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想通了就快乐
12940000000055

第55章 不要只看到眼前的那一点东西

贪欲是一种可以让人变得目光短浅的东西。它使我们只看到了眼前的那一点点利益,却忘记了可能会因此而失去的整个的自己。

马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家畜,然而在很久很久以前,马却像其他的动物一样,自由而独立地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那么为何它会有了今天的这种结局呢?有一个传说,也许能解释这个问题。

那是一匹被视为祖先的马。在某一天里,它来到了一个非常茂盛的草场,在那里它看见了一头正在吃草的鹿。于是,这匹马就走了过去,要求鹿立刻离开属于自己的这个草场。鹿当然不服气,便让马拿出这个草场已属于它的证据。

于是,马便跑到了山脚下的一户人家,请住在那里的牧民为自己作证,好让自己得到那个草场。牧民答应了马的要求,但提出的条件是为它戴上笼头和鞍具。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马连想都没想,就痛快地答应了牧民的这个条件,并终于在牧民的帮助下成了那个草场的主人。

从此以后,牧民每天都驱使这匹戴上了笼头和鞍具的马去耕种土地和驮运东西,只有在自己家没什么活计的时候,才牵着马到属于它的那个草场上去稍作休憩。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马由一种自由的动物变成了人的奴隶。

也许这个传说只是前人的凭空杜撰,不可完全地相信。可它讲述的这个故事却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马的悲剧正是由于它的贪欲。是贪欲束缚了马的心灵,并最终也束缚了马的身体。贪心的马终于落得个这样的结局,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的那些像马一样执着于贪欲的人呢?

18世纪后半叶,随着欧洲探险家发现了澳大利亚这块幅员辽阔、物产丰足的“新大陆”后,各个国家先后派出了自己的殖民队伍前往那里。在19世纪初期,英、法两国就相互竞争着要夺下这片土地。虽然法国的船队先于英国的船队到达了那里,可最后真正拥有了这片土地的却是英国人。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天性浪漫的法国人在成功地抢先登陆后,却发现了当地的一种极为罕见的珍奇蝴蝶。也就是为了捕捉到这些蝴蝶,法国人甚至丢弃了所担负的重要使命,倾巢而去,一直追到了澳大利亚的内陆地区。这样一来,反而是后来赶到的英国人,趁着这一有利时机占据了大片的土地。

在人类的历史上,类似的史实还有很多很多。而这些历史事实的结局也都有着一个极为相近的特点,那就是让我们看到了贪欲对于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所起到的巨大的阻碍和破坏的作用。让我们在感叹之余,不免也陷入了一种深深的思索之中。

的确如此,人的欲望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推动我们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也可以把我们推下贪欲的深渊。如果我们想要把自己的种种欲望逐一地变为现实,那么我们就必须要学会去控制自己的欲望,要学会去做欲望的主人而不是沦为它的奴隶。这说来简单,但要真正地使之落实到实处,却需要我们付出极大的勇气,和一份坚持下去的毅力。

要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只看到眼前的那一点东西。因为短暂的得到并不能说明什么,而如果因为这点眼前的东西就失去了自己,那才是最可怕的结局。

路有千条,别一条道走到黑

法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玛·迪梅普莱有一个很大的私人园林。每逢周末,总是会有人到她的园林里采花、拾蘑菇,更有甚者还在那里搭起了帐篷露营野餐,弄得整个园林又脏又乱,无法收拾。虽然管理人员多次在园林四周围上篱笆,还竖起了“私人园林,禁止入内”的木牌,可所有这些努力都无济于事,一切还是从前的样子。

迪梅普莱知道了这种情况后,就吩咐管理人员制作了很多醒目的大牌子,上面写着“如果有人在园林中被毒蛇咬伤,最近的医院距此15公里,驾车约半小时即可到达”的字样,并把这些大牌子分别立在园林四周的道路旁。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私自闯入她的园林了。

迪梅普莱的这一办法确实是灵活而又富于智慧的,她没有从自己的角度来思考如何去阻止他人进入园林,而是从那些擅入园林者也希望保护自己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她的办法终于使自己实现了原本的目的,更少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在日益复杂的现代社会,我们总是要遭遇一些看上去很麻烦很棘手的事情,而且如果使用习惯上的方式和方法,又不能很好地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切的努力似乎都失去了作用和效力。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积极地调整自己看事情想办法的视角和观念,尝试着从事情的最终目标和结果上入手,用一种反向的思维来重新认识事情寻找办法,也许这样反而可以发现我们原来没有发现的新途径新思路,达到我们原来没有达到的最后目的。

学会用这种方式和方法来解决问题,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有所裨益。至于那些置身商海或身居高位的重要人士,就更是应该懂得这个道理。

克罗克是如今在美国颇负盛名的麦克唐纳公司的拥有者。但曾经有一段时间,他的公司也出现过严重的亏损现象。经过多方考察,克罗克终于发现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公司各职能部门的经理总是习惯靠在舒适的椅背上,把大量的工作时间都浪费在了抽烟和闲谈上。于是,克罗克派人将所有部门经理的椅背全部锯掉,使这些人失去了一个既舒适又安逸的环境。最初这些经理们还不明所以、抱怨生气。可渐渐的,他们终于悟出了其中的道理,自然也就专心致志地投入了工作。而公司的效率也很快就在短期内出现了转机。

克罗克正是精通转换观念之法的一位成功的企业家。面对手下员工们的懈怠和闲逸,他不是大发雷霆地叫喊和辱骂,而是从容不迫地想出了这样一种办法。因为他知道,愤怒和抱怨并不能解决问题,关键是要让员工们失去他们消极怠工的环境,并由此使得他们自觉地重新投入到积极的工作中去。只要实现了这个最终的目的,那么就没有必要非去采取那种激烈的方式和方法,平平静静一样能解决问题。

当然,这种变换视角扭转观念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方法还可以应用到人生的很多领域之中。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待人还是接物,只要我们能够合理地运用它,都将会给我们自己带来巨大的收益,而成功的道路上有了它,我们也会事半功倍,会更加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