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神山瑰丽美姿
12909300000017

第17章 地藏道场--安徽九华山(4)

哼哈二将原先是佛教中的金刚力士。哼哈二将手中拿着金刚杵,是保卫佛国的两个夜叉神,也就是两位把门将军。哼将叫郑伦,得度真人真传。只要鼻子一哼,就可以吸取他人的魂魄,一招制敌。哈将叫陈奇,肚子里面有一道黄气,只要哈出这口气,敌人就会呆如木鸡,魂魄被吸,置人于死地。

状元科举时代称殿试第一名为状元。在唐朝,举人赴京应礼部试者都必须先投状,因称居首者为状头,所以也有状元之称。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

古钱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殷商晚期的无文铜贝为最原始的金属货币。除贝币外还流通一些无一定形状的散铜块、铜锭等金属称量货币。后来出现少量金属称量货币、铸币,属货币萌芽与形成时期。

水漫金山传说古代白蛇娘子与许仙一见钟情后,就结为夫妻。法海和尚见到许仙面带妖气,就把他带到金山寺藏到法座后,白蛇娘子带领小青蛇来寻夫,法海不许。白蛇娘子无奈只好与法海斗法,于是水漫金山,法海搬来天兵天将来对付白蛇,将白蛇压在雷峰塔下獬豸传说中的一种野兽。据说,它独角高额能分辨是非曲直,见到有人相斗会用角触不直者,听到有人相争,会咋不正者。后来被战国时的楚王所捕获,照其形象制成衣冠。秦灭楚国后,将该冠赐给御史佩戴,遂称为獬豸冠。以后,这冠就又成了法官的代名词。

琉璃灯花灯的一种,采用木架结构,纱和琉璃料器,宝石等作为装饰,中有转心的大型灯具,主要用于节日庆典。琉璃灯于殿堂梁栋窗户间为涌壁,上作诸色故事,龙凤噀水,蜿蜒如生,为诸灯之冠。

肉髻也称作肉髻相、髻、顶髻、佛顶、顶上肉髻相、顶髻相、顶肉髻相,因骨肉隆起,其形如髻,故称肉髻,乃尊贵之相,是佛三十二相之一。

李靖古典神话小说《封神演义》和《西游记》中人物,家住陈塘关,有三子一女,为金吒、木吒、哪吒和贞英。后修道成仙,晋升仙班。因为右手中常托玲珑宝塔,又被称为托塔李天王。李靖身穿铠甲,头戴金翅乌宝冠,左手托塔,右手持三叉戟,还会使用宝剑。

打坐又叫盘坐、静坐,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打坐是一种养生健身法,也是道教中的一种基本修炼方式。打坐在佛教中叫禅坐或禅定,是佛教禅宗必修的。盘坐又分自然盘和双盘、单盘两种。

王守仁(1472年~1529年)。明代最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封侯爵。王守仁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释、道三教,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龙女是二十诸天中第十九天之婆竭罗龙王的女儿,聪明伶俐,8岁时偶听文殊菩萨在龙宫说法华经,豁然觉悟,通达佛法,发菩提心,逐去灵鹫山礼拜佛陀,以龙身成就佛道。

钦差明清时的一种临时官职。钦,意为皇帝,钦差即是皇帝差遣之意,因此钦差大臣是指由皇帝专门派出办理某事的官员。因为钦差代表了皇帝本人,所以地位十分了得,担任该官职的往往都是皇帝信得过的高官,能得这个职位本身就是一种荣誉,一般事情办完复命之后,就会取消该官职。

玉印白玉质制成,色白莹润细腻,玉工巧用红色玉皮雕刻独角兽为图章纽,兽口微张,四肢各关节部位饰涡纹,分岔长尾盘于一侧,兽角下有一个小孔,可穿系。

榜书古曰署书,又称擘窠大字。早在秦统一文字以前,榜书就出现了,第一位书写榜书的书家是秦丞相李斯。汉丞相萧何是第一位运用榜书艺术装饰帝王宫殿的书家。

赋诗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碑文指刻在竖石上的文字,这种文字是专为刻碑而作。碑文这种体裁有文,有铭,又有序,没有固定的格式,有的则不题碑铭等字,直书文章题目。有些文章虽刻在碑上,但不是为立碑而作的,就不能叫作碑文。

太仆寺太仆所在的部门,也就是全国掌握马政的最高机关。太仆寺最高长官为太仆寺卿,属官有太仆寺少卿两人、太仆寺丞4人、太仆寺员外郎、太仆寺主事、太仆寺主簿等。

济颠(1148年~1209年)即济公,原名李修缘,南宋高僧,天台县永宁村人。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疯颠,初在杭州灵隐寺出家,后住净慈寺,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举止似痴若狂,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杨岐派第六祖。他的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等种种美德,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独特而美好的印象。

