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人人都要懂点经济学:这个时代不懂点经济学要吃亏
12904900000031

第31章 枪手博弈:谁会最后一个倒下

“博古论今”

博弈理论中有这样一个游戏:假设三名枪手相约决斗,谁能活下来谁就是最终的赢家。A枪手10发命中8发,命中率80%;B枪手10发命中6发,命中率60%;C枪手10发命中4发,命中率40%。你认为谁最后生存下来的几率大呢?或许答案让你非常意外,生存几率最大的是C。

因为,在决斗中A肯定会把枪口对准B,先解决最有威胁的一个。B出于同样的考虑,当然会先解决A。而C同样也会把子弹射向最有威胁的A。所以第一轮下来不会有子弹射向C,他生存下来的概率为100%。而A的生存概率是24%,B生存的概率是20%。所以,很有可能在第一轮结束后C就获得了胜利。

“点睛释义”

三国鼎立中的枪手博弈

上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多人博弈中产生的结果通常会是出人意料的。一方获胜并不仅仅取决于它的实力,更取决于实力对比所造成的复杂关系。下面,我们通过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冲突斗争来进一步认识枪手博弈。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魏、蜀、吴三国的最终目标都是统一全国,这就形成了一个枪手博弈的局面。每一方的最优策略都是首先攻击最强的对手。而对于吴和蜀来说,他们的最强对手都是魏,所以都将曹操一方作为首要的攻击对象,因此两方具备了形成战略联盟的基础。

刘备一方一直都在执行这样一个战略,与东吴保持和平关系,与魏国争夺中原地区,“恢复汉室”。但在这样的形势下,孙权一方还是念念不忘被刘备夺走的荆州,一直试图向西扩张,夺回荆州。这一错误战略,最终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孙权让大将吕蒙夺南郡,杀关羽而并荆州,最终导致夷陵之战的爆发。夷陵之战是吴、蜀走向灭亡的开端。蜀国的精锐部队几乎都在这里遭到瓦解,直接使得吴蜀两国整体实力大减。在夷陵之战后,吴国从蜀国手中将襄阳地区的防守任务接了过来。这样,原本由吴蜀两国平摊的防守压力变成了吴国承担四分之三,而蜀国承担四分之一。至此,吴国比以前更加疲于应付魏国的压力,直至最终西晋统一全国。

三国的历史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其最终失败的源头都出现在作为创业者的第一代人身上。孙权和他的东吴基业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孙权没能因时而变调整其战略,导致了一场错误的战争。可以说,这场战争直接影响了三国的结局。

企业竞争中的枪手博弈

其实在我们的现实中,类似的博弈也很多,比如,创业容易守业难。设想,一家小公司刚刚起步,往往是将行业的领导者作为目标去追随,这时候其他的业内人士往往并不把一个刚刚起步的小公司放在眼里,或者认为对自己构不成威胁,分不了整块蛋糕中的一个小角,正如大家对待枪手博弈里枪法最差的C。这使得小公司有机会逐渐发展,成熟,等到小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了,积聚了一定的实力了,目标便不仅仅是生存,而是想颠覆行业的传统格局,分得更多的蛋糕。这时,他或者联合行业的第二、第三领导者针对最大竞争者的弱点一起进行反击,或者乘着几大竞争者在互相抢夺市场份额、互相攻击的时候,坐收渔翁之利。这就是以弱胜强的绝佳例证。

作为业界的龙头老大,势必将成为行业内其他各家企业的目标,可谓树大招风,和枪手博弈中的枪法最好的A一样。众多对手都会把老大拿出来好好地研究剖析一番。高处不胜寒,身处领导者的地位,一言一行都落在各路竞争者虎视眈眈的眼中。刚上市的产品,会被人从内到外拆开分析,成功的策略,会被人研究模仿,而你的任何一个失误,都会被他人牢牢抓住,大肆宣扬,成为攻击的目标。有利润空间的行业,总会像一块肥肉一样,引来源源不断的觅食者。竞争者们各有所长,很难有策略能够在各个方面都占据优势。而同样精通于博弈的竞争者,也会在做出决定的时候,仔细权衡领导者的策略。这也是为什么老大的位置不会只被一家企业占据的原因,做一棵常青树是如此的不易。

枪手博弈的神奇结论,已成为市场繁荣发展、社会不断变化的原动力之一。倘若强者恒强,一直处于垄断的地位,那又有谁会愿意前来挑战,而没有了挑战者,作为垄断者,怎么会有动力在原有基础上自我超越呢?如果世界上各个行业中最强的企业总能获胜,不断的兼并或挤垮同行业的竞争者,最后出现的情况将是每个行业只有一家供应商。这时的社会资源的利用率,在绝对垄断的环境下,将大大降低。而垄断者还有什么理由去研发新产品,降低价格呢?

正是因为“弱者”们看到了以弱胜强的可能性,才会有源源不断地跟随者、挑战者,与市场的领导者在价格、质量、服务上展开激烈的竞争,促成了市场的动态平衡,在价格、数量上达到供需平衡,在产品的质量性能上更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人生中的枪手博弈

人生亦是如此,没有永远的“弱者”,只有暂时的“弱势群体”。有位作家现身说法,记录了作为一名作家在几个十年内的不同的境遇。落差之大变化之快,都是前一个十年内无法想象的。昨天的“弱者”,也可能是明天的“强者”。作者也在文章最后点出:“每一个前十年都想不到后十年会演变成何等模样,可知人生无常,没有什么规律,没有什么必然,或富或贫,或贵或贱,或高或低,无非环境造就,皆是时事促成。所以我要劝人,你可以自得,但不应自傲,你可以自受,但不应自卑,你可以自爱,但不应自恋,你可以自伤,但不应自弃”。这段话应该是看过了强弱的几番轮回后,所感悟出的宠辱不惊的心态。

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感谢枪手博弈的存在,使得整个市场的供应方处于竞争的状态,而不是独家垄断的局面,让我们可以用更为低廉的价格,得到品质优良的产品或服务。

作为参与“游戏”的成员之一,无论这一刻身处的是“强者”或者是“弱者”的位置,我们应时时刻刻认识到,强弱排次只是代表昨天的成果,是暂时的,下一刻或胜或败都是不定的。就学生家长来说,不要为了几次考试的排名斤斤计较,不能为了某次第一名而沾沾自喜,也不要为上一场考试做错的题目而懊悔不已,所要做的就是用平常心去应对下一场考试。正如很多人说的,很多考试不仅仅是依靠智商、记忆力,而是凭心态,有了一颗平常心,认真而从容的参加每一次考试,那你已经是赢家了。

对于身处职场的人来说,考试的定义要宽泛得多,工作中的挑战、同事间的竞争、对手的挑衅,等等。由于环境、机遇、自己或他人的过失等原因,职场中充满了起起落落,得意有时,失意有时。如若因此导致心情大起大落,得意时洋洋自得,目中无人,往往会使自己的言行无意中招致他人的嫉恨;而失意时黯然神伤,自我封闭,那你错过的就不仅仅是这一次的机会,而是随后的一连串机遇。这对未来的工作、生活,乃至健康都将产生不利影响。倘若能做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任天外云卷云舒”的境界,对自己是种身心的修炼,也为你提供了良好的心态去从容面对繁复的工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