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话说向阳湖
12940500000065

第65章 “我只是一名平凡的艺术家”

——访著名版画家李平凡熟悉现当代美术史的读者一定知道,继鲁迅之后,在中日版画交流活动中贡献突出的人,首推李平凡先生。早在1943年,他便东渡扶桑侨居7年,为中国现代版画交流事业做了大量工作。50年代至今,作为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他出版了《平凡木刻版画》、《李平凡画文集》、《版画交流风尘录》等10多种画集和专著,编辑有《中日人民版画集》、《日本人民木刻》等40余种中外文画集。如此丰硕的成果,使李平凡在国内外画坛享有盛誉,尤其在日本备受推崇,被尊称为“李画伯”。1987年8月13日,为表彰这位“版画交流的民间使者”,中日艺术界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仪式,授予他“中日艺术交流特别贡献奖”。

作者和李平凡时光如流水,十二生肖又走了一遭,如今的李平凡先生已是鬓发花白的老人。“年龄七十七,古稀今不稀”,他仍担任着中国国际版画研究会会长、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在自家书房兼画室里,李老佝偻着高大的身躯,热情欢迎我的来访。

坐定之后,李老很自然地问起我是怎么打听到他家地址的,我如实做了回答:“人美社副总编孟庆江向我介绍您曾下放咸宁干校,属于不可不访的人物。”他听罢淡淡一笑,缓缓地说:“我只是一名平凡的艺术家……”

这种自谦之辞,无疑体现了真正有成就者的一种美德,我暂且不作评论。还是随着李老的回忆,先看看“文革”中“平凡的艺术家”不平凡的遭遇吧:大动乱的年代刚刚开始,李平凡就被扣上了“日本间谍”的莫须有罪名,一度失去人身自由,连他过去和邹雅合编的具有革命文献价值的《解放区木刻》,也被宣布为“黑书”;他自编的《中国新兴版画运动史料集》和《版画系列丛刊》等皇皇巨著,成为一堆废纸。更令人痛心的是,李平凡的家两次被“造反派”撬开抄查,他珍藏多年的大批日本名家版画和珍贵的研究史料,全部不翼而飞。承受着精神上的巨大痛楚,他苦熬了几年,终于被“落实政策”,1970年5月获准下放向阳湖。那年头虽然李平凡患有腰疼病,也得参加围湖造田。对干校繁重的体力劳动,他咬咬牙还能顶住,最放心不下的,是妻子和孩子。他爱人周燕丽在中央美术学院工作,是位从小在日本长大的华侨,此时因胃溃疡穿孔刚做手术,不久被强迫弄到河北石家庄郊区一所部队办的干校劳动改造,身体柔弱的她吃不消,人被磨得骨瘦如柴;16岁的女儿李燕初中才毕业,就下放云南边境水利建设兵团“战天斗地”,尚是小学的儿子李京孤身一人留守北京。一家人天各一方,彼此见上一面都很困难。有次女儿从云南来探亲,李平凡到咸宁车站去接,父女见面后,女儿又赶往北京看望弟弟,再重返咸宁时,他一路送女儿南下,到长沙站分手。夜晚下车后,李平凡在车站找不到地方住,独自去湘江边遛了一圈。他想到自己虽没有到家破人亡的田地,妻离子散的现状亦使人厌世。就在产生轻生念头之际,他又想到亲属们都会受到连累,一种对家庭的责任感使得他重新振作起来。他一边痛骂自己,一边暗下决心:“我不能离开多难的祖国,不能拖累我深爱着的亲人,我要坚强地活下去!”

李平凡画作李平凡毕竟是情感丰富的艺术家,一旦有了坚定的信念,他就开始寻找新的寄托。刚到干校时,他就偷偷带去了不少卡片纸,装在衬衫兜里,在劳动之余随时随地随意写生,积累了不少素材。现在,他便利用休息日,再将这些“未定稿”加工成优美的小品,以简练的笔法、艳丽的色彩、清新的意境,反映出自己对向阳湖风光的喜爱,同时也表达了知识分子对“四人帮”高压政策的无声反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干校后期,李平凡还和邹雅组织二十五连的书画家举办过一次美术摄影展,秦岭云、卢光照、范曾、张广、张立辰、张汝济等人都参加了,参展作品达200多幅。这是咸宁干校举办的唯一的大型展览,在向阳湖轰动一时。

我听了李老的讲述,想象起当时的盛况,不禁心生羡慕,插话道:“看来干校的文化人不单有过辛酸的家事,也有过难得的‘兰亭雅集’。”他点点头,兴奋起来,说话不觉加大了音量。这时,他贤惠的夫人从另一间房走了出来,关切地问他累不累。李老见状告诉我,他最近身体不适,老睡不好觉,如果不是咸宁来客,老伴是不让接受采访的。我连忙向他夫人表示谢意,但听李老又动情而不乏生动地说:“我在向阳湖呆了两年多,还是有感情的。世间最珍贵的感情是真诚的爱,我只要想起干校期间在湘江边度过的那一夜,就觉得自己的成活率已大大突破,剩下的任务只有给社会作贡献。”

老艺术家发自肺腑的自白,折射出他高尚的人品和画品。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回顾李平凡曲折的人生旅途和艺术道路,他不仅在版画世界独树一帜,而且在中国画、画盘、藏书票及中国版画史研究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1993年日本文艺界和侨胞捐资与天津市有关部门合作,正式建立“平凡友好画院”,这是目前我国独家国际版画交流史料馆。毫不夸张地说,李平凡为祖国带来了国际声誉,他走的是坚实的路,他架设的是友谊的桥。难能可贵的是,他仍然自称是“中国版画艺术界的老勤务兵”。从李平凡先生的身上,我更加明白了“平凡孕育伟大,伟大寓于平凡”的深刻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