鎏金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总结创造的工艺,始于战国,是把金和水银合成的金汞剂,涂在铜器表层,加热使水银蒸发,使金牢固地附在铜器表面不脱落的技术。

屏门用来遮隔内外院或遮隔正院或跨院的门,一般用于垂花门的后檐柱、室内明间后金柱间、大门后檐柱、庭院内的随墙门上,因起屏风作用,所以称为屏门。

下榻东汉时,南昌太守陈蕃为人正直,对有才能的人非常重视。当时的徐稚,由于他品德好,学问深,屡次被举荐而推辞不就,被称为南州高士。陈蕃听说后就诚恳地请他相见,并在家里专门为徐稚设了一张榻。徐稚一来,他就把榻放下来,以便作长夜之谈。徐稚一走,这张榻就悬挂起来。这样,人们就把陈蕃的这一做法称为下榻,后人就把留客住宿叫做下榻。

祖师原指佛教、道教中创立宗派的人,又指创立某种学说或创造某种技艺而为众师法的人,同时也用于帮会的创始人。行业祖师崇拜是民间文化的一个分支,过去各行业都很重视,视其为本行业的保护神。

布政使司明清两朝的地方行政机构机关。明朝时为国家一级行政区,简称布政使司、布政司、藩司,负责一级行政区的民事事务。布政使司设左、右承宣布政使各一人。清朝沿袭明制,但布政使司辖区直接通称为行省,并在各省布政使之上设置固定制的总督、巡抚掌管全省军民事务。

【阅读链接】

在九华山有一棵千年古松,形如凤凰展翅,被称赞为天下第一奇松。

相传在南北朝时候,九华山有位叫小凤的姑娘,生得聪明灵秀。她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凤凰,引得天上的真凤凰常常落在她的身边不肯离去。久而久之,人们就叫她凤凰姑娘。

一天,凤凰姑娘正在通天河边作画,被上山来的县官撞见,县官就想抓走献给皇帝做妃子,以求得升官发财。凤凰姑娘宁死不屈,咬断绑绳纵身跳进道边的万丈深渊。

正在这时,一只金色的大凤凰展翅飞上前去托住凤凰姑娘,驮着她向天外飞去了,并撒下了一粒松子。

第二年,土里长出了一棵青翠的小松树,小松树越长越大,越长越奇特,活像一只美丽的绿色凤凰。人们都说这棵美丽的奇松是凤凰姑娘的化身,人称凤凰松。

九华山上的肉身菩萨

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道场,作为佛教的圣地,它清净、庄严、神圣。其肉身菩萨的不断出现,也成了九华山佛教的一大特色,同时也为这座佛教名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自从唐代开元年间,金地藏开辟九华佛教道场,被尊为地藏菩萨应化,九华山成为地藏道场以来,在这100多平方千米的弹丸之地,有据可查的肉身菩萨就达14尊,保留下来的有5尊,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奇迹。

肉身的原意是父母所生血肉之躯。佛门所谓的肉身是指即生证得菩萨境界,具足大智慧,大悲心者,肉身是全身舍利。根据《玄应音义》记载:舍利有全身舍利和碎身舍利之别。

全身舍利即是高僧圆寂后,其身体虽经年代久远,时空变迁,却未腐朽溃烂,常保原形而栩栩如生。碎身舍利则是指焚烧后的遗骨。

《金光明经》记载: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只有修行到非常高深的境界的僧尼,才可以形成肉身。

九华山地处长江南岸,山中四季湿润,气候潮湿,不存在产生肉身的自然条件,肉身也未经过任何药物处理。这种奇特的肉身现象,被称为奇迹。

九华山佛教供奉肉身菩萨的风俗来源于唐代金地藏菩萨。菩萨无疾而终之后,他的弟子们遵其所嘱,将他的遗体装殓于石棺中,3年之后开启,发现容颜如生,于是就认为他是地藏菩萨降世,敷金以供奉。

此后,凡在九华山的和尚圆寂,都要将遗体保存一段时期,其中最短的7天,最长的3年,看能否成为真身。

九华山的和尚装殓方式也很特别,和尚圆寂后,将其遗体擦洗干净,盘成跏趺式装殓于特制的陶缸中,在遗体的周围塞满木炭,直至颈项,头脑部位放置石灰包,再合上缸盖涂以黄泥密封,置阴凉通风处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