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校网络安全与教育活动
12908100000005

第5章 学生文明上网常识(2)

正确引导中小学生使用互联网

一、家长要积极主动关心孩子,正确引导上网

作为家长一定要关心自己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避免学生在不被父母知道的情况下私自去网吧上网。另外部分中小学生往往在家中使用互联网,家长应该对网络有一定的认识,要正确引导孩子上网的目的,同时也要关心孩子到底看些什么,学到了什么,并且要和孩子一起学习、交流、成长。

心理咨询实践表明,许多家庭教育失败的原因,就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家长与孩子上网,可以提供两代人交往探讨的话题,共同上网,查找信息,评论是非这就是一个实施家庭教育的好机会。家长要有超前意识,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各方面的修养和能力,争取成为自己子女最佩服的人。

加强对孩子上网监管,更是每个家长责无旁贷的事情,严格控制孩子的上网内容、上网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既借助网络帮助中小学生成才,又消除它的负面影响。同时父母应该加大对孩子的网络安全教育,加强与学校的信息沟通,避免孩子在家或在网吧登陆不良网站,以免受到网络侵害或引发违法犯罪。

二、学校要加强中小学生全面素质教育

学校是法制教育的主要渠道,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与遵纪守法及网络自护的教育,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各学校的法制校长和德育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在学生中以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网络法制教育,并组织专题讨论。

充分考虑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树立起正确的人生现、世界观、价值观,增强他们道德判断能力,指导他们学会选择,识别良莠,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鼓励他们进行网络道德创新,提高个人修养,养成道德自律。同时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立校园网吧,提供学生安全健康的上网环境。

三、建立适合中小学生的绿色网站,占领网络前沿

目前,形形色色的网站很多,但健康、具有教育功能的网站缺少点击率。因此,需要加强网络工作的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了解熟悉中小学生心理特点、思想情况,又了解网络文化特点,能比较有效地掌握网络技术的队伍,建设一批能吸引中小学生“眼球”的绿色网站。

在网上进行生动活泼的教育,弘扬主旋律。适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网站,用主旋律和喜闻乐见、深入浅出的内容吸引中小学生、凝聚中小学生,生活在信息高速路上的一代中小学生就一定能够茁壮、健康地成长起来。

中小学生文明上网公约

在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和谐学校、和谐课堂的今天,互联网技术得到迅速普及并逐步渗透到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互联网带给我们大量信息,也拓宽了我们交往的渠道,网络已成为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成为“网民”。网络在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不良资讯、长时间上网也危害着我们的身心健康。

个别网站存在着传播不健康信息、刊载格调低下的图片、提供不文明声讯服务,甚至传播暴力文化及严重危害社会的内容,使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受到侵蚀,身心受到催残,行为失范。

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社会的共同呼唤、家长的强烈要求和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为使网络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虚拟社区的和谐家园,广大青少年上网时应共同遵守如下条约。

一、端正思想

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抵制腐朽思想的侵害,接受科学进步的思想。坚决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传播弘扬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内容为荣,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网上舆论氛围。

二、营造文明

争做《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实践者,营造文明、安全的网络环境。要自觉远离网吧,不利用网络煽动闹事、拨弄是非、造谣生事;不在网络上冒名顶替、诬蔑欺骗;不散布虚假言论,不轻信网上流言。三、清扫“垃圾”

共同维护文明网络环境,共同清扫网络垃圾。不制造和传播网络病毒,维护网络安全,不在网上宣传色情、迷信、暴力的内容,不在网上谩骂、攻击他人,注意文明用语,自觉抵制不文明行为。

四、正义上进

文明上网,上文明网,上安全网,做有正义感、责任感、上进心的网民。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便约见网友;牢记学生身份,只撷取有益的信息和资料,自觉遵守网络公德,争当新时代的好青年、好少年。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最具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代,青少年是网络活动中的主体,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自尊、自律、自强,上文明网,文明上网,让网络伴随我们健康成长。

五、全国中小学生网络文明公约口诀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中小学生上网要防“四害”

未来的世界是网络世界,中小学生作为21世纪的主人,掌握相关的网络知识十分必要。然而,网络又是个繁杂的“社会”,为此,中小学生上网要防止网上不良倾向的侵害。

防止上网综合症

网络是个无限大的虚拟世界,很容易让人上瘾,长期迷恋网络,会形成网络综合症。?

