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不娇不惯培养女孩的100个细节
12933900000022

第22章 鼓励女孩表达自己的见解与想法

一位爸爸讲了这样一件事。

一天晚上吃完晚饭后,上5年级的女儿正在读课文,忽然她对在一旁看书的我说:“爸爸,我不喜欢《‘诺曼底’号遇险记》这篇课文。”

我知道那篇课文,是法国作家雨果写的一篇短篇小说,讲的是“诺曼底”号航船的船长哈威尔在航船与另一艘船相撞之后,冷静地指挥救助船上的所有人,但自己却不忍心丢下船,而最终随船一起沉入大海的悲壮故事。

这是个赞扬人性光辉的故事,感动了几代人,但女儿竟然说她不喜欢。我好奇地问她:“为什么?”

女儿回答说:“我要是船长,就不会选择与船一起消亡,我要求生。因为只要我活着,我就能继续航海。再说,您和老师不也经常教育我们要热爱生命吗?”

听了女儿的话,我有些震惊,但她说得的确没错,于是我夸奖道:“你说得很对!我们要珍惜生命,这样我们才能做更多的事情。我觉得你可以将你的想法与老师讨论一下。”

女儿得到我的认可很开心,她说她要写一篇周记交给老师。

这件事让我发现了女儿的可爱之处,我决定以后多鼓励她表达自己的见解与想法,我认为这对她是一种能力的培养,也是一种尊重。

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所以才有那句话:“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应该表扬这个女孩,她从一个大家都熟知的故事里获得了只属于她自己的见解。我们更应该向这位爸爸学习,因为他给了女孩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一个人只有具备自己独立的思想,才可能受到他人的尊重,也才能做好自己的事情。

不过,现在的很多女孩却似乎缺少这种独立表达思想的能力,而更喜欢“人云亦云”,尤其喜欢“父母云什么她们就云什么”。这其实也是父母娇惯带来的弊病:父母什么都替她们想好了,什么都替她们做好了,她们自然也就不用自己动脑思考了。

所以,我们应该将表达个人想法的自由权还给女孩,不仅要允许她表达自己的见解,而且还要鼓励她多多表达,使她的思维能力得到最大的锻炼。

◆◆提醒女孩不要盲从他人

娇生惯养的女孩很少自己思考,所以除了在家盲从父母外,在外还会盲从外人,这就增加了她遇到危险的概率,比如因此而受骗,或者因此而受到伤害。

所以,我们平时和女孩相处时,在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之后,要再多问一句:“你怎么看?”而且,我们也不要总说类似于“你听我的准没错”这样的话,而要多说“你觉得如何”,这样就会给女孩留出思考的空间。我们要多对女孩进行这样的一些锻炼,使她养成自己思考的习惯。

◆◆引导女孩表达出自己真正的想法

妈妈说:“我觉得你穿红色的裙子很好看,你说是吧?”

女儿犹豫了一下才说:“嗯……是。”

但其实她心里却不是这样想的,她不喜欢红色,而更喜欢蓝色。可妈妈说红的好看,那只要听妈妈的就行了。

这样的场景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可能我们觉得:“我不是询问她的意见了吗?她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她表示赞同,不是吗?”但我们错了,她表达的只是她表面的顺从罢了。

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女孩表达出她内心真正的想法,这就要求我们少问一些“是不是”、“对不对”这样纯选择性的问题,而多用一些启发性的话语来引导女孩。比如,我们可以说“你怎么想的”,或者让她“说说自己的看法”。而且,在女孩说的时候,我们要认真倾听,不要因为她的想法与我们相悖就去打断她,更不要因此说她“小孩子不懂事”。我们对她思想的包容与理解,才能让她更放心大胆地讲出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

◆◆教女孩学会正确地思考

我们不难发现,生活中总有一些人表达的想法很肤浅或者很无聊,又或者根本就是“乱弹琴”,这些人不会思考,所以才会有什么就说什么。

要帮女孩避免这样的情况,就要教她学会正确地思考。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一些思考事例作为样本,为女孩详细讲解都应该思考些什么。比如,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这件事对自己有什么影响,如果是自己去做又该怎么办,等等。

我们要建议女孩多从自身、对方、旁观者等各个角度去看一个问题,这样她的思考才会更加全面;同时,也要建议她不能只考虑事情积极的一面,还要考虑到它消极的一面,这也会帮她回归理性。

当女孩学会正确思考之后,在表达见解和思想时,就会很有见地,也会带有她自己的个性特点,这样她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