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无碑
12940900000099

第99章

说话间就到了2006年,老乌的家具店早已盘出,刘泽他们已把美太玩具厂的厂房租下,外墙全部涂成黑白两色,厚重、神秘,格外扎眼。这是刘泽的创意。刘泽戏言他的设计风格遵从八个字:莫名其妙,岂有此理。老乌问:“什么意思?”刘泽说:“莫名其妙就是莫名其妙,若说得清楚,就不是莫名其妙了。”老乌呵呵直笑,刘泽总是这样,一会儿一个点子,常有些不蹈规矩的想法。进楼大门上面挂了“乌有之乡”的标牌,字是老乌所写。开始,老乌说他不敢写,这可是咱艺术区的招牌,怕写砸了。刘泽和许一墨,董董事长,都说老乌行,老乌就拿了枝大号斗笔,先是写了四个草隶大字,刘泽说感觉不对,换种写法试试。老乌又写了四个行书,依然被否,又写了板桥的六分半体,王铎的字体,仍被否决。弄得老乌信心全无,问刘泽到底想要什么样的效果。刘泽说:“还是那八个字,莫名其妙,岂有此理,你要让不懂字的,一看,说,我的天哪!这是什么字?让懂字的,一看,说,莫名其妙,什么东西嘛?你大胆地写,放开手脚去写。”老乌就铺开了四尺整张的宣纸,龙飞凤舞,鸡刨鹅走地写了乌有之乡四个字。刘泽眯着眼左看右看,又把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成一个取景框来看,说:“有点意思了。”拿手掬一捧清水,劈头就往纸上撒,水与墨相互融合,倒显出独特效果。刘泽等水墨互融到他要的效果了,便拿了张干净的宣纸,吸干水墨,远远近近地看,又竖了大拇指说:“好,精彩,要的就是这个。”于是,以“乌有之乡”四字为主体,又把“UTOPIA”和这四个字做了有机的设计,拿去广告公司,做成镀银招牌,挂在黑墙上,黑白灰搭配,果然很是醒目。标志下面,又是一排白色的宋体小字:

瑶台艺术区筹备办公室

道格艺术传播机构总部

UTOPIA编辑部

读书时光·唐

乌有之乡画廊

这栋楼成了主要办公楼,对面一幢,一楼设计成商铺,二楼、三楼,改装成艺术家工作室,每层改十间。共二十间。第四层是美术教室,主要经营美院的考前辅导。办事速度之快,让人咋舌。许一墨、董董事长和刘泽工作起来的玩命劲头,更是让老乌深受感染。公司从成立,到租下第一幢厂房,到装修就绪,前后也就两月功夫。而艺术机构挂牌剪彩仪式,就定在元月18号。大楼一层分成两半,一半是公司办公室。另外一半,读书时光·唐,是唐老师的书吧。老乌私底下对唐老师说:“我觉得你在这里开书吧挺冒险。“唐老师笑而不答。老乌说:“你看咱们周边,主要是工业区,来往的多是外来工,会有人来这里读书、消闲么?”唐老师说:“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将来这里建成了艺术区,书吧的生意肯定会好。”后来老乌得知,唐老师在这里开书吧,却是有点给刘泽他们捧场造势的意思,因为书吧是第一间入驻的商业机构,他们免了唐老师一年的租金。希望能做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元旦节公司放一天假。通知元月二日一早开会。老乌本来想带乔乔去公园玩,等了半天公车,人满为患,哪里挤得上?拦了半天的士,也没拦到,只好作罢。带乔乔去吃了肯德基,又去给阿梅寄了封信,告诉阿梅他换地址了,把公司的新址写给阿梅。寄完信回公司时,远远看见瑶台厂楼顶的招牌,心有所动,牵着乔乔往瑶台厂去。瑶台厂这天放假,厂子里安安静静,写字楼空空荡荡。老乌以为没人,正要离开,听见有人喊:“老乌。”是黄云瑶。老乌说:“大小姐呀,元旦节都没休息。”黄云瑶说:“程总在新厂那边。我也不想回家,回到家里,冷冷清清,心里反而难过,在厂里还有些人气。”老乌说:“黄叔都已经走了那么久,你要节哀。这么大的厂子,你现在可是主心骨。”劝着黄云瑶,自己倒感伤不已。自黄叔过世后,黄云瑶似变了个人,过去整天嘻嘻哈哈总像长不大的黄家大小姐,一夜之间长成大人,变得成熟稳重,说话办事,处处显出黄家长女风范。黄云瑶问:“元旦节也没带乔乔出去玩?”老乌说:“本来想带乔乔去公园玩的,人太多,挤不上车。想到好久没有见你和周全林,便过来看看。”黄云瑶说:“难得你这么有心,又重情重义。这段时间,真多亏周厂长,程总要看着新厂建设,我呢,老窦过世后,好长一段时间,也没精神打点工厂,里里外外,都靠周厂长撑着。工人情绪也都稳定。听说当初是你推荐他进厂的,真得感谢你。”两人聊了一会儿。黄云瑶自然问及老乌近况,说如果老乌瞧得起瑶台厂,愿意回来,她们是求之不得。又说现在在盖新厂房,搬过去后,现在的瑶台厂和云瑶日化将合在一起,老乌来了,会有发展空间的。老乌谢了黄云瑶的美意,说他有了新工作,再者,他对瑶台有感情了,不想离开瑶台。两人谈话,尽量避免谈及黄叔,怕惹得黄云瑶悲伤。黄云瑶的脸上,倒是一直露着微笑,但那笑里,却浸着疲惫、苍凉。老乌知道,她还生活在自责中。当初林小姐到病房来看黄叔,黄叔已然脱离危险。然而,她们姐妹三人和她母亲一起,在医院走廊里围攻辱骂林小姐,黄叔是被她们母女气死的。说到林小姐,老乌说:“你这样的家世,是不会理解林小姐的。”黄云瑶说:“我倒是没想到,她会放弃争我老窦的遗产。”

