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主任医师对您说:健康时报专家访谈精华实录
12907900000008

第8章 好肠胃是养出来的

●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常玉英消化不良,多是坏情绪引起

经常遇到一些老人,餐后出现饱胀、上腹部不适、打嗝、嗳气、烧心、反酸等,但各种检查又无异常发现,病程在3~6个月以上。他们做过胃镜、上消化道造影、B超等,却未发现能解释上述症状的结构上的问题,也就是说没有器质性疾病,一般被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情绪导致胃病,现在最常见就是功能性消化不良。这种由情绪异常导致的胃病,治疗原则应该是尽可能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的情绪,平和的生活态度。在此基础上再辅以药物治疗,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安徽省中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谢道俊胃痛,多因紧张害怕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上学考试前,很紧张,总会食欲不佳,越想越紧张,胃就真的开始疼了,而且有的人总会在考前出现胃痛、腹泻症状。

这类人多以焦虑性格的人为主,主要表现为过分追求完美,就是自己做任何事情都觉得不完美;考虑问题事无巨细,无论什么事都过分考虑;还有的就是心理强迫,出门后没走几步总是担心家里的门是不是没锁好,等等。这是典型的情感障碍的一种,表现在胃肠症状上的神经官能症。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肝气郁结,犯及脾胃,气滞不通则痛。

这类追求完美的朋友不要患得患失,要多多向前看,学会舍得,多多开展户外运动能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扩大自己的交际圈,有助于改善自己的情绪。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郝洪升情绪不稳,胃病易复发

焦虑、失眠。有些慢性胃病患者,患病前就有神经衰弱,长期失眠、焦虑、忧郁;有些患者得病后就心境不佳、长期情绪低落等。结果,植物神经机能失调,导致胃部血管痉挛性收缩,胃黏膜营养不良,胃腺分泌异常等,长期失调则发生慢性胃病,造成治疗困难。

情绪不稳定造成疾病复发。经过治疗,病情有所好转,但会因为饮食不节或不良情绪因素而使病情反复。这样,就给患者本来忧郁的心头更罩上一层阴影,认为自己的病是不可救药了。这些想法会加重忧郁情绪,产生不愉快的心境,自然更加重了胃病的症状,导致心身两方面的病理因素互相作用的恶性循环,增加了胃病的治疗难度。

恐癌情绪。有些老人因为身边有胃癌患者,便进行对比,发现自己的某些症状有与其相似之处,便产生同病相怜的感觉。这类老人体质差,性格内向,内在感受性过强,对外来刺激过于敏感,长此以往,也会加重胃病。

心脏不好的人,记得每顿少吃点。

心肌梗死往往在饱餐特别是进食多量脂肪后,晨6时至12时或用力大便时发生。这与餐后血脂增高,血黏稠度增高,易于发生血栓,上午冠状动脉张力高,易使冠状动脉痉挛,用力大便时心脏负荷增加等有关。心梗后会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休克、心衰,进一步使心肌坏死范围扩大。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医心身医学科主任

赵志付长期胃不适可能已患抑郁

患胃病的人,要注重“心疗”。胃其实是有“感情”的。胃的蠕动以及各种消化酶的分泌,都在神经系统支配下进行。人情绪好的时候,分泌功能正常,就有好的食欲和消化能力;相反,脾胃功能就会受到抑制,出现胃肠道不适症状。经常有人说“气得吃不下饭”,也形象地说明了情绪对脾胃功能的影响。从中医角度来说,肝属木,脾属土,而木克土,生气的时候,肝气克住了脾胃,人当然就不思茶饭了。很多胃病患者,在生活和工作中可能都有些不如意的地方,比如家庭关系紧张、工作压力大等,此外,有些人的性格也存在一些偏颇,这些都会对脾胃功能有影响。而另外一方面,长期脾胃功能失调,也容易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长期胃不适,除了注意对症治疗,也要看看心理科或心身医学科,最好身心同治。

●南京鼓楼医院医学心理科副主任医师

杨海龙胃肠病总看不好可能是心病

许多老人都有胃肠病,有人每年要做三四次胃镜或者肠镜,甚至常常担心自己得了癌症。其实,胃肠病不都是消化疾病,还可能是抑郁症或者焦虑症。对此,医生建议胃肠病如果在消化科看了半年,也不见效,最好及时看看心理医生,排除精神疾病。

