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孕妇饮食与生活
12911400000065

第65章 临产与分娩(10)

分娩的饮食营养

第一产程(宫颈扩张期)占分娩过程的大部分,时间较长。由于阵痛,产妇的睡眠、休息和饮食均受影响,精力、体力消耗较大。因此,为了保证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能有足够的力量,应鼓励产妇进食。食物应清淡易消化,在胃内停留的时间不宜长,故应以淀粉类食品为主,并结合产妇的喜好,给以半流质或软食,并少吃多餐。

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可根据情况供给流质食品,如果汁、藕粉等。一般第二产程较短,如产妇不愿摄食,不必勉强。

分娩疼痛的对待

在分娩时,许多产妇感到十分恐惧,精神特别紧张,使得分娩时的疼痛加剧,甚至给分娩带来障碍。这是因为产妇对分娩疼痛缺乏正确的认识。

分娩时的阵痛,是人类乃至其它动物分娩时不可避免的正常生理现象,这种分娩时的疼痛与异常情况,如受伤、疾病等产生的疼痛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正因为这一区别,在分娩时如果产妇能平静地、无所畏惧地去接受它,那么分娩时的疼痛就会感到并不可怕了,就会感到这种疼痛是完全可以忍受的,是暂时的,很快就可以过去的。

同样程度的疼痛,对不同的人感觉不同,反应不同。有些人感到不很疼痛,有些人感到十分疼痛,甚至无法忍受。这是因为精神原因、心理原因所致。疼痛恐惧、精神紧张、心理承受能力差,中枢神经对疼痛的敏感性就会大大增强,疼痛就会更加厉害。反之,中枢神经对疼痛的敏感性就会降低,疼痛感就会减轻。

精神上、心理上对疼痛的恐惧是造成子宫、骨盆肌、腹壁肌紧张的主要原因。而这种紧张又是加剧疼痛的主要原因,这种恶性循环无疑使产妇更加痛苦。因此,只有正确地对待分娩,在分娩前作好精神上、心理上的准备,冷静地、无所畏惧地接受分娩时不可避免的疼痛,才会顺利地度过分娩,减轻分娩的疼痛。

分娩注意的问题

孕妇从有规律的子宫收缩起,到胎儿、胎盘娩出为止,即从临产开始到分娩结束的全部过程,分成三个产程或三个阶段。这三个产程或三个阶段所需要的时间,因人而异,有的只需几小时就结束分娩,而有的则需24小时以上甚至2~3天,才能结束分娩。

分娩时间的长短和产妇的年龄、胎位、身体素质、精神因素、子宫颈的扩张等有关。初产妇第一产程一般需12~16小时左右,经产妇因子宫颈和骨盆底的组织经过分娩的扩张变得松弛,所以比初产妇分娩进展得快,产程在6~8小时以内。有的产妇宫缩特别强,产程也明显地缩短。有的产妇,年龄偏大或精神紧张,畏惧分娩,可致产程延长。如果总产程超过24小时则称为“滞产”。一旦滞产,手术和感染的机会都将增加。

临产时不要紧张,要照常用餐和休息,子宫收缩时进行腹部深呼吸和按摩腰部及腹部酸痛部位,听从医护人员的指导和紧密配合,以便顺利度过分娩期,缩短产程时间。

要正确对待分娩,去掉“怕”字。有些产妇对分娩十分惧怕,认为生孩子疼得要命,是“九死一生”,由于精神紧张,临产前吃不下,睡不着,消耗了体力,到真正临产时,疲乏无力,因此常发生子宫收缩无力致使产程延长。

分娩是一种自然生理过程,没有必要顾虑和担心,顺其自然,精神不必紧张。

临产前适当吃一些巧克力,吃入后很快会被身体利用,增加产妇对热量的需要,有利于分娩。

分娩方式的选择

分娩方式是不能由产妇或家属任意选择的。是阴道分娩还是剖宫产,应该由医生酌情决定。

剖宫产在抢救胎儿,挽救产妇生命中起了重要作用,但它毕竟是手术,不是简单、安全、快速的最佳分娩方式。与阴道分娩比起来,施行剖宫产的产妇,出血多,感染的机会多,术后恢复比较慢。剖宫产的胎儿,由于一下子来到大气中,颅内出血的可能性增加,由于脐带被迅速剪断,容易贫血和体重下降。因此,剖宫产并不适于每一个产妇。当发生下面几种情况时,医生考虑施行剖宫产:胎儿窘迫;产前大出血,前置胎盘,胎盘剥离;滞产,或产程进展不顺利,宫缩乏力;骨盆狭窄,或有阴道阻塞者。

阴道分娩的胎儿,娩出以额、鼻、口为顺序,可以挤出胎儿口腔、鼻内粘液和羊水,清理呼吸道,使出生后的婴儿呼吸道通畅。另外,子宫的收缩使胎儿胸部受到规律性挤压,有利于出生后的自然呼吸,还可以将胎儿吸入肺内的少量羊水挤出来。剖宫产将失去这些有意义的经历。

分娩的采取姿势

在分娩第一阶段的初期,可试用各种各样的姿势,因为不同时间采取不同姿势会感到舒服些。这些姿势有:

