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人人都要懂点经济学:这个时代不懂点经济学要吃亏
12904900000113

第113章 中国制造:世界离不开中国

“博古论今”

“中国制造”电视广告片继2009年底在美国播放之后,从2010年6月28日起至8月8日,将在英国广播公司(BBC)世界新闻频道再次播放,累计播放次数将达到约400次。

该广告片将在英国广播公司(BBC)世界新闻频道欧洲地区和亚洲地区、欧洲体育台、欧洲体育四个频道播放,可以覆盖欧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

为客观公正地宣传“中国制造”,不断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声誉,中国商务广告协会、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四家行业组织共同制作了“中国制造”电视广告片,于2009年底在美国有线新闻网(CNN)播出。该广告片以“携手中国制造”为主题,以“合作和参与”为理念,强调中国与世界各国一道,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产品。

品牌专家认为,在面临新的世界形势之际,中国的这一宣传举措,对建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点睛释义”

不仅仅是骄傲

“中国制造”是中国经济的骄傲,也是全球经济链条中的关键一环。据统计,中国制造业产品已经占世界份额的11.4%,给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据美国方面的测算,廉价的中国制造近几年里为美国的消费者减少了7000亿美元的支出。全世界都到中国来购买,如果没有好处,外国商人能来吗?在这样大量廉价消费中国产品和中国资源的同时,这些国家的企业也产生了抱怨,中国制造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他们本国的制造。

然而自2007年3月份起,海外爆发了多起有关中国受污染食品和药品的事件,再加上美泰公司半年内四次召回中国制造的玩具,“中国制造”在全球引发了严重的信任危机。在中国与世界不断发生并日益频繁的国际经济交往中,“Made in China”已经上升到国家品牌的高度,所以我们应该更加冷静客观地对待所有的危机和问题,使其成为“中国制造”用来自省和提升自己的新起点。

面临的问题

一是价格优势逐渐消失。提起中国制造,最常涌现出来的概念就是“物美价廉”。中国制造的优势当然是便宜,然而这一优势正在逐步消失。而这主要是由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飙升等因素造成的。特别是随着国家对环保问题的治理和重视,环保手续审批的严格也无形中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在投产的项目中,企业为环保支付的成本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国家环保总局将联合证监会、保监会等部门推出新的环境政策——绿色保险、绿色证券,同时还推出绿色信贷指导目录。未来,环保审批不过关的企业将不能上市或再融资。

二是核心技术缺乏,在国际分工中处于弱势地位。虽然中国制造的总量很大,但是那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却被外资控制。一直以来,“美国创意,日本设计,韩国研发,中国制造”为人称道,而在产品增值链中,制造的利润仅占整个链条的10%。所以在国际分工中,中国制造处于价值链和产业链最低端的位置。

三是处于粗放型管理状态,沉迷于规模效益。中国工厂的建设速度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然而相对于企业规模来说,当前我国制造企业的管理还相当落后,仍然处于粗放型管理状态,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比如材料能源消耗高、人均劳动生产率和设备生产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交货期不能保证,等等。中国的制造企业沉迷于规模扩张,却忽视了企业内部管理带来的效益,一直以扩大生产规模取得的规模效益来掩盖低端利润空间的事实。没有利润的制造,无论其规模多大,在本质上都是虚弱的。

四是品牌缺失。品牌是一个公司在用户脑海中所有印象的总和,代表了相关的一切,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品牌可以在未来给企业带来收入。中国经济规模在全球已经上升到一个相当高的高度,而中国品牌的高度却令人失望。因为没有自己的品牌,同国外大品牌相比,中国家具企业毫无竞争力。在中国的家具市场上,很多国外品牌的家具其实都是中国制造的,它们标了天价,而中国制造商所得到的只是低廉的加工费。同样的产品,如果标上中国的品牌,价格就可能始终提不上去。显然,品牌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制造”最大的命题。

提升“中国制造”

一是以创新颠覆中国制造的“廉价”面貌。在中国制造以“物美价廉”对国际市场产生冲击的同时,对国内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破坏。这种以破坏国内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廉价生产、这种人为降低中国工人待遇的廉价生产是决不能持续的,而解决这一困局的出路就是创新。中国制造的许多企业已经开始了各种尝试,有的已经初见成效。

二是以创新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减少对规模效益的依赖。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的创新之路主要是应用信息技术改变制造企业粗放式的生产模式,实现集约化生产,改变中国制造沉迷规模效应的现象。采用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不仅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降低成本,还可以提升产品质量,并最终带动生产、物资供应等良性运作,使各种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三是以创新实现“中国创造”,作行业技术先行者。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一直是中央制定的一个基本战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税收、融资等方面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鼓励自主创新,争取在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的研制上取得突破。”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新特点是国际竞争优势不再取决于资源禀赋和劳动力成本,科技创新成为国际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自主创新能力成为竞争制胜的核心。面对现实,中国企业要改变“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的不利地位,“中国创造”刻不容缓!