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妈妈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12930200000025

第25章 自主选择——培养有主见、不盲从的孩子

天气炎热,一对父子进城赶集。

父亲骑着驴,儿子牵着驴走。一位过路人看见他们说:“这个父亲真狠心,自己骑着驴,却让儿子在地上走。”父亲听见这话,赶紧从驴背上下来,让儿子骑着,他牵着驴。

没走多远,另一位过路人看见他们说:“这个儿子可真不孝顺,他自己舒服地骑着驴,让父亲跟着小跑。”儿子一听,连忙让父亲上驴,父子一起骑驴往前走。

走了不远,一位老太太看见他们说,“这父子俩心可真够狠的,多瘦的一头驴啊,怎禁得住两个人的重量?”父子二人听了,就都从驴背上下来,继续走路前进。

走了没几步,一位老人看见他们说:“这父子俩都够蠢的,放着驴子不骑,却愿意走路。”父子二人一听,呆在路上,不知该如何是好。

这是一个不太“新鲜”的笑话,但是,其中的道理却值得我们深思。这父子俩骑不骑驴、怎么骑驴和别人有关吗?没有关系,但是路人的意见却一直在左右着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戏剧效果呢?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主见。

21世纪是自主选择的世纪。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指出:“未来的历史学家会说,这个世纪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技术或网络的革新,而是人类生存状况的重大改变。在这个世纪里,人将拥有更多的选择,他们必须积极地管理自己。”

但是,21世纪的孩子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呢?

“妈妈,我今天想穿这个灰色的毛衣。”“不行,灰色多显老气啊,还是穿这件粉色的吧,真漂亮。”

“妈妈,我写完作业了,去同学家玩会儿,行吗?”“不行,你今天的作文阅读还没完成呢!”“我一会儿回来再看。”“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

“妈妈,我不想学奥数,我想去学画画。”“不行,奥数对你升初中有好处。”

“妈妈,我长大了要去维修各种机器,我觉得自己肯定能做好!”“不好!你要好好学习,上大学学金融,这才能赚大钱。”

…………

上述场景不是发生在个别家庭中的,它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对孩子的关爱非常深,唯恐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受一点挫折、伤害,所以就用越俎代庖的方式替孩子做各种选择,并规划他的人生。而孩子在年深日久的熏陶中,也逐渐习惯了听从父母、老师的安排。这其实使孩子陷入了“自我缺失”的海洋里,即使他们长大后,也依然会对父母、老师有很强的依赖性。

孩子每天都面对着很多的选择,如先玩积木还是先画画,是先写作业还是先玩电脑游戏,是学钢琴还是学跆拳道……到了大学毕业,他将自己决定自己的行业、自己的老板,决定自己是创业还是加入公司……要做出适当的、最佳的选择,需要具备很强的独立性、责任心、选择能力、判断能力。而一个在成长过程中只会被动接受知识、被动接受父母的选择的孩子,会很难适应社会,很难为社会所接纳。所以,为了孩子长大后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不迷失自己,能够在令人眼花缭乱的选择中择定最适合自己的,我们要尽早开始培养孩子自主选择的习惯。

尊重孩子,倾听孩子的“声音”

每一个孩子在幼儿时期都会有独立自主的意识,他们想要让自己的生活听从自己内心“声音”的指引,可是,很多时候,我们会无意识地淹没这些“声音”,因为我们不太相信孩子。但实际上,如果我们在这一时期能尊重孩子、相信孩子,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孩子就会很轻易地养成自主选择的习惯。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曾这样描述他幼年时期的一次自主选择经历:

我记得我5岁时,父母要我读幼儿园,但是我想读小学,于是他们把选择权给了我:“考上了就让你读。”这件事我终身记得,因为那时我第一次知道一个5岁的小孩居然能自己做选择。我特别珍惜这个选择,于是我自主地读书,竟然真的考上了。