元旦晚上,区十佳外来工评选揭晓,电视台现场直播了颁奖晚会。老乌落选,这一点他早有预期,也没再作指望,心里终究亦有一丝失落。但那失落,在老乌心里停留不过一瞬,很快便释然了,倒有如释重负之感,想,一切终于过去了。让老乌颇感诧异的是,子虚居然也榜上无名。老乌心里,当真是五味杂陈。若是子虚选上,老乌心里自会有些羡慕,可是子虚落选,老乌心里,又生出遗憾。毕竟,子虚也是所谓瑶台艺术村的成员。当选本届十佳外来青工的,有技术能手,五星级义工,更有普通环卫工人,却没有一个与文学艺术沾边。看完电视,老乌给张若邻打电话。张若邻显得颇为疲惫。老乌说:“张主编,我刚看完十佳颁奖晚会。”张若邻说:“是么,我没看,子虚得奖没?”老乌说:“没有。”张若邻说:“没有就好。这是对他的惩罚。只是你没能得,可惜了。听说今年评奖,主要倾向于生产一线的工人。文化人相比之下,倒算不得社会弱势群体了。”言语间,颇多无奈。老乌说:“我得不得奖无所谓,真无所谓,您对我这份情,我会记一辈子。”张若邻说:“你能这样想,那最好不过。对了,往后不要叫我张主编,我不是主编啦。”老乌一惊:“为什么?”张若邻说:“文化局换了新局长,一朝天子一朝臣,我是老局长重用的人,新局长上任,自然要靠边站。只是可惜了《异乡人》这么一份好杂志。”老乌说:“《异乡人》怎么了?”张若邻说:“停刊了。本来《异乡人》一直在违规操作,没有刊号,过去是租别人刊号用。新局长不想惹麻烦,把杂志改了,改成文化局的内部通讯,一个月印一千册,唉,可惜呀!这本杂志,影响了整整一代打工人的。”老乌知道张若邻对这本杂志的深厚感情,当年,张若邻也是工厂流水线上的一名工人,写了篇小说,投到还是内部交流刊物的《异乡人》杂志,结果被头条刊发。后来,成为所谓打工文学之滥觞,张若邻一举成名,被政府保送读了大学,回来后又主政《异乡人》。伴着《异乡人》,从印不过千册的季刊到双月刊、月刊,成为和《佛山文艺》、《大鹏湾》、《江门文艺》齐名的四大打工名刊之一,这一路走来,其间甘苦,寸心自知。如今刊物没了,他的主编也被撸掉,心里自然难受。老乌宽慰张若邻,说:“张老师,我想这对您来说,未必是坏事。你正好有时间重新拿起笔,写自己想写的作品。”

