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人人都要懂点经济学:这个时代不懂点经济学要吃亏
12904900000019

第19章 棘轮效应:倔强的消费习惯

“博古论今”

在我国古代商朝,商纣王刚刚登上王位,天下的百姓都期待这位国君能够治理好商王朝,使人们能够过上富足的生活。有一天,纣王命人用象牙做了一双筷子,并且异常兴奋地使用这双象牙筷子就餐。他的叔父箕子见此情景,劝他收藏起来,但是纣王并不听劝阻。朝中文武大臣认为这只是一件小事,但是箕子却十分地担忧,箕子对好奇的大臣说:“纣王既然这么喜欢使用象牙做成的筷子,那么他肯定不会再用一些普通的器材,而是要改用犀牛角做成的杯子和美玉制成的饭碗;有了这些精美的器具,纣王肯定不会再吃粗茶淡饭了,那么纣王的餐桌上必定顿顿都要摆上美酒佳肴了;有了美酒佳肴,穿戴上自然要绫罗绸缎,住的就要求富丽堂皇,同时还要大兴土木筑起楼台亭阁以便取乐了。想想如果发展到这一步,还是小事吗?”仅仅过了几年,由于商纣王的骄奢,最终断送了商汤五百年的大好江山,箕子的预言最终应验了。

从上面的历史故事中,箕子对纣王使用象牙筷子的评价,就使用了经济学上的一种消费效应——棘轮效应。

“点睛释义”

何为棘轮效应

所谓棘轮效应,又被称作制轮作用,是指人一旦形成一种消费习惯之后就会具有不可逆性即向上调整容易,但是向下调整就会比较困难。这种习惯效应,使消费取决于相对收入,即相对于自己过去的高峰收入。棘轮效应最早是由经济学家杜森贝提出来的。杜森贝认为消费决策不是一种理想的计划,它取决于消费习惯。这种消费习惯通常会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生理及社会需要、个人的经历及个人经历的后果等,特别是个人在收入最高期所达到的消费标准对消费习惯的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

棘轮效应可以用司马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来概括: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不喜奢侈浪费,倡导俭朴为美,他写此句话的目的就在于告诫儿子不可沾染纨绔之气,保持俭朴清廉的家庭传统。在当今社会,物质生活不再匮乏,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有些人会提出“由奢入俭”实在是不合时宜了。棘轮效应是出于人的一种本性,人生而有欲,“饥而欲食,寒而欲暖”,人有了欲望就会想方设法地寻求满足,但是人们对于欲望既不能禁止,也不能放纵,对于过度的甚至是贪得无厌的奢求,必须加以节制。否则的话,必然会使自古“富不过三代”的说法就变成了必然,就会出现“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的情况。

在西方,有许多成功的企业家,他们家境虽然十分富裕,但是对子女的要求却极为严,从不给孩子过多的零花钱,并且为了锻炼孩子独立生存的能力,甚至在寒暑假还让自己的孩子出去打工。他们这样的做法并不是期望子女能为自己多赚一点钱,而是希望子女懂得每一分钱的来之不易,让他们从小就懂得勤俭和自立,并且养成良好的习惯。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先生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这位鼎鼎有名的世界首富曾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将要把自己的巨额遗产用于慈善事业,而留给自己的三个子女区区几百万美金。有记者好奇地问盖茨的妻子梅林达,会不会担心将来孩子们会因此而恨他们。梅林达回答道:“如果父母的教育得法,孩子们对待财富的看法不会和我们不同。”

警惕物价上涨的棘轮效应

物价上涨和民生息息相关,特别是食品价格的上涨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虽然政府部门也采取了许多相应措施以平抑物价,但是又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猪肉、禽蛋等原材料价格下降了,但是相应的制成品如牛肉拉面、方便面,以及饭店的价格不会相应地下降。事实上,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种“能上不能下”的事件出现过多次,比如:最近的一次是石油价格上涨,导致成品油价格大幅提升,出租车打车价格也就相应地上涨,但是,在后来国际油价下调过程中,出租车打车价格却并没有相应下调。

事实上,想要使一个经济体保持健康的发展,解决的方法就是保持适度的通胀水平。比如说香港,由于棘轮效应,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发展,物价水平也上升到了一碗面几十元的水准,但是这并没有引发社会问题,原因是人均居民收入同样获得了相应的增长。所以,更好的解决方法在于增加居民的收入,这是用疏导的方式来化解物价上涨的影响,对于居民来说,相对负担并没有增加,对于养殖户来说也有利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