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调血脂
12943800000014

第14章 高脂血病的中医调理与康复(1)

高脂血症的磁性疗法

磁疗降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推测可能与调整某些脂肪代谢酶的活性,促进脂肪分解,改变胆固醇的分子构型,使其不易沉积在血管壁上等因素有关。

临床研究证明。用穴位磁片贴敷法、磁带法、磁椅法治疗高脂血症和高血压病,结果绝大部分患者的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均有较明显的下降。苏联科学家用谱振电路弹性磁片(大小为200mm×200mm×4mm)放在患者肝区投影部位。每天治疗30~40分钟,20天为1个疗程,1年内进行2~3个疗程。总有效率高达95%,其中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分别下降7.5%和12.5%,总胆固醇下降9.8%,同时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内容也得到改善。

磁疗降脂的作用也得到了实验证明。国外有人用磁疗或电磁波治疗高脂血症的家兔,结果发现家兔的血脂明显下降。在停止治疗后继续给家兔喂高胆固醇饮食,降脂疗效还可持续数周。解剖时进一步发现,给予磁疗的动物动脉壁脂质沉积的程度比对照组轻得多。

磁疗降脂的临床效果一般可稳定维持1~1.5个月,若与体育锻炼、改善饮食结构相结合则可延长。所以,磁疗可作为高脂血症综合治疗中的辅助疗法。

高脂血症的针灸疗法

针灸降血脂作用的机制有人认为可能是调整了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或由体表通过神经体液等途径传人相应的脏器而发挥作用。也有人认为选取特定的穴位,或许可影响肝脏对胆固醇的合成;或可能影响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和排泄;或通过降低胰岛素的分泌,来减少内源性甘油三酯的合成。虽然针刺降低血脂作用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其临床效果则是肯定的,从而为我们防治高脂血症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针灸的基础是经络和腧穴。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路,它们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贯通上下,把内部的脏腑和外部组织器官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使人体各部分的功能保持相对的协调和平衡。腧穴是人体经络、脏腑之气注于体表的部位,具有接受刺激的功能。经络的沟通内外、运行气血、调节平衡的功能主要是通过腧穴的反应来实现的。刺激一定的腧穴,就可以发挥相应经络的作用,调节脏腑、气血的功能,激发机体内的抗病能力,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高脂血症是血脉中的疾病,过高的血脂为血中之痰浊,为污秽之血。临床表现为痰阻脉络、血脉不畅、气滞血淤等经络气血运行失常。大量的临床和实验观察证明,通过刺激一定穴位发挥相应经络的作用,可使血脉流畅,血脂降低。

综合有关文献,临床常用降脂穴位一般多取内关、合谷、太冲、阳陵泉、涌泉、公孙、三阴交、太白、足三里、丰隆、肺俞、厥阴俞、心俞、中脘、膻中、曲池等,选用穴位一般在3个以上。手法多采用平补平泻法。