中小学生由于自控力差,对网络的迷恋程度更高。

据报道,一位连续24小时“泡”在网上的中学生因出现思维障碍而被迫送往医院治疗。该学生已有两年网龄,经常上网“冲浪”,出事时仍坐在电脑前。心理咨询专家说,“网络性心理障碍”患者的人数正在上升,且治疗十分困难,我国目前对此还处于探索阶段。网络综合症发作时,患者全身打颤、痉挛、摔物品,同时表现为健忘、头痛、脾气暴躁,注意力不能集中等。这些病人未上网时,手指头还会出现敲打键盘的动作,甚至失去自制力,一到电脑前就废寝忘食。在美、日、英等发达国家,上网综合症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美国有个典型的例子,充分说明了网络综合症的严重:有个少年“网虫”在网上漫游得茶饭不思,父母没有办法只得给他配备了轮椅,以便开饭时能强行将其从电脑旁“推”开。他的手指总是不停地动着,仿佛要让想象中的鼠标移动似的。他只是为了活下去才睡觉和吃东西,除此之外,他从不离开自己的屏幕。?

在国内,中小学生上网热正在形成。然而,由于家庭和学校对学生上网缺乏正确的引导,要么不准上网,要么放任不管,加上网吧以谋利为目的,放纵中小学生上网。致使一些小学生染上网络综合症,应当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警惕“黄色”污染

一些人利用INTERNET无国界、超控制的弱点,把“黄色”弥漫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以至于有泛滥成灾的势头。这种不健康信息再网上泛滥的最严重后果之一,就是使未成年人过早地接触到还不适合他们了解的信息。虽然这些网站一般声明访问者必须到一定年龄才能阅读其网站内容,但并没有一种有效措施来保证儿童不接触到这些色情信息。很多家长不会电脑操作就难以控制和禁止孩子访问黄色站点。另外,目前网吧普及率高,有的学生在课余时间甚至逃学到网吧,进入不健康站点,这不仅严重毒害学生的心灵,还扰乱了学校周边的秩序。

要防止中小学生受到黄色污染,首先是家长和学校要对中小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第二是中小学生上网要主动拒绝黄色污染;第三是要通过技术手段阻止黄色污染的传播,比如设立“防火墙”等;第四是尽量不要让中小学生独自一人上网。

当心错交网友

据调查,目前中小学生上网的目的,多是为了聊天交友。笔者对一家网吧进行过跟踪调查,发现每天来上网的人中有近一半是中小学生,他们上网后,查找信息、浏览新闻的很少,全都聚精会神地在网上聊天。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给了中小学生相对大的自由度,一些学生不能控制自己言行,很容易交错网友。???由于目前网民年龄的低龄化,有一些不法分子就利用这群追求时尚的小“网迷”们不成熟的心理进行情感欺骗,有的甚至是犯罪。

中小学生应慎交网友,首先是在网上不要把自己的真实住所轻易告诉网友;第二是不能把自己的家庭和经济情况告诉网友;第三是不要轻信网友的情况;第四是不要与网友轻易会面。

力戒道德缺损

随着网络经济、网络社会的不断扩展,网络道德也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发达国家的一些“网虫”中,他们完全把网络看作是自己生活的全部,他们可以没有家庭、可以辞去满意的工作,可以抛弃身边的亲人,但他们决不能没有网络;一些对网络一往情深者,特别是一些青少年,甚至发展到为了上网而放弃上学。这不仅将导致其家庭及社会价值观的改变,而且将严重影响其良好道德人格的形成。

网络对中小学生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首先是丧失责任。很多网迷对网络过于迷恋,他们除了上网,对其它什么也不感兴趣,尤其是一些中小学生为此而逃学,甚至犯罪。第二是信息欺诈。由于人们多是以不真实的身份上网聊天、交友,使网络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虚假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小学生受到了不良道德的影响。第三是吸取了网上不道德和不健康的东西。第四是危害公共信息安全。在一些中小学生中,不乏电脑奇才,他们一旦失去了法律的约束,就可以给网络安全带来了不利影响。比如制造病毒、充当黑客等。时下,方兴未艾的网上慈善救助、扶贫赈灾、互联互学就是人们通过道德自律,提升人的思想境界,构造网络道德环境。

网络是个大世界,中小学生上网要鼓励、要支持,但中小学生应提高鉴别能力,以适应网络的发展并获取积极的信息,有关部门也应对此给予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