液中含一种叫高密度脂蛋白的物质,大幅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就能有效地将血液中的胆固醇运送到肝脏,转化成脂肪酸代谢出去,因此被称为血液的“清道夫”、“好胆固醇”,是“抗动脉硬化因子”。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必须借高密度脂蛋白将其降低,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越高越好。
流行病学调查一些长寿家族成员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发现高于普通人,他们从不患心脑血管疾病,“度百岁乃去”。所以说高密度脂蛋白不仅能防止动脉硬化,而且还具有抗衰老的作用。
每个人的身体内都有一种神奇的物质,能把血液中多余的血脂、血管壁上沉积的“血垢”,以及一些体内垃圾转运分解排出体外,保证血管及血液的清洁,保护心脑血管的健康。这种物质就是高密度脂蛋白(HDL)。由于高密度脂蛋白质的存在,人体内血脂的进入和排出才能平衡,如果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或含量不足以维持正常的代谢,血脂就会因来不及清除而沉积在血液中,甚至形成“血垢”。随着年龄增长及其他因素的影响,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呈下降趋势,这个趋势是发生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等疾病最重要的原因。因此心脑血管病的预防及康复,要求必须有足够高水平的高密度脂蛋白存在才行。
研究发现:高密度脂蛋白在血液中含量的降低与冠心病的发病率是呈反比例关系。一组6年的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将HDL-C(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按<;35毫克/分升(0.9毫摩尔/升)、35~55毫克/分升、>;55毫克/分升分组,其冠心病发病率分别为1.8%、0.5%和0.26%,可见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与冠心病呈负相关。所以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组宣称,对于心脑血管,广为接受而且最少争议最重要的保护因素是体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越高越好。
其实每个人体内都有高密度脂蛋白这种神奇的物质,它们也都有抵抗心脑血管病的能力,只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的高密度脂蛋白质水平降低了,不足以起到“抵抗”的作用,致使血液黏稠,“血垢”沉积,形成动脉硬化。重新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提升起来,升得越高越好,就会恢复抵抗能力。远离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病。
4.重视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危害性
血清甘油三酯在体内的浓度,很容易受饮食的影响,除脂肪餐外,进食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如米、面等),一样能使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升高。也有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一般超过标准体重者甘油三酯浓度也往往偏高。
以往认为,甘油三酯增高,只有伴以其他血脂异常时,才有危险性。同一人的甘油三酯水平,往往会有较大波动,所以对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划分界限要适当放宽些。近年来,临床病理及实验研究证实,甘油三酯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也肯定了高甘油三酯血症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性。而且,血清甘油三酯与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极为密切。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占全部血脂异常的65%,近年在人群中发病率有所增高,尤以中老年人多见。发病的机制尚不清楚,有环境因素,也受遗传影响。
因此,提醒人们,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如冠心病、脑卒中等过程中,不能仅以控制或降低血中胆固醇为主要目标,还必须重视控制或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同时还要适当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这样才能全面设防,避免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卒中及老年性糖尿病乘虚而入。
控制高甘油三酯血症发生的关键还在于饮食,限制油脂的摄入,应少食饱和脂肪酸,多食不饱和脂肪酸。葵花子油、豆油、玉米油等均含有较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而椰子油、棕榈油等则多含有饱和脂肪酸。此外,不吸烟,少饮酒也是防治高甘油三酯血症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可以忽视。
5.正确看待小儿血脂异常
一般人总以为血脂异常是中老年人患的疾病,小儿是不会患的。然而,近年来,血脂异常的发病年龄逐渐提前,甚至在幼儿和学龄儿童中也屡见不鲜。国外一些调查研究发现,在7~10岁的儿童中,有9%~13%患有血脂异常,其中大多习是高胆固醇血症,胆固醇一般高于5.6毫摩尔/升(215毫克/分升);一部分是甘油三酯高;还有一部分是上述两种血脂都高。
有人曾对国内某市幼儿园及小学400多名3~14岁健康儿童的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和β脂蛋白)含量及有关因素进行了调查,发现有几个儿童的血清胆固醇含量超过了这个年龄阶段的理想限度4.4毫摩尔/升(170毫克/分升),表明血脂异常在儿童时期就可存在。
此外,医生在解剖死于意外事故的儿童时,也发现某些儿童已有动脉硬化的迹象:先是动脉壁膜上有脂肪条纹,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动脉硬化斑块。有人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平时长期摄入高动物脂肪、高胆固醇和高热量的食物,血液中的脂质逐渐沉积在血管壁上的缘故。这种病变在早期还可以逆转或停止发展,但进入后期往往就难以逆转了。
小儿患血脂异常,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出现,容易被人们所忽视。血脂异常的患儿往往是在定期检查血脂时才被发现的。其中个别儿童具有血脂异常的遗传倾向,如平时饮食不规律和活动过少,就容易诱发血脂异常。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已成为儿童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父母患有血脂异常,其子女应定期检查血脂,如发现血脂水平持续偏高,应列为重点防治对象。
6.老年人血脂异常的特点
老年人血脂异常的特点如下:
(1)血脂水平随年龄变化。血清脂质和脂蛋白,一般自20~25岁后逐渐增高,到了60~70岁后延缓下来,甚至呈下降趋势。
(2)血脂变化有性别差异。男性血清总胆固醇浓度在20岁以后开始下降。女性血清总胆固醇浓度在25岁后缓慢增加,至55~60岁开始与男性相同。60岁达峰值。血清甘油三酯在整个成年期男女均逐渐增高,但50~60岁后,男性就已开始下降,而女性则到70岁后方见下降。
(3)低密度脂蛋白随年龄增高明显。到老年时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渐呈进行性增高趋势。
(4)血脂水平增高与冠心病危险性呈平行关系。早年的研究认为,动脉粥样硬化始于童年,缓慢进展,这样在老年时,血脂异常诱发冠心病的危险性不如中青年时显着。然而,近年研究表明,血脂异常仍是65岁以上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与中青年无差异。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与冠心病危险性关系最为直接。
(5)国内60岁以上血脂异常总检出率男性达13.89.6.女性达23.5%。老年血脂异常调脂治疗需有特殊考虑:首先,血脂水平明显升高,并且以低密度脂蛋白增高为主,疑有冠心病或已有冠心病表现者,应尽快采取治疗作为二级预防措施,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但老年人常并存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此时应治疗有关疾病。其次,对于70岁以下血脂异常病人,通过调脂治疗是有利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延长寿命。对于75岁以上的老年人,调脂治疗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却难以预料。因为随着老化各种原因引起的死亡日益增加。不过,女性冠心病发病常较男性会延迟10年,加之绝经期后冠心病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因此70岁高龄后的女性仍应重视调脂治疗。
(6)老年人调脂治疗的目的在于使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被控制在3.4毫摩尔/升(130毫克/分升)以下,以最大限度减少冠心病的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