保持直立

在早期宫缩期间使自己俯撑在附近的一个平面上,例如椅子的坐位或者医院的床,根据平面高低,必要时可以跪下。

朝前坐下

面对椅子坐下,把一个坐垫或枕头放在椅背上方。头靠在交叉起来的前臂上,保持两膝分开。也可以在椅子的坐位上放一个坐垫。

倚靠在丈夫身上

临分娩的早期,在仍可能在周围活动一下的时候,宫缩时可以俯依在丈夫的身上,这样便于按摩孕妇背部两肩。

身体向前跪着

两腿分开跪下,身体放松朝前倾靠在一块坐垫或枕头上。尽量做到背部保持平直。两次宫缩的间歇期可侧着坐一下。

趴在地上

双手和两膝着地,趴在地上,来回倾斜骨盆。背部不要拱起。在两次宫缩的间隙,身体放松,重心向前移,把头放在两臂上休息。

臀位分娩方位和种类

臀位分娩属于异常胎位分娩,仅占分娩总数的3%~4%。分娩时胎儿的臀部先露出。能骨为指示点,胎位分左、右两侧,又各分前、横、后等共6个方位,如左骶前、右骶后等。由于胎儿在子宫内的姿势不同,可分为下列几种。

混合臀位

即完全臀位。胎儿在于宫内的姿势呈四肢屈曲、胎头俯屈位;臀部坐在骨盆上,似头先露的倒位。

单臀位

是指胎儿两骸关节屈曲,两腿伸直在胸、腹部,只有臀部坐在母体骨盆上。

足先露

胎儿呈单足或双足立于母体子宫内。

以上三种臀位中前两种要比后一种常见些。

臀位分娩特点

臀位分娩具有以下特点:

臀位分娩机转较头位复杂。胎儿身体的最大径线为儿头,头位分娩时在第二产程中有较充裕的时间容许头位娩出。一旦头部娩出,胎体的其他部分很容易随之而出。臀位分娩时胎头最后娩出,所以臀、肩、头均需按分娩的机转逐步分别娩出,体积较大的头部最后只能在短时间(8分钟)内娩出;否则脐带长期受压,胎儿血液循环将停止,从而导致新生儿窒息、死亡或留有后遗症。

臀位分娩时,如果先露出,则易引发并发症。

糖尿病孕妇的分娩

糖尿病孕妇腹中胎儿多发育速度快,体重大,一般都超过4000克,脂肪也相对较多,肩围的宽度要超出头围。正常胎儿头部是身体最宽大的部分,头部娩出后其他部位均能顺利娩出,但糖尿病患者的胎儿常常容易发生“肩难产”,即胎头娩出后,宽大的肩部卡在骨盆内不易娩出,可造成胎儿窒息、锁骨骨折,严重时可致胎儿死亡。母亲也有产道撕裂、产后出血等危险。但是,如果孕期及早治疗糖尿病,胎儿的发育可以正常,体重也不会过大。所以糖尿病孕妇的分娩方式要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

如果孕妇没有合并高血压等其他异常,胎儿中等大小,没有缺氧等异常,孕妇骨盆正常,糖尿病病情稳定,那么可以从阴道分娩。

在下列情况下应采用剖宫产:糖尿病病史10年以上,伴有血管病变;胎儿大;胎位不正;孕妇有其他严重并发症;过去有死胎或剖宫产史;胎儿在子宫内缺氧;已除外胎儿畸形。

因糖尿病孕妇剖宫产时容易发生产后出血、手术后也易发生感染、伤口愈合不好;剖宫产的新生儿容易合并肺部疾病,如窒息、湿肺、肺透明膜病等,因此,剖宫产并不是绝对安全的分娩方式,尤其糖尿病孕妇选择此手术时要慎重,切不可无原则地随便手术。

糖尿病孕妇所生的孩子要作为高危儿重点护理,仔细检查有无先天畸形、呼吸系统疾病及代谢异常,如低血糖、低血钙等,此外,还要加强预防感染的护理工作。

双胞胎分娩的注意问题

双胎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是胎儿多;二是子宫大。正由于此,孕妇的负担较重,行动更加不便。此外,孕期容易并发妊高征、胎位不正,易早产(双胎儿比单胎儿平均早生3周左右)。在分娩过程中也容易出现下列问题。

