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孕妇饮食与生活
12911400000020

第20章 怀孕第二月(1)

一、妊娠的事项

消除妊娠的反映

妊娠反应给女性造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这种以食欲减退,轻度恶心,常想呕吐为主要特征的生理现象,虽然是人们所熟知的,但又不是所有孕妇都已经掌握了的知识。然而,消除妊娠反应却是所有孕妇的共同想法。眼下较为流行的消除妊娠反应的方法,是服用维生素B6。这不仅是某些“过来人”的经验之谈,而且也是某些医院为孕妇开的药方。实际上,孕妇服用维生素B6过量或时间过久,会使胎儿对维生素B6产生依赖性,出现医学上称之为“维生素B6依赖症”的病症,从而影响胎儿的体质和智力。这是因为,维生素B6与氨基酸的吸收,蛋白质的合成以及神经、脂肪的新陈代谢有关,是细胞生长所必需的一种物质,因而也是胎儿发育所必需的一种物质。但是,对胎儿来说,每日有1至2毫克的维生素B6就足够用了。但如果孕妇服用维生素B6超过了这个限量,则会造成胎儿对它们的依赖。等到胎儿出世后,维生素B6的供给来源不如在母体时那样充分了,这时胎儿便会因缺乏维生素B6的供给而容易兴奋,哭闹不安,易受惊吓,反复惊厥。有这种症状的小孩,在1至6个月时会出现体重不增的情况。如不及时治疗,则可能致使幼儿智低下。由此可见,消除妊娠反应是不宜服用维生素B6的。

写妊娠日记

妊娠日记是指孕妇把自己在妊娠期间发生的与妊娠期保健有关的重要事情记录下来。其主要内容有:末次月经的日期;妊娠反应的开始日期,反应程度,何时消失,是否进行过治疗;第一次胎动日期及胎动的次数;孕妇患病情况;孕期用药情况;产前检查情况;是否接触过X线和其他放射性物质;孕期并发症;阴道流血、流水;性生活;还必须把如孕妇的体重、工作情况、出外旅行、外伤、精神刺激等详细记录下来,并要尽可能详细、完整,最好由孕妇本人记录,这样可确保详细、准确。

掌握妊娠日期和数字

基于孕育、分娩及计算预产期的需要,孕妇对一些重要日期和数字要掌握清楚。

末次月经日期

早孕反应出现和消失日期,一般在停经第6周出现早孕反应,在第12周反应消失。

初次胎动的日期

常于妊娠18周后出现。

临产征兆的日期

即在临产前出现的诸如腹痛的一些物质情况。

妊娠末期

孕妊自觉轻微腰痛,腹痛不规则,持续时间常少于30秒钟,收缩力弱,强度常不增加。常在夜间出现而清晨消失,宫缩所引起的胀痛常局限在下腹部。

分娩准备期

宫缩有规则,宫缩间歇时间从5~6分钟逐步渐短约2~3分钟,宫缩持续时间从30秒钟逐步延长约50~60秒钟,强度也不断增加。

分娩开始期

宫缩间歇期1分钟左右,宫缩持续期长达1分钟以上,表示宫口已近全开。

阴道流出血性新液期

这个时期即是平常所说的“见红”期。在分娩前24~48小时内,子宫颈口开始活动,胎膜已与子宫壁分离,毛细血管因破裂而经阴道排出少量血,与子宫颈管内的黏液混合而排出血性黏液。此现象发生后24小时内完成分娩过程。

足月妊娠的孕妇一定要注意是否有规则性的腹痛及时间,及时提供给产科医生,这对掌握产程的进展有积极意义。

维生素A

维生素A为脂溶性维生素。其功用是促进成长,增强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维持呼吸道、消化道以及性腺和其它腺体的上皮细胞组织的健康;促进眼球内视紫质的合成或再生,维持正常视力,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

在动物性食物中如鸡肝、鱼肝、羊肝、猪肝、牛肝和蛋类等含丰富的维生素A,植物食物中含有一种胡萝卜素,被人体吸收后可转变为维生素A,植物性食物中如胡萝卜、菠菜、西红柿、南瓜、韭菜、荠菜、雪里蕻、莴笋叶、太古莱、黄花菜等均含有维生素A。

维生素D

维生素D又称钙化醇,是脂溶性维生素。它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骨骼和牙齿的成长;增加钙质在小肠的吸收;调节钙和磷的正常代谢。

日常食物中绝大多数不含有维生素D,含量较多的食物有:干蘑、白萝卜干、干鱼、黄油,蛋类和奶类中也有含量极少的维生素D。人体皮肤在阳光紫外线的照射下,可以合成维生素D,因此通过日光浴也可产生维生素D。婴儿常用的药剂浓缩鱼肝油(维生素D),需按医生指导服用,如食用过量,会引起急慢性中毒。