很多消化系统的疑难杂症都有情绪的因素。心理因素对消化系统的影响也十分大,如焦虑、抑郁都会让消化系统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对自己的病情很关注,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自己的病情。常常四处就医,至少在三家大医院看过病,反复做各项检查,查不出来什么器质性的病变。有些老人还存在着焦虑、抑郁的情绪,伴有头疼、头昏、胸闷、心慌等症状。还有,就是近期发生的事情对他们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比如亲人去世、离婚等变故。

●北京朝阳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

杨立新好肠胃能够养出好脾气

心情不好,情绪低落?要去看心理医生吗?其实,也许你应该去看看消化科大夫。近日,美国《科学美国人》杂志称:控制人类情感的多巴胺及多种让人情绪愉快的激素,95%是在肠道里面合成的。情绪很大一部分受肠道神经系统影响。

人类肠道跟大脑有着紧密的联系。好肠胃有助于人们保持好心情。临床中发现,人们出现拉肚子、便秘、肠道功能紊乱问题时,心情都会很烦躁。压力大、情绪低落也会影响消化道的正常功能。

人脑和肠道中都有一种共同的物质——脑肠肽,这揭示了大脑跟肠道的密切关系。另外,肠道中神经系统很发达,从食管到肛门长达9米的消化道中,大约有一亿个神经细胞,这些神经细胞就像是大脑的电话线,可以把肠道的信息传达给大脑。可见,人体肠道不只是负责食物加工,还影响着人的心情和心理健康。

肠道就像情感遥控器一样能够调节人的焦虑和紧张情绪。正确饮食的确可以带来好心情。当我们吃美味的东西时会感觉到心情愉悦,吃了有毒害的食物可能会恶心或呕吐。很多人心情低落时就想吃东西,这也跟肠道可影响情绪有关系。

那么,如何才能护好肠胃,养出好脾气呢?三餐要规律,最好每天都在同一时间吃饭,可以保证生物钟运行正常;不要吃得过饱或过少,肠道太累或太清闲都会闹脾气;适量运动,饭后、睡前可以搓热双手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环摩64圈,给肠道做保健操。

●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医师

毛炜脾胃虚寒常吃点陈皮

对于脾胃虚弱和痰湿较盛的人,最好厨房里常备陈皮。陈皮是一味常用中药,具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等作用,常用于治疗胸腹胀满,食欲不佳以及咳嗽痰多等病症。

在广东,人们做菜时常常要加入陈皮,这是因为广东地处岭南,气候潮湿,中医学认为,长期生活在潮湿环境中的人,容易感受环境中“湿邪”而造成脾胃运化功能的损伤。加之各类肉食荤腥都属于肥甘厚腻之品,过多食用也容易损伤脾胃。

因此,在烹调荤腥膳食时适量加入陈皮,既可以借助陈皮的芳香之气除去肉食的腥膻气味,增加菜肴的香味以增进食欲,又可充分发挥陈皮理气和胃、芳香醒脾、祛湿化痰的药效,减少痰湿和肥甘厚腻对脾胃的伤害。

生活在沿海地区或者其他潮湿环境的人,以及脾胃虚弱或痰湿较重的人,做肉食时都可适当放些陈皮。毛炜说,将陈皮作为调料烹调菜肴时,可根据自己的体质、口味和烹调方法的差异,决定陈皮的用量和用法。

例如在选用卤、炖等烹调方法时,一般可以在500毫升卤汁或汤液里加入10~20克的大块陈皮,而口味较重或脾胃虚弱、痰湿较重的人可以适当增加用量。而在采用红烧、焖等烹调方法时可将陈皮洗净后,切成细丝,放进肉类里一起红烧或焖炖。此外,陈皮同样可以作为火锅的调味料。

冬季是人们进补的大好时节,但一些具有滋补作用的中药在服用过程中,容易导致腹胀、食欲减退等不适,此时如能适当加入一些理气和胃的陈皮,再配合一些健脾化湿的薏米、云苓,就可以减少上述不适的发生。

另外,对于因饮食过量导致胃肠功能紊乱的人,在吃白米粥等清淡食物的同时,可以用3片生姜、3颗大枣和1~2片陈皮煮汤或泡水服用,也可以起到良好的调理作用,有利于促进胃肠功能的快速恢复。

●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系教授

张湖德胃口差,喝碗小米粥

很多人知道小米粥有营养,但却不知道它朴素的外表下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优点。在你没胃口、食欲差的时候,小米粥的作用不亚于开胃菜。

