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话说向阳湖
12940500000073

第73章 “忆向阳湖畔,难忘咸宁地区”

——访著名导演、表演艺术家吴雪采访82岁高龄的著名导演、表演艺术家吴雪,正是北京枫叶红了的时候。那天我们闲聊时轻松愉快,老人几次动情地说:“咸宁向阳湖是我的第二故乡,我永远不会忘记。”其时自然流露出不胜依依的神态,在我脑海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作者与吴雪谈起吴老下放咸宁干校岁月的往事,最值得一提的,莫过于他被特邀指导排演《石头岭》了。1971年初夏,咸宁区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排演阳新现代采茶戏《石头岭》,为了保证质量,争上档次,“革委会”政工组破例抽来在向阳湖干校一大队劳动的吴雪……

大名鼎鼎的老导演执导鄂南地方小戏,在今天看来,仿佛是不可思议的。因为早在延安时期,吴雪就导演了《塞上风云》、《伪君子》、《上海屋檐下》、《雷雨》等剧目,并参加过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他主演带有浓厚讽刺喜剧色彩的幕表戏《抓壮丁》,几次送到杨家岭演出,毛主席每回观看都笑得前仰后合。建国后,吴雪担任了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院长和文化部电影局副局长,曾在《保尔·柯察金》、《万尼亚舅舅》等剧中塑造了十多个人物形象,还导演过《豹子湾战斗》、《傀儡之家》等多部名剧。由于历史的误会,他“文革”中下放咸宁,才被动地接受了这一“光荣的政治任务”。

从向阳湖住到了温泉,乐观爽朗的吴雪见了编导组一班年轻人,主动自报家门:“我是被江青‘同志’点名批判的人,你们要划清界限,不要喊我吴老,就叫我老吴,或者老雪。”尽管如此,出于对老明星的敬仰,大家便合二为一,亲热地称他“吴老雪”。有一次,剧组的曲作者游伯樵提到电影《抓壮丁》里吴雪扮演的财主李老栓,忍俊不禁,吴雪看见后操着四川家乡话提醒道:“小鬼,你笑个啥子嘛?有什么好笑的,那是毒草!”

表面上已从昔日辉煌归于平淡的吴雪,内心里却从没放弃对艺术的追求。重新担任导演角色后,他似乎忘了自己是干校的“被改造对象”,在排练场上对每个演员的要求都十分严格,台下又异常亲热。他手把手地教导青年演员:“演戏不要过于注重形式,关键要表达出人物内心世界。既要深入生活,又要提炼生活。平时要加强文学修养,不断提高自己。”他还关切地问及演员刘高建进过专业学校没有,且以苏联导演格·尼·古里叶夫的名著《导演学基础》(中国戏剧出版社1960年版)相赠,鼓励年轻人认真钻研业务,力争在艺术上有所造诣。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为人正直,无私无畏,对“三突出”的一套时有不满,常强调舞台艺术要以情动人,大胆删除了戏中“一号英雄人物”台词中过多引用的“最高指示”。排戏闲暇之余,他爱抽九分钱一包的“红花牌”香烟,偶尔也自备淡酒,私下和“忘年交”朋友坦诚谈心,透露自己因为对改编革命样板戏《红灯记》提了不同意见,得罪了文艺革命的“旗手”,但从没后悔,坚信总有一天还会得到启用。他由衷地说:“只要周总理不倒,我们就不怕(江青)。”

经过几个月紧张的排练,《石头岭》“大功告成”。国庆期间在温泉连演两晚,不久又到向阳湖和阳新县巡回演出。次年3月上旬,还参加了省专业剧团创作剧目的会演。尽管这出戏仍难摆脱“三突出”的创作模式,但它正式上演前幕后的“插曲”,毕竟使咸宁的文艺工作者开了眼界,见识了吴雪的人品和艺品,同时也结下了弥足珍贵的友谊。《石头岭》编剧之一谢邦华当年曾和吴雪玩笑道:“将来您回到首都,还会记得我们吗?”回答无疑是肯定的——10多年后,剧组成员胡少元进京登门拜访时,已任全国政协委员、文化部副部长的吴雪表现出少有的兴奋,激动地向夫人、中国音乐学吴雪题词院副教授李婉芬说起,在咸宁一个大雪的冬日,从北京前来干校探望父亲的女儿因晚班车误点,和接站的吴雪被滞留在咸宁县邮局门口望天兴叹,胡少元接到电话后,立刻找到地委小车队联系,派车将冻得全身发抖的父女二人接到剧团问寒问暖。这一幕“雪中送炭”的情景,吴雪自此常萦于怀,他反反复复对客人说道:“咱们是患难之交,患难之交!”以后又有不少文化系统的咸宁人上门,都被吴雪当作“座上宾”,或帮助安排食宿,或邀请观看“阳春白雪”的演出(如芭蕾舞《天鹅湖》)。

退居二线后,吴老担任中国话剧研究会会长和中国晚霞工程组委会名誉主席。又是一年芳草绿,他热情寄来一幅墨迹:“忆向阳湖畔,难忘咸宁地区”。我收到这平白如话的题词后,马上回了信,感谢老艺术家对鄂南人民雪样的真情,遥祝吴老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