子宫收缩乏力

由于子宫过度膨大,子宫肌被延伸,其收缩力就会降低,因而宫颈口扩张慢,使产程延长,产妇容易疲劳。产后子宫收缩无力,出血多。

胎位不正

由于子宫内有两个胎儿,比较拥挤,两个胎儿彼此影响而胎位不易调整,偶尔发生两头绞锁或嵌顿,特别是第二个胎儿的胎位异常较多见。

脐带脱垂

由于胎位不正(臀位、横位等),致脐带脱垂的几率增加。

胎盘早剥

当第一个胎儿娩出后,子宫明显缩小,可产生胎盘早剥而出血。

手术操作的机会增加

如内倒转术、臀位牵引术、手法转胎头,甚至子宫收缩乏力需做剖宫产结束分娩等。双胎分娩属一种高危妊娠分娩。要严密观察产程;注意胎心、宫缩、宫颈开大情况;注意产妇血压、脉搏、呼吸;照顾好产妇生活和休息。产程进展差时应及时做好输液、输血及抢救胎儿的准备,特别是对第二个胎儿。当第一个胎儿娩出后应立即断脐并消毒、结扎,助手在腹部外扶持第二个胎儿的胎位,使其入盆。人工破膜时要注意操作慢而稳,尽力避免脐带脱垂或胎盘早剥。几乎每位双胎产妇都需用催产素液静脉点滴以加强宫缩。当第二胎儿前肩娩出后加大催产素的浓度和剂量,以预防产后出血。当两个胎儿都娩出后在产妇的子宫底部加1~2千克的砂袋压迫,以免腹压突然下降造成休克。

一句话,只要孕妇全力与医护人员配合,按医护人员要求做,阴道分娩是不会出什么大问题的。产妇若有严重的合并症,如心脏病、高血压等,不能负担分娩者,剖宫产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分娩中配合接生技巧

经产妇宫口开大8厘米左右时,分娩就要开始了。而初产妇要等到宫口开全,经阴道口可看到胎头时,分娩才即将开始。

通常,用肥皂、温白开水及1/5000的新洁尔灭液依次冲洗阴部及大腿上1/3。冲后,再用75%的酒精纱球擦拭干净。若产妇有对上述消毒药液过敏史时,应提前告诉医生以便更换其它消毒液。当医务人员为产妇冲洗外阴时,产妇不要随意移动身子及抬高臀部,以免药液向腹、背部流洒。外阴冲洗干净后,更不能用手去触摸冲洗过的部位,以免污染产台。

分娩时,产妇以采取何种姿势为好,目前国内外尚在探讨之中。有的国家试行“立位”或“坐位”分娩法。我国目前主张采取“卧式”分娩法。

胎儿的娩出,要靠子宫收缩力与产妇屏气施加腹压二者的合力。产妇分娩仰卧于产床上,摆正姿势,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胎儿娩出的阻力及发挥腹压的作用。仰卧时,两腿股及膝关节屈曲,尽量分开,不要并拢。子宫收缩来临时,产妇应长长地吸一口气,憋一会,待有大便憋不住的感觉时,闭住双唇,像解大便似的,用长劲,往下屏气加大腹压。同时,双手紧紧拉住产床两侧的布带,或抓住床边,两脚蹬住床,往下用力。产妇不可将劲用在脖子上,也切忌在用力时扭动身体或摆动臀部。产妇应将臀部坐在助产人员带手套的手上,这样可使会阴得到保护,防止胎儿经阴道娩出时撕伤会阴。宫缩间歇时,应抓紧休息,以养精蓄锐。待下次宫缩时,用同样的方法加大腹压。若在没有宫缩时仍屏气用力,单靠腹压一种产力,则不能有效地将胎儿逼出。相反,由于体力的消耗,产力的分散,延长胎儿娩出的时间,胎儿在产道内滞留过久,胎头被挤压过度变形,可引起新生儿颅脑损伤、颅内出血、呆傻、瘫痪,甚至死亡。

当胎头的后枕部(后脑勺)在母亲的耻骨弓下露出时,助产人员将用手控制胎头,使其缓慢地,以最小头径娩出。产妇必须听从助产士的嘱咐,停止屏气,大口哈气。如若不然,若在这关键时刻产妇不与助产人员配合,在宫缩的同时仍屏气加腹压,则可使胎头急速通过尚未充分扩张的会阴,导致阴道及会阴严重撕伤,重者可波及肛门括约肌及直肠壁,使阴道和直肠贯通,造成会阴严重裂伤。若修补不当或愈合不佳,可遗患终身。

胎盘在胎儿娩出后大约10分钟娩出,在娩出时,应注意不要全力加大腹压。此时产妇也无任何不适感。若助产者在协助胎盘娩出,牵拉脐带时,产妇觉腹部剧烈牵扯样痛,则为异常现象,可能由于胎盘粘连、植入,子宫内翻所致,应立即报告医生。否则可引起致命的痛疼与出血休克死亡。

总之,要想顺利地度过分娩关,产妇必须与医务人员配合,听从指挥,须屏气用力时,须屏气,须松气时,必须松气,注意不要自作主张,给分娩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六、分娩的过程

分娩第一期辅助动作

腹式呼吸

阵痛发作后即做这种呼吸运动。能帮助镇定情绪,减缓痛苦,而且能充分吸入氧气,促进体内血液循环。大口吸气,还能增加腹内的压力,促进分娩。

动作要领

呼吸仰卧、屈起双膝,把双手轻轻放在下腹部上,以每分钟15次左右的速度进行吸气,呼气,在宫缩时反复进行。

宫缩过后便放松和休息,坐着时也可做。

松弛法不做辅助动作时,为了消除肌肉僵硬,使全身放松和休息,可采取侧卧姿势。

自我按摩在只用腹式呼吸已不能缓解越来越强烈的阵痛时,可在做腹呼吸的同时,进行自我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