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中华饮食风俗教程
12907200000003

第3章 中华饮食风俗的特点

中国的饮食风俗源远流长,绚丽多彩。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鲜明的民族性

中华民族有几千年的文明史,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传统、文化氛围,造就了中华饮食风俗鲜明的民族特色。如同样是进食,中国是用筷子进食,而欧美国家是用刀叉进食。至于做元宵、包粽子,更是西方国家所没有的饮食风俗。

有人将中华饮食风俗与西方饮食风俗进行如下比较认为:

(1)食物原料不同。中国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西方以动物性食物为主。

(2)味觉不同。“日本人用眼睛吃饭,法国人用鼻子吃饭,只有中国人懂得用舌头吃饭。”“我国食品宜于口,以味可辨也。日本食品宜于目,以陈设时有色可观也。欧洲食品宜于鼻,以烹饪时有香可闻也。”

(3)进食的方式和餐具不同。中国人用筷子,西方人用刀叉。中国人合餐制,西方人分餐制。

(4)调味技法不同。西餐简单,中餐繁多;中餐料味合一,西餐料味分离。

(5)饮食习惯不同。中国人主副食分明,西方人肉食比重大于粮食,无主副之分;中国人喜食蔬菜水果,西方喜食动物食品;中国人喜食粗粮,西方人喜食细粮;中国人喜食大米,西方人喜食麦面;中国人喜食植物油,西方人喜食动物油,特别是黄油;中国人喜食豆制品,西方人喜欢奶制品;中国人爱喝茶,西方人爱喝咖啡;中国人喜食熟菜,西方人喜食生菜;西方人讲究营养成分合理搭配,中国人则以味为核心,以养为目的;西方人吃饭不浪费,吃多少买多少,中国人宴客讲排场,吃喝风浪费严重。

二、具有一定的阶级性

几千年的阶级社会,给传统饮食风俗打上了鲜明的阶级烙印。就多数饮食风俗来说,都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其中含有勤劳勇敢、淳厚朴素等因素,同时也有一些饮食风俗事象为剥削阶级所特有。如贵族、官僚的游猎、宴饮等场合所流行的,或闲逸、或癫狂、或颓废的习俗等。

三、落后的封建性

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的思想意识、礼乐制度无孔不入地影响到各类饮食风俗,使之带上落后、愚昧的封建色彩。例如我国几千年来禁忌男女同席吃饭,否则就是犯了 “男女授受不亲 ”之忌。此风俗至今在许多地方仍存在。

四、广泛的实用性

饮食风俗总的来说都是在争取生存、避疫消灾、兴旺发达、吉利平安的目的下进行的,所以一些饮食风俗的实用性尤其突出。如婚丧礼仪的饮食风俗有联系和团结家庭、亲族乃至社会的作用;在中国分娩饮食风俗中有一个开奶仪式。所谓开奶就是第一次给婴儿喂奶。在苏北民间其做法是:母亲把奶汁挤在汤匙内,再用香墨磨成墨汁,在奶水中掺上几滴,给婴儿喂下去,这样做是希寄孩子以后有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