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话说向阳湖
12940500000063

第63章 “向阳湖可谓‘诗画之乡’”

——访著名画家秦岭云1997年春天,我国书坛泰斗启功先生率中央文史馆代表团出访新加坡,并成功地举办了书画展。团员中有3位著名画家曾下放向阳湖,他们是秦岭云、许麟庐和林锴。在这之前,我首先上门拜访了83秦岭云笑容可掬岁高龄的秦先生。

秦老原名秦维新,初次见面,我便问他更名出自何典,答曰唐诗人韩愈“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也。如此寓意深刻、充满诗意的名字,总会让人联想起中国画坛另一著名人士——关山月,二者正好配成一副绝妙的对联!更有趣的是,秦岭云有枚闲章,名为“五瓜草堂画匠”,这其中包含了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哩!

原来1971年至1973年,秦老在咸宁干校“劳动锻炼”。当时因为年龄偏大,不便干重体力活,他被分配在向阳湖边看水泵。秦老一人住在用草席搭的棚子里,十分寂寞,但毕竟是“满腹丘壑”的艺术家,在人生的“低谷期”善于调节自己。每当晚上明月当空,他常常陶醉于观赏一望无际的湖面,天鹅振翮,荷花飘香,耳边蛙声一片,倒是可以暂时忘却生活上的艰苦,精神上的压抑。

秦岭云题字乐观开朗、温文尔雅的秦老回忆道:“从京城被贬到鄂南,大家的心情如何,可想而知。北京军区把我们这批人交给湖北军区管理后,军宣队的人训话说:‘从现在起,你们写文章的不准写文章,唱歌的不准唱歌,画画的不准画画,只能劳动,这才是你们唯一的出路。’我住在湖边棚子里,周围渺无人烟,便独自开了一块地,种了五种瓜:黄瓜、南瓜、西瓜、丝瓜和香瓜。由于人努力,天帮忙,收成很好。连里的战士劳动休息,我还摘瓜来招待大家。因为我平时比较羡慕‘五柳先生’陶渊明,于是被戏称为‘五瓜先生’,我的棚子也就成了‘五瓜草堂’。然而,劳动之余,精神空虚,不让画画叫人受不了,这样便慢慢偷着画,后来林彪倒台,环境宽松了许多,我们二十五连的画家们都大画特画起来,还发展到举办画展,可热闹啦!……”

说着,秦老喊来夫人王逸秋,请她从画室“闻鸡楼”(李可染题匾)找来一组描绘向阳湖风光的国画,我被一张名为《渔村》的作品吸引住,只见上面的题款是:“咸宁窑嘴,人称小武汉,时往买鱼下酒,干校生活一乐也。”还有一幅写的是:“湖上结庐独居,村童野牯日日来话桑麻,皆以老秦呼我。”老画家边展画边解释道:“向阳湖的自然景色极美,可谓‘诗画之乡’。作为画家,到那里住上一段颇有益处,尤其是对我个人成为艺术家很有帮助。几十年来,上山下乡的机会不少,但都不如在向阳湖留下的印象深。这也是我这些年画画常画向阳湖,做梦也常梦见向阳湖的原因。”

秦老兴之所至,又走进画室翻出新作和一本《秦岭云山水画选》,赠我留念,并题写了“一湖诗画”几个字。别具风味的书法,表达了老画家对向阳湖风光的由衷赞美。闲聊中我又得知,干校后期,秦老还养成一个特殊的兴趣——逮蝴蝶。咸宁的蝴蝶十分漂亮,品种繁多,积累下来,竟逮了四五十种,以至干校的人都知道有个“逮蝴蝶的老秦”,甚至别的同志发现了蝴蝶,也会代劳,及时捕捉,热情相赠。

秦岭云画作的确,在艺术家眼中,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秦老在向阳湖“苦中作乐”的精神,令人感佩。我还听说,前几年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时,有位富商愿以50万元重金购买他的一幅大作,被婉言谢绝。秦老表示此画是捐给国家的——这种淡泊、宁静的境界和画家在向阳湖的经历,是否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呢?

秦老似乎没有发现我的内心活动,又关切地问起咸宁的旅游资源有哪些,并建议开发向阳湖一带的景点,应及早和省旅游局等有关单位取得联系,争取立项;为了搞好对外宣传,可以挑选在京工作的咸宁籍老乡作为联络员;拍有关电视专题片,要力争多上省台、中央台,等等。

作者和秦岭云我诚恳地说:“我区开发向阳湖文化资源的工作尚处初级阶段,请您今后继续多加指点。”老画家十分肯定地点点头:“难得你们有兴趣从事这项极有意义但很辛苦的工作,我非常赞赏,虽然能力有限,愿助一臂之力。你们的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往后会越显得意义重大,也会被越来越多的人理解、重视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