小米含有多种维生素、氨基酸、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营养价值较高,每100克小米含蛋白质9.7克、脂肪3.5克,都不低于稻、麦。一般粮食中不含有的胡萝卜素,而小米每100克含量达0.12毫克,维生素B1的含量位居所有粮食之首。小米含糖也很高,每百克含糖72.8克,产热量比大米高许多。因此,对于老弱病人和产妇来说,小米可以说是最理想不过的滋补品。

我国北方许多妇女在生育后,都有用小米加红糖来调养身体的传统。小米熬粥营养价值丰富,有“代参汤”之美称。小米之所以受到产妇的青睐,皆因同等重量的小米中含铁量比大米高一倍,维生素B1比大米高1.5~3.5倍、维生素B2高1倍,而现在被称为第七营养素的纤维素更比大米高出2~7倍。因其含铁量高,所以对于产妇产后滋阴养血大有功效,可以使产妇虚寒的体质得到调养,帮助她们恢复体力。

在工作压力之下,现代人胃部不适已成通病,每逢吃饭时,没胃口、没食欲成了许多人的口头禅,而帮助消化、增加胃动力的各种药物更是在电视广告中大行其道。其实,有一样健胃食品是最绿色也最没有副作用的,那就是小米。《本草纲目》说,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而中医亦讲小米“和胃温中”,认为小米味甘咸,有清热解渴、健胃除湿、和胃安眠等功效,内热者及脾胃虚弱者更适合食用它。有的人胃口不好,吃了小米后能开胃又能养胃,具有健胃消食、防止反胃、呕吐的功效。

另外,小米因富含维生素B1、B2等,还具有防止消化不良及口角生疮的功能。

小米粥是健康食品,可单独煮熬,亦可添加大枣、红豆、红薯、莲子、百合等,熬成风味各异的营养粥。小米磨成粉,可制糕点,美味可口。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小米的蛋白质营养价值并不比大米更好,因为小米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并不理想,赖氨酸过低而亮氨酸又过高,所以不论是产妇,还是老弱人群,都不能完全以小米为主食,应注意搭配,以免缺乏其他营养。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

于康喝牛奶胀肚怎么办

有的人喝完一袋牛奶以后,半小时或一个小时后,肚子就会觉得不舒服,这与乳糖酶缺乏导致的乳糖不耐受有关。

牛奶中含有的乳糖是要通过体内的乳糖酶来分解掉的,若体内缺乏乳糖酶,那么喝完牛奶后,乳糖就会一直完整地通过胃、小肠,进入到大肠,再与大肠里的细菌作用,产酸、产气,导致腹胀腹泻的发生。缓解乳糖不耐受,给大家支三招。

●抿着喝好多人喝牛奶往往是拿起来咕咚咕咚地喝,恨不得一下子都喝完。如果你喝了不舒服,建议你放慢点速度,像喝功夫茶那样抿着喝,咂摸着滋味喝,把一袋奶分成两三次来喝,这样,可以大幅度提高耐受性。

●含着喝喝牛奶、酸奶时,一定要注意温度。当没有加热条件的时候,建议大家喝一口奶,不要马上咽下,而是在嘴里含着,像漱口那样慢咽。国外发现,通过口腔加热,通过食管温度的提供,也能对乳糖不耐受的减少提供一些帮助。

●换着喝酸奶在发酵过程中去掉了1/3~1/2的乳糖,所以,乳糖不耐受的朋友可以改喝酸奶。如果酸奶也不行,那么在选购奶粉的时候建议换成去掉乳糖的奶粉。

●北京军区总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

李恕军胃最怕的六个字

胃最怕下面这六个字。

●冷:胃、十二指肠溃疡发病有季节性,秋冬和冬春交替都是高发期,寒冷的冬季尤其要注意养胃。胃痛、腹部不适,消化能力降低,这时进食生冷食物就会引起或者加重胃部不舒服症状。

对策:寒冷季节注意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上腹痛、上腹不适、饥饿痛、夜间痛等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

●晚:不按时吃饭或吃饭太晚,胃酸没有及时被食物中和,高酸状态容易导致消化性溃疡。食物从胃排空、进入小肠消化大约需要两小时,吃完饭就睡胃肠道没时间消化,会导致消化功能异常。

