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语文教学的趣味古文设计
12911200000081

第81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出典】

清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原作】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作者简介】

顾炎武(1613~1682),明清之际思想家、诗文家。初名绛,字宁人,号亭林。江南昆山(今属江苏)人。少年时参加复社反宦官权贵斗争。及清兵南下,嗣母王氏殉国,乃参加昆山、嘉定一带人民抗清斗争,鲁王授兵部司事务,唐王授兵部职方郎。坚持民族气节不仕清,历游山东、京师、关外、浙东、山西、陕西等地,定居华阴,图谋复明。清康熙十七年(1678),大臣荐举博学鸿词科,誓死拒。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清初三大儒,治经重考据,注意经世致用,反对空谈心性,开清代学术风气。强调博学于文,行己有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古文雅正笃实,有物有序。诗沉雄悲壮,爱国精神强烈。著书繁富,不下50种,亡佚者近半,今存学术著作有《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日知录》、《音学五书》,诗文有《顾亭林诗文集》。

【故事】

1645年5月,清兵渡江,南京陷落。顾炎武家乡江苏昆山人民杀了投降清朝的知县,举兵抗清。顾炎武当时不过是个普通的读书人,但他在这民族危亡、百姓惨遭杀掠的时候,坚决贯彻了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主张,亲自参加了抗清队伍,还变卖了全部家产来筹措义军的钱粮。结果清人派大军把昆山重重包围,义军终因寡不敌众,兵败城陷,全城死难者4万余人。顾炎武的两个弟弟被害,生母何氏被清兵砍去右臂。继母王氏,在清兵入城后,坚持绝食15天,以死殉难。她临终时谆谆嘱咐顾炎武,要他保持民族气节,永远不要忘记自己国亡家破的惨痛事实。顾炎武含泪记住了母亲的遗言。

此后,他在苏州一带继续参加义军的抗清战争,同时奔走各地,暗中组织抗清力量。他又曾经单身北上,往返于山东、河北、山西、陕西一带,从事抗清活动。清朝凭借强大的兵力以及一些无耻汉奸的出卖,先后镇压了各地的抗清力量。顾炎武眼看大势已去,只能隐姓埋名,潜心读书和著作。

清朝在统治巩固以后,就用“软”的一手拉拢汉族士人出来做官。康熙十年,顾炎武原先熟悉的内阁大学士熊赐履劝他出来做官。顾炎武斩钉截铁地回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前朝的覆灭,你我难道没有责任?你要是逼我仕清,我只能以死相辞!”

康熙十七年,又有一些官员推荐他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好让他做清朝的官。顾炎武立即用母亲的遗嘱予以拒绝。从此以后,顾炎武永远不再进北京城,以示他决不臣事清朝的态度。

顾炎武坚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前半生,他为抗清复明奔走奋斗;后半生,他不怕威胁利诱,誓不与异族统治者合作。他曾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偷偷到南京去祭奠明太祖的陵墓,至死不忘故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便是这个故事中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