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人人都要懂点经济学:这个时代不懂点经济学要吃亏
12904900000036

第36章 价值悖论:为何钻石比水更珍贵

“博古论今”

在古时候,有一个人,家里十分贫穷,他仅有的财产就是一只旧木碗。有一天,穷人上了一只渔船去帮工,想赚些钱改善生活。但是,非常的不幸,渔船在航行过程中遇到了非常强的风浪,连人带船都被大海给吞没了。渔船上的人几乎都被淹死了。幸运的是,那个穷人在慌乱中抱住了一根大木头,活了下来。在海上漂流了几日,已经筋疲力尽的穷人又被海水幸运地冲到一个小岛上,这个岛上的酋长看见穷人随身携带的那只旧木碗,觉得十分新奇,于是,便用一口袋最好的珍珠、宝石换了穷人的那只旧木碗。

当穷人回到家乡以后,当地的一位富翁听说了穷人的奇遇,心里盘算着:“一只破木碗就能换这么多珍宝,如果我给他们送去一些可口的食品,那么肯定能换回更多的宝贝!”想到这,富翁觉得自己这回要发大财了,于是赶紧行动起来,装了满满一船的山珍海味和美酒,历经了艰难险阻,最终找到了那个幸运的穷人去过的小岛。当地的酋长接受了富人送来的礼物,品尝之后赞不绝口,声称要送富人当地最珍贵的东西,但是,当他看见酋长双手捧着的礼物时愣住了:“珍贵礼物”竟然是穷人用过的那只旧木碗!原来在这个岛上木碗是绝无仅有的最珍贵的物品。这则小故事也就正好揭示了价值悖论的本质。

“点睛释义”

钻石与水的悖论

由约翰·劳提出的价值悖论又称为钻石与水悖论。这个理论在中国台湾的教科书中被称为钻石与水的矛盾。在中国俗语中被称为“物以稀为贵”。我们都知道:钻石对于人类维持生存没有任何价值,但是它的市场价值却十分高。相反的是,水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但是它的市场价值却十分低。这种强烈的反差就构成了钻石与水的悖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如果不考虑市场上的其他因素,在沙漠地区的水自然要比钻石贵,这是从需求面的因素来说的。如果从供给面来说,水的供应量十分充足,并且几乎随处可见;钻石则蕴藏在地表底下,并且必须在长时间和适当的条件之下才能产生,它的供给量十分稀少,因此水供给大,而钻石供给少,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现象。

物以稀为贵的经济学分析

著名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到:没什么东西比水更有用,能用它交换的货物却非常有限,很少的东西就可以换到水。相反,钻石没有什么用处,但可以用它换来大量的货品。钻石与水的悖论,水对于人的生命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它应该具有很高的价值。相反,钻石对于生命来并不十分重要,所以人们应该认为它的价值比水低。但现实情况是,水即便能够提供更多的效用,它的价格还是比钻石便宜得多。

钻石对于一个人的生存来说,其价值确实远远不如水,因此,人们从水的消费中所得的总效用要远远大于从钻石的使用中所得的总效用。但事实上,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并非由商品的总效用决定而是由商品的边际效用决定的。钻石是一种奢侈品,它存在的量很稀少,并且可以给人们带来炫耀的效用,所以每当增加一个单位的钻石消费,就会给消费者带来非常大的效用,也就是说钻石的边际效用很大,消费者愿意以较高的价格来购买。而相反的,水虽然对于人的生命至关重要,但是由于水的供应数量源源不断,因此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水,给人们增加的效用就很低了,也就是说水的边际效用很低,那么水的价格自然也就很低了。

价值悖论的应用

在理解了价值悖论这个理论之后,人们就可以利用它来赚钱。曾经,有位著名的女作家到埃及旅游,出行前她随身携带了几十盒清凉油。到了埃及,许多游客在接受当地人的服务后都会付小费,但是那位女作家却用一盒清凉油代替了小费,当地的居民非常喜欢这一物品。后来,这位女作家还用清凉油换了很多有意思的小东西。为什么清凉油在埃及这么受欢迎,那是因为埃及气候炎热,蚊虫叮咬人的情况十分严重,清凉油对于当地居民来说,比金钱更有价值。就是因为女作家了解当地的一些情况,所以出门前带上这些清凉油,使得这趟埃及之旅更为划算,节省了不少钱,并且还受到当地人的欢迎。

价值悖论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那些价格便宜的商品不一定就是次品,相反,那些价格昂贵的商品也并非真的具有相应的使用价值。消费者在购物时一定要把握一个原则:不买贵的,只买对的。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财富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