元月二日,是老乌加盟道格艺术机构后,第一次参加全体职员会议。三个老板都到齐。会上,总经理许一墨,对公司主管领导的分工作出了说明。董董事长从前是做商业的,与政府打交道有经验,主要分管公司生存环境的拓展,当务之急有两个,一是促成政府将瑶台艺术区定为每年一度的文博会分会场;第二个关系到公司命运,要抓紧与街道沟通,与区府沟通,争取街道与区府立项,把瑶台艺术区列入政府规划。董董事长插话说,这事遇上了一个大难题,过去推动瑶台建艺术区建设的街道书记,调到宣传部任副部长了,新来的书记是搞体育出身,不知道又是什么样的为政理念。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本街道目前最可能做出政绩的,就是瑶台城中村改造。当然,要不惜一切代价,做好沟通工作,争取到街道对项目的支持;刘泽和艺术家们有着良好的沟通,主要负责艺术区的推广、宣传、策展。眼前最要紧的,是精心策划元月18日的公司开业庆典,要邀请不少于三十家新闻媒体,在互联网、电视、报纸、专业期刊全面开花,做好做足瑶台艺术区的宣传工作。把瑶台艺术区的名气打向全国。2月到5月,每月都要举办一次全国性的主题展,出版第一期《UTOPIA》;许一墨负责画廊的运作和拍卖,工作室、商铺的招租。散会后,刘泽又召集他分管的团队,开了一个小会。刘泽分管的,说是团队,其实也没几个人,一个平面设计,一个美术编辑,一个策展,加上老乌。刘泽说:“别看咱们部门人少,可都是精兵强将。”一一作了介绍:“平面设计师流沙,广美设计系毕业,拿过多项全国设计大奖。美术编辑,是国内知名的青年美术评论家楚南。”刘泽说:“楚南是继高明潞、栗宪庭之后最有活力的七零后美术评论家;李不染,著名策展人,策划过一系列有影响的展出;这位,不用我介绍,想来你们都知道,他是咱们瑶台艺术区的发起人,著名书法家,李保云。”听刘泽把同事们一一介绍,老乌心里就发怵,他们个个大有来头,都是科班出身,只有他老乌,高中才读了一年,所谓书法家,也不过是野狐禅。暗暗给自己打气,千万别让这批小青年看不起。刘泽知人善任,用老乌做文宣,倒是没找错人。最起码,在眼下,老乌差不多是瑶台艺术区的标志性人物,说到瑶台艺术村,离不开村长老乌,说到老乌,人们自然会想起瑶台有这么一批穷艺术家在瞎折腾。他的举动,依然是媒体焦点,道格艺术机构此时物色文宣,舍他其谁?果然,当老乌给那些记者打去电话,说是瑶台艺术区的老乌时,那些记者就立刻想起了他。老乌一一邀请了。有些记者一口答应,有些让老乌把详情发电子邮件过去,这下难倒了老乌,才觉过去真是虚度了年华,不想被同事瞧不起,笑话他二十一世纪了连电脑都不会。草拟了邮件内容,去外面找地方发了。刘泽又让老乌尽快把新闻通稿写出来,老乌还是拿笔写了在外请人打印,又拿U盘拷给刘泽。但觉得这样终不是办法,这天回家,和乔乔早早吃过晚饭,找了一家电脑培训班,学习电脑基本操作,学到晚上十二点,培训班要关门才回家。老乌这人,做什么事都肯下苦功,一个星期下来,电脑的基本操作已没问题,打字速度虽慢,但总算敢坐在办公室用电脑工作了。只是要写东西,还得先在纸上写好,然后慢慢输入电脑。刘泽看在眼里,拍拍老乌的肩,说他果然没看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