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不娇不惯培养女孩的100个细节
12933900000017

第17章 培养女孩,不要有性别思维定势

了解女孩与男孩的差异,了解女孩的优势与天赋,了解女孩的成长轨迹,是不娇不惯培养女孩的前提。因为只有了解了女孩成长过程中的诸多表现之后,才能采取更科学的方法来培养她。

不过,这并不代表我们一定要“照本宣科”,不代表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那些养育原则来培养女孩。因为,这样做很容易使我们陷入性别思维定势的误区。

一个女孩从出生就非常活泼、淘气,喜欢和男孩一起玩,也愿意玩一些男孩爱玩的玩具。有时候,她会把家里的闹钟拆得七零八落,然后看看闹钟里面的结构。

妈妈觉得女孩应该和女孩一起玩,应该玩洋娃娃之类的玩具,于是便限制女儿和男孩玩,不允许她玩男孩的玩具。有时候,妈妈还会严厉地训斥她:“你是个女孩子,不能像男孩子那样淘气,要做一个乖乖女,而不是疯丫头。”

久而久之,在妈妈的管教下,女孩不再淘气,而是变得沉闷,好像做什么事情都没有了劲头。在妈妈看来,这样才像个女孩样。但是,女孩却总觉得自己失去了很多东西。

在生活中,很多父母像这位妈妈一样,都非常注重把女孩培养成一个“淑女”,只要她稍微表现得淘气、好动,就会对她严加管教。事实上,这样做只会遏制女孩的发展。

我们在前面已经讲到了,女孩体内含有一定的雄性激素,而在雄性激素的影响下,她也会表现出一些男性特征,如淘气、好动、独立、爱冒险等,只是有的女孩会表现得比较明显,就像故事中的那个女孩,而有的女孩则表现得不太明显。

如果因为要把女孩培养成淑女,而遏制她表现出来的某些男性特征,那么她也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淑女。因为,真正的淑女既文静又不失活泼,言行举止落落大方,性格温婉、随和,说话办事不卑不亢。

另外,我们一般都觉得女孩在语言、音乐等方面有优势,便竭力培养她的文学素养、音乐才华,并希望她将来从事文学、音乐等方面的工作。但是,我们无法为女孩预设未来,她将来并非只能在那些所谓“女孩拥有的优势领域”发展。

事实上,“高校女生潮”来势汹汹,女多男少的现象正在从语言类、师范类院校逐渐向综合型大学蔓延。而且,在一些理工科院校,女生的比例也在逐年攀升。这说明,女孩是有能力在自己的弱势领域得到发展的。

因此,我们要跳出性别思维定势,一方面要把女孩当成女孩养,注重培养和发挥她的天性;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女孩所呈现出来的优势,鼓励她发挥其优势,从而使她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

◆◆千万别把女孩当男孩养

如今,几乎每个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为了增强女孩的社会竞争力,为了不让女孩将来“受气”,有的父母会不自觉地用男性化的标准(如勇敢、爱冒险、喜欢竞争等)培养女孩,甚至还会把女孩当成男孩养。

结果呢?女孩是变得勇敢、爱冒险、喜欢竞争了,但是却很容易失去应有的文静、温柔,甚至变得比男孩还强势。这样很容易影响女孩的性格发展,甚至还有可能影响她以后的家庭生活。

因此,我们千万别把女孩当男孩养。比如,凡是女孩穿的衣服、玩的玩具、用的东西,都应尽量女性化些,颜色鲜艳一些;我们可以明确地告诉她“有女儿真好”,从而让她对自己的性别产生认同感;等等。

总之,在生活点滴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对女孩进行性别教育。

◆◆依据自身的性别特质培养女孩

一般来说,女孩的天性中既有“甜”的一面,如可爱、乖巧、懂事、善良等,也有“辣”的一面,如独立、要强、勇敢等。只有让女孩天性中“甜”的一面和“辣”的一面协调发展,才是最科学的教育。

而最好的办法,就是依据爸爸和妈妈自身的性别特质培养女孩,也就是说,既要让女孩从妈妈身上学习温柔、善良、宽容,又要让女孩从爸爸身上学习勇敢、大度、坚强。

因此,爸爸要把一些男性特质渗透到生活之中,比如,面对问题时,要表现得有主见;面对困难时,要表现得勇敢;身体受伤了,要表现得坚强;等等。妈妈也要把一些女性特质渗透到生活中,比如,用心照顾家人的饮食起居;把家里的事情料理得井井有条;与人交往表现得温柔、大方;等等。这样一来,女孩既具备了一些女性特质,又不失独立、勇敢、坚强等男性特质,未来才会有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