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语文教学的趣味古文设计
12911200000084

第84章 听其言而观其行

【出典】

《论语·公冶长》。

【原作】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作者简介】

《论语》,儒家著作。由孔门弟子及再传弟子汇集孔子言行而成。共二十篇。内容多数为孔子思想言行的记录,亦有弟子之间、弟子与再传弟子之间的谈话记载。不少具有文学意味,且与文学理论相关。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这一说法,大体可信。原始记录杂出于众手,最后编定当在战国初期,以曾参门人为主。

现在通行的《论语》二十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论语》在汉代有《鲁论语》、《齐论语》与《古论语》等不同本子流传,后来统一于东汉郑玄。现存旧注有魏何晏注、宋邢邴疏《论语注疏》,宋朱熹《论语集注》及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等,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

【故事】

孔子有许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言辞美好,能说会道,说起话来娓娓动听,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留下的印象不错,孔子很喜欢这个弟子,以为他一定很有出息。可是不久,宰予暴露出一些毛病,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

宰予思想比较活跃,但有时不免过于大胆,而且也太自以为是。一次,鲁国的国君鲁哀公问宰予什么木料可以做宗庙祭祠的木料,宰予大胆地说:“夏代用松木,殷代用柏木,周代用栗木,用栗木的意思是使人民战栗。”孔子知道后,觉得宰予对鲁哀公有教唆的嫌疑,而且对周代的解释也有失公正,所以就批评了他。又有一次,宰予竟然向孔子提出要求把三年之丧的传统礼制改为一年,如此非礼的问题,也受到了孔子毫不客气的批评。

后来,宰予又问孔子一个古怪的问题:“有仁德的人,你如果告诉他井里有仁德,他是不是也会跟着跳下去呢?”孔子听他这样问仁,觉得有失厚道,所以就对他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对待君子,你可以叫他远远走开,却不可以陷害他;可以欺骗他,却不可以愚弄他。”

一天,孔于给弟子讲课,发现宰予没有来听课,就派弟子去找。一会儿,去找的弟子回来报告说,宰予在房里睡大觉。孔子听了,十分生气。平时,宰予巧言利口,常常表达一种不合礼义的思想,本来已经让孔子不高兴了,如今又白天大模大样地睡起觉来,就越发让孔子感到失望。为此,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也”。

孔子感伤地总结道:“腐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壁不能粉刷。最初我听到别人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一定与他说的一样;现在我听了别人的话之后,还要考察一下他的行为。从宰予这件事起,我改变了态度。”

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鲁国人,比孔子小39岁。子羽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但他十分想侍奉孔子。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

孔子听了这件事,感慨地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听其言而观其行”这个名句便出自这则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