维生素E

维生素E(生育酚)是脂溶性维生素。其功能是维持动物正常生育功能及动物心肌、平滑肌、外周血管系统的正常结构;在人体内具有抗氧化作用,防止脂褐质的蓄积;还有促进胎儿发育良好,预防流产、早产的作用。

维生素E的缺乏,容易引起大细胞性溶血性贫血;维生素E的缺乏还会引起流产、早产。

含维生素E较为丰富的食物有莴苣、油菜、菜花、玉米等。

维生素K

维生素K是脂溶性维生素。其作用是保持血液的凝固性。维生素K的缺乏会导致新生儿黑粪症。

含维生素K较多的食物有卷心菜、紫菜、菠菜、排骨等。

B族维生素

B族维生素是水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中重要的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P,维生素B6及维生素B12等。

B族维生素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参与人体的多种代谢过程。下面将前三种B族维生素作一简单介绍。

维生素B1

是构成脱氢辅酶的主要成分。其作用是促进糖质代谢,增加食欲,帮助消化吸收、通便。维生素B1缺乏时,容易引起浮肿、脚气、多发性神经炎、流产、早产等。

维生素B1的供给量,儿童06毫克;孕妇和哺喂婴儿的母亲每日维生素B1的供给量为18毫克。含维生素B1较多的食物有谷类(尤其是糙米)、标准粉、豆类、动物内脏、大豆、荞麦面、酵母、排骨、山芋及蛋类。

维生素B2

是构成脱氢酶的主要成分,其生理作用是促进生长发育、促进乳汁分泌,还有益于肝功能。缺乏维生素B2可引起口角溃疡、唇炎、舌炎、溢脂性皮炎、角膜炎、阴囊炎、视力下降和白内障,可导致胎儿发育不良。

维生素B2的供给量为每4186千焦热量供给05毫克,儿童06毫克;孕妇和哺喂婴儿的母亲每日18毫克。

动物性食品如肝脏、肉类、牛奶、奶酪、豆豉、蛋类、青菜、排骨、各种乳类的维生素B2含量丰富,豆类的含量也较多。

维生素PP

它是辅酶I和辅酶II的成分,具有维持皮肤和神经健康、防止癞皮病、促进消化系统的功能。缺乏可导致舌炎、皮炎、癞皮病、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呕吐、腹泻、头疼、目眩、记忆力减退、癫狂、痴呆等疾病。

维生素PP酸的供给量为每4186千焦热量供给5毫克,青少年及小儿为6毫克,在动物脏腑及乳类中含量较多,花生中含量丰富,肉类含量虽多,但其中的维生素PP呈结合形式,人体不容易吸收利用。玉米类食品在制作中加适量的碱,可使结合型维生素PP分解、游离而提高其利用率。

B族维生素均溶于水,除维生素外均不耐高温及碱,在食物制作中应注意其特点,减少B族维生素的流失。

维生素C(抗坏血酸)

维生素C在人体代谢中具有多种功能,参与许多生化反应。与血液的再生、凝固有关,促进身体细胞活力。长期缺乏维生素C可患坏血病、齿龈发肿、流血、腐烂、牙齿松动、骨骼脆弱、坏死、毛细血管脆弱、皮下出血、伤口愈合缓慢、对疾病的抵抗力及解毒机能减低。孕妇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胎儿发育不良、分娩时出血等症。

维生素C的供给量,不分男女老幼与劳动强度,每日为60毫克,孕妇每日为80毫克,哺喂婴儿的母亲每日为100毫克。桔、柠檬、西红柿、绿茶、绿叶蔬菜维生素C的含量非常丰富。维生素C不耐高温和碱,在制作中,忌用旺火长时间煎炒。

二、妊娠的变化

母体的变化

月经久久不视踪影,此时多数女性可察觉已受孕。

除此之外,开始有早孕的一些反应:身体发热、无力、尿频、乳房发胀、乳头敏感、腹胀腰酸等等。出现这些症状,就是怀孕的信号。

怀孕二月时,子宫已大如鹅蛋了,这时肚子的大小还没有变化。

孕腹增大规律

怀孕后,随着妊娠月份的增加,胎儿的进一步生长,子宫也有规律地增大,其规律性分别是:

妊娠1个月时,子宫像鸡蛋大小;

妊娠2个月时,子宫状如鹅蛋大;

妊娠3个月时,子宫与手拳大小一般,可在盆腔的耻骨联合上缘触及子宫底部;

妊娠4个月时,子宫如新生婴儿头般大;

妊娠5个月时,子宫底居肚脐下横指;

妊娠6个月时,子宫底平脐窝水平;

妊娠7个月时,子宫底在脐上三横指;

妊娠8个月时,宫底位于胸骨剑突与肚脐之间;

妊娠9个月时,子宫底达胸骨剑突下横指;