内关

【位置】伸臂,仰掌,腕横纹正中直上2(同身)寸,两筋之间。

【效能】宁心安神,理气镇痛。

合谷

【位置】拇示两指伸张时,当第一、第二掌骨之中点,稍偏示指。

【效能】疏风解表,镇痛通络。

太冲

【位置】第一、第二趾缝上1.5~2寸处。

【效能】平肝,理血,通络。

阳陵泉

【位置】屈膝,在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效能】利肝胆,清湿热,强筋骨。

涌泉

【位置】足掌心前1/3与后2/3交界处。

【效能】开窍,宁神。

公孙

【位置】在足内侧,第一跖骨基底部前下缘第一趾关节后1寸。

【效能】理脾胃,调冲脉。

三阴交

【位置】内踝尖直上3寸,当胫骨后缘。

【效能】健脾化湿,疏肝益肾。

足三里

【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1横指处。

【效能】理脾胃,调气血,补虚弱。

丰隆

【位置】外踝上8寸,条口穴外1寸。

【效能】化痰湿,宁神志。

肺俞

【位置】第3胸椎脊突旁开1.5寸。

【效能】调理肺气,退热。

厥阴俞

【位置】第4胸椎脊突旁开1.5寸。

【效能】理肺,宁心。

心俞

【位置】第5胸椎脊突旁开1.5寸。

【效能】宁心安神,理血调气。

中脘

【位置】前正中线,脐上4寸。

【效能】调理胃气,化湿降逆。

膻中

【位置】在胸骨上,当两乳头正中间取穴,女子可在第5胸肋关节之间,胸正中线上取穴。

【效能】调气降逆,宽胸利膈。

曲池

【位置】屈肘成直角,在肘窝桡则横纹头至肱骨外上髁之中点。

【效能】祛风外表,清热利湿,调和营血。

高脂血症的指压疗法

指压疗法是指用手指(或助以掌中型指压棒、便携型指压棒等)按压人体腧穴部位,以刺激经络、脏腑,达到防治相关疾病的一种传统简便外治方法。

高脂血症、肥胖症是血脉中的病症,高脂血症为血中之痰浊。痰浊之血为污秽之血,其临证表现为血脉不畅,气滞血淤,痰阻脉络等经络气血运行失常。通过大量的临床和实验观察,运用指压、针刺等刺激人体体表一定穴位,发挥相应经络的作用,可促使血脉流畅,血脂降低。随着肥胖症、高脂血症患者的增多,人们对其治疗的需求也日渐增加。国内有关研究表明,指压、针刺治疗肥胖症、高脂血症具有安全、无毒副作用、疗效显着且持久等优点,它符合国际上对减肥方法的要求,不产生厌食、腹泻、体力下降等副作用,是值得推广的治疗肥胖症、高脂血症的有效方法。

指压疗法中,是以指“压”为基础,并延伸有扪压法、捏压法、切压法、揉压法,以及点冲法、叩法、循法等多种操作方法。针对高脂血症的中医分型所归纳的主穴、配穴选取数,扪压法、捏压法、切压法、揉压法所占的对应比分别为:89.13%、36.96%、28.26%、28.26%。现将以上四种操作方法及其功能要点分别介绍如下:

(1)扪压法:扪压法是指用手指指端在选穴上较重按压的一种方法。扪压法可用单指(一般是用拇指或中指的指端在穴位上进行扪按)来操作,称为单指扪压法;用双指(即双手的单指并用)来操作,称为双指扪压法。

单指扪压法常用于腹、背部及四肢部穴位,如中脘、合谷、足三里等穴;双指扪压法常用于头部、面部、颈部、腹部、背部穴位,如风池、阳白、太阳、四白、天枢及背俞穴等。

扪按时,指端紧紧按压皮肤及皮下组织,通过指端。将扪按时产生的作用力深入透达到穴位深处,使患者产生酸、麻、重、胀、热、蚁行、微痛等感觉,与针刺穴上时产生的“得气”感有部分相似。扪压法在操作中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病情等不同而施以不同的压力,以产生“得气”感作为压力适度的标准。扪压法的操作时间较长,每个穴位一般应扪按数分钟左右,具体操作时还应根据病情、病程、主穴、配穴及部位的不同,采取灵活变通的方法进行治疗。

扪压法适用的穴位较多,且以肌肉丰厚及部位平坦处的穴位最为常用,由于一般用力较重,机体受到的刺激量也较大,所以扪压法具行气活血、消积导滞、化淤破结、通经舒络、调整脏腑等诸多功能。

(2)捏压法:捏压法是指用两个手指对称用力捏压穴位的一种操作方法。它具有活血化淤、通络导滞、行气止痛、调整脏腑等功能。

捏压法多用于四肢部穴位,如曲池、合谷、外关、内关、太溪、太冲等穴。

捏压操作时,既可用拇、示指,也可用拇、中指,一般以拇指指端按压在某一穴位,示指或中指置于该穴的上下方或左右方相对应处。两指同时对称用力捏压。若想同时捏压两个穴位,则食指或中指的指端必须准确按压在另一穴位上,这时便可同时刺激两个穴位。

(3)切压法:切压法是指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甲切按穴位的一种操作方法。俗称爪切法。切压法多用于头面、手足部及皮肉浅薄处的穴位,如高脂血症中医分型选穴诊治的内关、解溪、内庭等。切压法具有导滞通络、镇痛消炎等功效。

切按时用力须轻柔缓慢,逐渐加大切压力,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切压法既可单手爪切,也可双手爪切,但切按时应尽量避免切压处产生疼痛,如确需加大刺激量者,可在穴位上反复切按多次,不断积累刺激量。

(4)揉压法:揉压法是指用手指的末端在穴位上作环形揉按的一种操作方法。

揉压操作时,指端压在穴位的中心点上,且以穴位中心为圆心做环形揉转。医者手指的末端不可离开被压穴位的皮肤。手指犹如“吸附”在穴位上,连同皮肤及皮下组织做小范围转动。揉压法中,以揉转1圈为1次,揉按频率可快可慢,一般以每分钟60次为宜,每次揉按2~3分钟。由于病情不同,揉按的频率、每次揉按的时间均不同,并且,还与所选穴位在治病处方中所处部位有关,主穴揉按的时间应长些。而配穴揉按的时间相对较短些。揉按穴位的面积一般以穴位点为圆心、直径1.5厘米左右为宜。

揉压法可用中指拇指来操作:

中指揉压法:使用中指揉按时,中指伸直,食指和无名指端抵住中指远端指关节附近,拇指端抵住中指远端指关节的掌面,这种揉压法姿势可在左、右、内三面加强中指的力量。中指指端则抵于穴位处。

拇指揉压法:使用拇指做揉按时,拇指伸直,其余四指屈曲,四指尖微屈向掌心,指掌空虚,作握空拳状。或可将其余四指伸直,拇指抵住所选需揉压的穴位上。

揉压法的刺激强度是较轻的一种,单就揉压法本身而言,在其操作中还有轻、较轻、中、较重、重等程度之分。一般来说,轻症、表证或者老幼及体弱者手法宜轻或较轻;重症、里证或者青壮年及体壮者手法宜较重或重;病情轻重、表里不明显及体质一般者手法可用中等强度。

高脂血症的按摩疗法

1.按摩是怎样降血脂的

按摩疗法又称推拿疗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经济实惠的治疗方法。按摩能促进身体热能的消耗,有助于祛脂减肥。按摩腹部可加大消耗能量,促进肠蠕动,增加排便次数,减少肠道对营养的吸收,使多余的食物营养及时从肠道排出。按摩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使一些多余的脂肪转化为热量而消耗掉,从而减少局部脂肪堆积,应用于腹部及四肢局部减肥方面更受欢迎。按摩具有疏通经络、宣通气血、调整人体各个器官功能的作用,且在家庭中就可进行。按摩可减少皮下脂肪的积聚,加快脂肪的代谢和吸收,对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体液代谢、糖代谢等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脂肪组织间隙的血管很少,而借助频繁的手法按摩,能促进毛细血管的再生、消除脂肪中的水分、加速脂肪组织的“液化”及利用。其手法以推、拿等为主,腹部按摩主要用摩、按、捏、拿、合、分、轻拍、刺等手法操作。每次可做10分钟左右,以促进肠蠕动、腹肌收缩,使一些脂肪转化为热量而消耗。

经常按摩能减少脂肪的堆积,但对脂肪肝效果不佳。四肢按摩以推、拿等方法为主。上肢多用拿、搓、拍等手法,下肢多用推、拍、搓等手法。在脂肪堆积较多处可适当加重手法,自上而下,自前向后,以便使肌肉的毛细血管扩张,从而改善肌肉的代谢功能,增加脂肪消耗。胸背部按摩以推、按、拿手法为主,手法不可过重、注意防止损伤胸骨及肋骨。一般每个部位,按摩15分钟左右为宜,先胸部,后腰背部。臀部脂肪较多,按摩重点在两侧髂骨上下,以按、揉为主,手法宜重。面、颈部按摩主要以揉、捏、分、拍手法为主,由轻到重,由颌部、颊部,鼻部、额部、耳部、颈部顺序按摩,每次约10分钟。“短粗脖”的人,以颈部按摩为主,并且每日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摆头数次,有利于减少多余的脂肪。

2.按摩疗法有哪些特点

按摩又称推拿、按跷等,是根据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手法为主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同时,穴位按摩又是一种非药物疗法,疗效奇特,无任何毒副作用,所以日益被医学界和社会大众所看好。

(1)经济实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命价值观念的增强,对医疗保健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卫生资源的有限性和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及医学的进步,要求医疗方法要经济实惠,效果显着,不但能治病防病,更能在无病时强体健身。穴位按摩不但符合这些要求,更是不需任何设备,不用任何药物,只用自己一双手,在家庭内就可治病防病了。因此,学会穴位按摩疗法,可谓省钱省时又实用。

(2)安全有效

长期临床实践证明,安全有效是穴位按摩疗法的最大优点。这一疗法不用打针吃药,无创伤,无任何副作用。有病治病,无病可以强身,完全符合当今医学界推崇的“无创医学”和“自然疗法”的要求。穴位按摩疗法可以预防和治疗上百种疾病,如头痛、牙痛、急性腰扭伤、岔气、腹泻等,往往只需要按摩一次,就可手到病除。至于许多慢性疑难杂症,如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失眠等,只要有恒心坚持按摩,总会有奇效。

(3)简便易学

实践证明,穴位按摩疗法是简便易学的医疗保健方法。

简便:穴位按摩疗法不受时间、地点、环境、条件的影响,也不需器械和药物。身体某脏器或部位出现不适,随时可在田野、工场、房室内外进行按摩,甚至看书、看电视或做手工时脚踩鹅卵石按摩,十分简便,易于被大众接受。

易学:穴位按摩疗法男女老幼都可以学,有文化,懂一些生理解剖知识的人学起来就更容易了,关键在于记住穴位或反射区,认真反复实践即能掌握,适合社会大众医疗保健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