对策:晚餐两小时后再睡眠,一日三餐亦要定时,这样会形成固定消化液分泌高峰。

●多:吃太多会导致胃酸、胰液、胆汁等消化液分泌增加,超出分泌能力,可能会导致胆管胰管等相对狭窄、梗阻,造成消化功能紊乱。

对策:少吃甜食、巧克力等较难消化食物,吃到七八分饱就可以了。

●少:汽车跑起来需要油,身体要正常运行也需要能量。晚饭要吃少并不是不吃,否则胃部分泌出的胃酸没有食物可消化,损伤食管、胃肠黏膜(损伤较深即可形成溃疡)。

对策:晚餐宜吃得清淡些,多选择蔬菜水果。

●坐:运动有助于胃肠的蠕动,能帮助消化。刚吃完饭不适合埋头工作,因为胃肠的消化需要有足够的血液保障,如吃完饭就工作,血液供给大脑,胃肠得不到消化所需的循环血量,十分影响消化。

对策:吃完饭后两个小时内,建议散散步,但不主张打篮球、乒乓球这样的剧烈运动。

●忍:现在得胃病的人很多,胃疼了就吃点药忍忍。这样可能使小病发展成大病。胃部不舒服就是身体在报警了,这时就要看医生。

对策:吃药1~2周都不见好就需要及时就医,即使不到两周,服药后不见效也要就医。40岁以上的老胃病要警惕胃癌。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营养科副主任

高键“老胃病”离山楂远一点

山楂是冬令的应季水果,有消食、活血化淤的功效,不少人都喜欢在这个时候吃一些,武警总医院消化科最近连续收治了4例胃结石患者,都是因食用山楂引起。

酸甜可口的山楂不是能健胃消食吗,咋会给胃惹祸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营养科副主任高键解释,“老胃病”如果空腹大量吃山楂,容易引起胃结石,所以,这些人要离山楂远一些。

山楂中含大量的果胶和单宁酸,这些物质有个特点,就和胃酸亲,遇到胃酸会“紧紧拥抱”凝结成沉淀物,而冬天气温骤降,会刺激胃酸大量分泌,一些“老胃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胃酸本身就比较多,如果再大量食用山楂,很容易变成胃结石发作的诱因。

除了“老胃病”,其他人也不建议过量吃山楂,特别是饿着肚子空腹时吃,胃肯定会闹别扭。山楂健胃消食的功效,只是在特定的数量下才能发挥作用,比如一次吃不超过10个。喜欢吃的,不妨细水长流,可以天天吃,但不要“一次吃个够”。

当然,在冬令的水果中,山楂的保健作用还是挺突出的,比如有助降脂、抗氧化、美肤等,因此,也别因为担心胃结石就把山楂的功劳全给抹杀了,正确食用,每天适当吃一些还是很推荐的。

特别要强调,吃时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中的鞣酸也会与果胶和单宁酸形成沉淀物,两者食用时间最好间隔两个小时。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郭淑云在家就能做的开胃药

很多肠胃不好、身体瘦弱的人迷信营养品,其实很多廉价又常见的中药,就可以让人胃口大开,消化和吸收功能增强。

当然,这需要因人而异,根据自身的特点选对中药才行。

内热过盛的人,能量消耗过快,这类人平时虽然不见得饭量小,但大多从小身体就偏瘦。针对此类人,在日常生活中可有目的地选用一些清热健脾的药物或食物,如用菊花、生地、麦冬混合泡茶,每天喝一杯。

另外,山药薏米粥是一道经典食疗方,热盛的人平时可以用这一道粥补一下。

山药薏米粥的做法很简单,取山药和薏米各30克、去芯莲子15克、去核大枣10枚、小米100克、白糖适量,然后把山药、薏米、莲子、大枣与小米混合煮粥,待粥熟后加入适量白糖即可食用。

一般而言,脾胃虚弱的人往往表现为慢性腹泻、身体偏瘦,此类人大多还伴有大便不成形、倦怠乏力、面色萎黄等。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如果后天脾胃功能下降,运化不强,必然会导致肌肉不丰腴、肢体乏力、消瘦。脾胃虚弱的人可以尝试一下山药粥,作早、晚餐食用。

对于食欲不佳、大便秘结而出现形体消瘦的人,则可以选择太子参炖鸡。选鸡肉90克、太子参30克、山药15克、生姜3片。做法是,先把鸡肉去肥油洗净,切成小块,然后把全部用料都放入清水中,待水沸后用文火炖约40分钟,调味即成。

保持正常的体重和体形对人的健康非常重要,在中医典籍《素问》中有句话叫“故养神者,必知形之肥瘦,荣卫血气之盛衰”,意思是说,养神之前先养形,要想精力充沛,身体的胖瘦要均匀。过瘦会导致身体各个脏器不能得到充足的营养,出现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易感外邪等而导致疾病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