妊娠10个月时,因胎头进入骨盆腔,宫底高度又恢复到妊娠8个月时的水平。

妊娠各月子宫的大小,不仅决定于种族、遗传、胎儿大小及胎儿数目(单胎或多胎),还受羊水量多少、腹壁厚薄等因素影响。若孕腹增长超过或落后于上述正常标准,则属异常现象,须找清原因,及时作出处理。

胎儿的发育

妊娠两个月时,胎儿已发育成人形状了,已能辨别出头、躯干的轮廓了,尾巴也小了一些,身长2~3厘米,重量约为4克。手、脚已分明,甚至5个手指、脚趾都有了,连指尖长指甲的部分也能看得出来了。眼睛、耳朵、嘴也大致出现了,已经像人的脸了。但是,眼睛还分别长在两个侧面。骨头还处于软骨状态,有弹性。骨、肠、心脏、肝脏等内脏已初具规模,特别是肝脏在明显地发育。神经管鼓起,大脑急速发育。从外表上还分不出性别,但内外生殖器官的原基已经能被辨认。在羊膜腔里积有羊水,胎儿好像漂浮在里面。

母体和胎儿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在子宫内的底蜕膜内绒毛不断地繁殖,开始准备制造胎盘。而且,出现了形成脐带的组织。

维生素A

维生素A为脂溶性维生素。其功用是促进成长,增强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维持呼吸道、消化道以及性腺和其它腺体的上皮细胞组织的健康;促进眼球内视紫质的合成或再生,维持正常视力,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

在动物性食物中如鸡肝、鱼肝、羊肝、猪肝、牛肝和蛋类等含丰富的维生素A,植物食物中含有一种胡萝卜素,被人体吸收后可转变为维生素A,植物性食物中如胡萝卜、菠菜、西红柿、南瓜、韭菜、荠菜、雪里蕻、莴笋叶、太古莱、黄花菜等均含有维生素A。

维生素D

维生素D又称钙化醇,是脂溶性维生素。它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骨骼和牙齿的成长;增加钙质在小肠的吸收;调节钙和磷的正常代谢。

日常食物中绝大多数不含有维生素D,含量较多的食物有:干蘑、白萝卜干、干鱼、黄油,蛋类和奶类中也有含量极少的维生素D。人体皮肤在阳光紫外线的照射下,可以合成维生素D,因此通过日光浴也可产生维生素D。婴儿常用的药剂浓缩鱼肝油(维生素D),需按医生指导服用,如食用过量,会引起急慢性中毒。

维生素E

维生素E(生育酚)是脂溶性维生素。其功能是维持动物正常生育功能及动物心肌、平滑肌、外周血管系统的正常结构;在人体内具有抗氧化作用,防止脂褐质的蓄积;还有促进胎儿发育良好,预防流产、早产的作用。

维生素E的缺乏,容易引起大细胞性溶血性贫血;维生素E的缺乏还会引起流产、早产。

含维生素E较为丰富的食物有莴苣、油菜、菜花、玉米等。

维生素K

维生素K是脂溶性维生素。其作用是保持血液的凝固性。维生素K的缺乏会导致新生儿黑粪症。

含维生素K较多的食物有卷心菜、紫菜、菠菜、排骨等。

B族维生素

B族维生素是水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中重要的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P,维生素B6及维生素B12等。

B族维生素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参与人体的多种代谢过程。下面将前三种B族维生素作一简单介绍。

维生素B1

是构成脱氢辅酶的主要成分。其作用是促进糖质代谢,增加食欲,帮助消化吸收、通便。维生素B1缺乏时,容易引起浮肿、脚气、多发性神经炎、流产、早产等。

维生素B1的供给量,儿童06毫克;孕妇和哺喂婴儿的母亲每日维生素B1的供给量为18毫克。含维生素B1较多的食物有谷类(尤其是糙米)、标准粉、豆类、动物内脏、大豆、荞麦面、酵母、排骨、山芋及蛋类。

维生素B2

是构成脱氢酶的主要成分,其生理作用是促进生长发育、促进乳汁分泌,还有益于肝功能。缺乏维生素B2可引起口角溃疡、唇炎、舌炎、溢脂性皮炎、角膜炎、阴囊炎、视力下降和白内障,可导致胎儿发育不良。

维生素B2的供给量为每4186千焦热量供给05毫克,儿童06毫克;孕妇和哺喂婴儿的母亲每日18毫克。

动物性食品如肝脏、肉类、牛奶、奶酪、豆豉、蛋类、青菜、排骨、各种乳类的维生素B2含量丰富,豆类的含量也较多。

维生素PP

它是辅酶I和辅酶II的成分,具有维持皮肤和神经健康、防止癞皮病、促进消化系统的功能。缺乏可导致舌炎、皮炎、癞皮病、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呕吐、腹泻、头疼、目眩、记忆力减退、癫狂、痴呆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