让我们静下心来,听听孩子的想法,让孩子阐述他做选择的理由,把选择的权利交还给孩子,他也会像李开复一样珍视自己的选择并为之付出努力。

遇事让孩子自己“想办法”

俗语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也就是说,任何事情中都包含着很多选择的机会和可能性,孩子的生活、学习也是如此。如果我们习惯于替孩子做出选择,那么孩子就会逐渐认为他别无选择,遇到难题就不会动脑筋选择其他途径来解决。所以,无论孩子遇到大困难还是小麻烦,我们都不要急于提供帮助,而应先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这样,才能让他开动脑筋分析自己面对的“大困难”、“小麻烦”,想出数种解决办法,并从中选择最佳的一种。

给孩子提供一些建议

选择往往有很多种,有最好的,有一般好的,还有错误的,所以选择是一个分析、比较的过程。而孩子受年龄、阅历等的限制,在选择时难免做出有失偏颇的决定。这时,我们不能强行干预,可以通过提建议的方式分析利弊,引导孩子进行重新选择。至于是否接纳建议,完全可以由孩子作主。即使选择是错误的,那也是给他提供了一次在错误选择中成长的机会。

3年级的萱萱要去参加学校组织的春游,前一天晚上自己收拾好了行装。临睡前,妈妈问了一句:“萱萱,你明天穿哪件衣服去春游啊?”萱萱指了指背包上的一件薄外套。妈妈说:“我听天气预报说明天要下雨,你要不要备一件厚外套?”萱萱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

第二天早上,萱萱穿着那件薄外套就要出门,妈妈说了一句:“如果是我,就备一件厚点的外套。”萱萱看了看窗外,阳光灿烂,说了声“不用”就走了。傍晚,萱萱是打着喷嚏进门的。吃完药上床睡觉的时候,她跟妈妈说:“以后我会考虑您的建议的。”

妈妈没有强制萱萱带上厚外套,她只是提供了建议,但就是建议也没有被萱萱采纳,这是萱萱在行使选择的权利。事实证明,萱萱的选择是错误的,但这也没关系,因为萱萱已经从错误中吸取了教训。

告诉孩子不要盲从权威

紫涵的爸爸妈妈都是有名的画家,看着他们整天画画,紫涵也想画。她向爸爸妈妈要来了纸张和颜料,就开始“作画”了。一会儿,一幅涂鸦作品就完成了。她高兴地拿去给爸爸妈妈看。爸爸看了说:“你画的是漫天飞舞的炮弹吗?我不喜欢。”妈妈看了说:“你画的是大片大片的雪花吗?我也不喜欢。”

他们以为紫涵会不高兴,但是紫涵却说:“你们不喜欢没关系,我喜欢!我画的是高高抛起的海洋球,它们想去天上找云姐姐。”爸爸妈妈相视一笑说:“你说得真好。画画就是要有自己的想法,并相信自己的感觉,不要随意听信别人的意见。”

作为画家的爸爸妈妈当然知道想法对于创作的重要性,他们只是在试探紫涵。

对于孩子来说,我们是权威,其他长辈是权威、老师是权威,如此众多的权威的意见足以让孩子无所适从,所以,我们要告诉孩子,不要盲从于权威,要相信自己,自主选择。“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但做人做事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鲁迅的这段话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给孩子一定的自由时间

如果孩子清醒时的所有时间都被安排满了,那么孩子只剩下去执行的义务,他的自主选择习惯永远也得不到培养。正如我们需要一定的自由时间一样,孩子也需要一定的自由时间。在这一段自由时间里,孩子可以选择自己做什么,是玩、看书,还是画画……如果玩,要怎么玩;如果看书,要看那本书;如果画画,要画什么……这都是自主选择的过程。每天都有一段时间在自主选择,孩子必然会逐渐养成自主选择的习惯。

当然,自主选择也并非局限于这一段时间,日常生活中的吃、穿、住、用、行,都可以为孩子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只要我们相信孩子、敢于放手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